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095136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交叉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领域包括大田农业装备及其自动化、设施农业装备及其自动化、加工农业装备及其自动化三个方向,培养要求如下:
1.掌握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三农、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机械化和新农村建
设与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信息技术或农业机械技术或设施农业技术等方向的坚实基础理论、系统化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和管理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4.恪守学术道德标准和学术规范;具有学术道德诚信,遵循学术伦理;具有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坚守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由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我校组织的复试组成。
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学习方式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两种,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最长不能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研究生应加强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研究生在扬州大学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
()实行双导师制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由校内、外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导师共同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
五、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
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教学内容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全日制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实践训练6学分。在总学分不变的条件下非全日制培养方案可依据生源情况做适当调整。
(一)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农业硕士(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农业大学专业
M999Z001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M999Z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考试
M999Z004
英语(专业学位)
48
3
考试
M999Z017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32
2
考试
小 计
8
M012Z511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案例
48
3
考试
至少选修8学分,其中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案例为必选
M012Z512
农业信息技术
48
3
考试
M012Z513
现代大田农业装备先进技术
32
2
考试
M012Z514
现代加工农业装备先进技术
32
2
考试
M012Z515
试验设计与统计
32
2
考试
M012Z516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32
2
考试
小 计
8
M012X014
有限元法
32
2
考查
专业选修至少选8学分
M012X006
机构分析与综合
32
2
考查
M012X106
智能设计技术与方法
32
2
考查
M012X109
机电伺服系统
32
2
考查
M012S018
机械振动理论
32
2
考查
M012X019
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
32
2
考查
M012X103
信号分析与处理
32
2
考查
M012Z051
人机工程学
32
2
考查
M012X013
机器人学
32
2
考查
M012Z517
分布式系统及云计算技术
32
2
考查
M012Z518
作物系统模拟
32
2
考查
M012Z519
农业遥感理论与技术
32
2
考查
M012Z520
GIS与空间信息分析
32
2
考查
M012Z521
精确农业
32
2
考查
M012Z522
工程测试技术
32
2
考查
M012Z523
微电子电路原理及应用技术
32
2
考查
M012Z524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工程
32
2
考查
M012Z525
嵌入式系统
32
2
考查
M012Z526
农业电子商务
32
2
考查
M012Z510
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
/
2
春、秋
考查
小 计
8
实践训练
M012Z506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实习
6
春、秋
考查
必修
小计
6
总计
30
(二)培养环节
1.实践训练(6学分)
研究生应到有一定规模的农场或本院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进行为期6个月以上的实践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农机作业、维护、管理及信息化与农业机械融合的应用实例,实践训练采取实践基地与学校双方考核评分。考核通过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2. 其他环节
其他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中期进展等。
1)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硕士生在第一学期结束前,应在导师指导下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领域负责人审定后,一式两份,一份个人保存,一份报学
院备案。
2)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最迟在第三学期上半学期,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考核工作由学院统一组织,研究生必须填写《扬州大学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表》和《扬州大学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考核由学院党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业务考核由学科领域负责,主要检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研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等。
3)论文工作和实践工作中期报告在第四学期末进行。
六、学位论文要求
(一)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革新、推广应用、生产管理等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开发、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发明专利、技术标准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三)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方面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 5 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应有2名为校外专家。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应有1名应有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导师不得担任本人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委员。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科研成果符合《扬州大学关于申请硕士学位科研成果基本要求的规定(试行)》(扬大研院〔2018〕38号),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