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场景建模技术及方法研究
三维场景建模技术及方法研究
三维模型已成为对象表达的一种新的数据媒介,三维建模技术能对现实世界中的对象逼真建模和模拟再现。本文详细探讨了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几种三维建模方法,并对基于人机交互式建模、基于摄影测量原理和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几何建模方法进行实验、对比分析,总结了这三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标签 三维建模;三维空间模型;人机交互;摄影测量;三维点云
1、引言
随着数字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概念的不断深化,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二维手段描述的三维信息,目前三维模型已成为继图像、声音和视频之后的第四种多媒体数据类型[1],物体的表现形式也逐渐从二维表示向三维自动化建模的方向过渡。
目前实现三维建模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3D Studio Max)等工具人机交互式三维建模;二是直接利用GIS的二维数据和高度信息建立三维模型,但这种方法只局限于规则对象的建模;
三是基于数字摄影测量原理对物体快速建模。随着数据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自动化,根据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自动构建三维模型正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现今常用的地物建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了各种建模方法的特点。
2、三维建模方法
本文以校园中建筑物为建模对象,分别通过以下3种常用的建模方法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基于AutoCAD的人机交互式建模、基于扫描点云的建模、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建模。
2.1 基于AutoCAD的人机交互式建模建模方法
对于几何形体相对规则的建筑,常规使用免棱镜电子全站仪对建筑物构件的三维特征点进行散点式数据采集。本文采集数据同时采用“四位编码法”对特征点编码[2],并按建筑构件分类分层存储。绘图时根据特征点编码结合测绘顺序在CAD中编写LISP程序对建筑物实现自动展点和自动连线生成线框图。以同济大学某学生宿舍为例,在CAD中连线后的线框图见图1(a),图中3个蓝点为门上3个特征点,这些点不同时位于门所确定的竖直面内。可见三维绘图不是实测点位的简单连线或修补,需以实测点位为基础,综合考虑建筑的施工、形变和
测量误差及建筑特性,采用拟合的方法对线框图进行局部处理,最后构建三维实体,如图1(b)所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