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将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随着大家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这个领域的学习而言,重要的绝不仅仅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而是要让孩子“亲近”数据,加强孩子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一、培养统计意识是小学学习“统计与概率”最重要的目标 “统计观念”的首要方面是能有意识的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即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体会到统计是有用的,数据是有信息的,也就是说统计能够帮助人们做出决策,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一些情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统计观念主要指:能从统计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从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果提出合理的质疑。它绝非等同于计算
、作图等简单技能,不能单纯看作是知识点的学习,而是一种需要在亲自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感觉,是逐步形成的。
《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一领域的具体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培养“统计观念”提出了三个学段“有所体验”、“经历”、“从事”的不同要求。
教师在统计活动材料的选用应采取由近及远的原则,先是身边的事、然后社会环境、再和其它学科相联系。收集的素材先是全部数据,如全班学生,利用统计对象的确定性组织统计活动,学习统计图表;随着学习的深入,统计对象更多地具有随机性。例如,“估计你们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个月内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通过实际调查验证你的估计。”在该统计活动中,每个同学家庭每个月要丢多少个塑料袋,统计对象的总数非常大,统计起来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和物力。此时,就可以渗透抽样统计的方法,帮助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对象。这里,统计对象可以是全班同学家庭的某些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或部分同学家庭的某个月丢弃塑料袋的个数。
2、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全过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也就是说分析数据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常见的教学中,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都是教师布置的“任务”,只要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即可,而没有问一问为什么要做这些。
在统计活动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不要把学生成为按一定指令办事的操作工,要有探索性。如统计身高与体重,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组织统计咱们班的身高与体重的活动,是要与同龄中国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进行比较,从而采取措施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提供或学生收集同龄中国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怎样收集咱们班身高、体重的数据呢?可以组织讨论,显然全班学生一一询问是很费时间的,可以采用小组记录数据的方式,继而让学生体会到如果把收集到的身高、体重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就更一目了然了。在用条形统计图呈现时,可能会产生由于大小两个数据相差比较多,统计图会过长或过宽,引导学生探索可以用一个格代表多个单位。在描述和分析数据时,可以和正常值进行比较,哪些同学在正常值范围之内,哪些同学已超过正常值,对这些同学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统计融入到解决问题之中,有利于统计观念的形成。
3、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需要收集数据。
要使学生接受统计特有的观念,就要让学生经历产生和发展统计思想的全过程,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意识。
上个学期我听了本校罗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统计——学习复式统计表”一课这堂课罗老师一开始设计中以孩子们自己的身体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教师首先出示一张本班一个很胖的孩子的照片,让孩
子们猜一猜照片中的小朋友的大概多重,接着又出示了本班一个很瘦孩子的照片,让孩子们猜一猜他大概多重并说明猜测的理由。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立刻就让学生进入的自己所熟悉的、有亲身经历的情景中,孩子们热情高涨的都在猜测照片中小朋友的体重,并结合自己的体重给出了理由。
如何做数据分析4、让学生体会到分析数据能帮助人们做些什么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应该在学生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后,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讨论这些数据除了能帮助我们解决刚才提到的问题以外,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现统计图》教学设计中在绘制了聪聪和明明在训练周1分钟踢毽子比
赛成绩的折线统计图后让学生预测聪聪和明明1分钟踢毽子比赛的成绩。在呈现“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历23-29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统计图”后,在学生解读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预测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可能获得的金牌数。让学生意识到分析、整理后的数据还能帮助人们进行预测,体会统计的价值。
二、鼓励学生尽可能地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体会数据蕴含着信息
1、鼓励学生用多种手段整理和描述信息
分类是整理数据的开始,但孩子们调查了一大堆数据后,看起来很杂乱,很自然的想法是把他们分类整理。让孩子们产生分类整理的想法,讨论分类方法,经历分类过程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
“学习复式统计表”一课在让学生回报了自己的体重之后,老师提问:换15千克及15千克以下的有几人?16千克~20千克的有几人?问:你想问什么呢?孩子们有的回答“21千克~25千克的有几人”等。师又问:要想了解每一范围内体重的各有几人?怎么办呢?让孩子们在小组里商量有什么办法。孩子们在汇报交流时想出了很好的整理数据的方法,如:16千克~20千
克的坐一起、21千克~25千克的坐一起等;举手统计的方法等。最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全班孩子每人贴一张笑脸到黑板上自己体重数的相应的数据上面。这样的活动就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愉快地经历了数据的分类和整理的过程。也为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做出了水到渠成的铺垫。
2、鼓励学生分析数据,从中获取信息
统计图表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鼓励学生能够从统计图表中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师应鼓励学生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注重学生从统计图表的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在呈现统计图表后通常都会提问:从这张统计图(表)中你能知道什么?(统计图中直接看见或通过简单推理能得到的信息)这属于简单层次的分析数据。老师往往还非常重视
学生更深层次分析数据能力的培养,即通过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对未来的事件做一些有支撑观念的预测。
总之,统计与学生的生活很紧密,我们的教学就是使学生产生对数据的亲切感,愿意去分析数据提取信息,遇到问题时愿意去收集数据来帮助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篇2]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坐汽车吗?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汽车?(让学生学习大众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坐车,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
师:星期天,我们的学习伙伴小精灵去做社会调查。他去了两个停车场,了解到车辆的停放情况。(出示统计表)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要求你用统计图表示车辆的停放情况,你准备怎样表示?你能把课本中的统计图补
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你能给你自己完成的统计图起个名字吗?
小结:像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三:分析统计图
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一有代表性的展示) 师:从这张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从这两个停车场车辆的停放情况,你能预测其他停车场停车的数量吗?
生1:两个停车场都是轿车停放的数量最多。
生2:可以想像其他停车场的轿车数量也肯定多。
生3:整个社会中开轿车的人最多。。。。。。。。
师:如果让你给汽车制造商提个建议,你会说什么?(不管孩子的建议是否合理,给孩子提供一个参与的的机会是最重要的。)
小结:刚才从统计图中我们不仅知道了各种车辆的多少,而且通过两个停车场估计出其他停车场的数量,甚至对整个社会中的汽车拥有情况做了简单的预测。其实,这就是统计的一个
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