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_百度文 ...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银川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02.14
【字 号】银政发〔2022〕25号
【施行日期】2022.02.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经济运行
正文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银川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银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银川市人民政府
  2022年2月14日
银川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扛起稳定经济增长责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安排部署,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四个继续走在前列”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四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为(详见附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以上。人民生活品质提高,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
  二、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提升质量增加效益,加速构建特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以开展产业项目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扎实推动产业发展、数字赋能和企业支撑战略,全力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一是提速增量做强工业。聚焦打造新材料、新能源千亿级集,新食品300亿级集,加快推进中环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中钢年产2万吨特种石墨等重点项目,年内“三新”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提升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现代纺织、生物医药、再生资源等传统产业调整转型,着力培育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深入推动“四大改造”,着力培育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10个以上,打造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3家,绿工厂2家。开展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户、“专精特新”企业50家,上市企业1家。二是提质增效做精农业。持续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121.1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68.6万吨以上,瓜菜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奶牛存栏达到24万头。着力推进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乳业产业园建设。新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25个,创建市级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20家以上,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三是提档升级做优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培育壮大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跨境电商、检验检测等服务业态,推动现代服务业深度赋能重点产业发展。大力推动平台经济、会展经济等业态发
展壮大,进一步提升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业态品质和层次。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西部联游、四季可游,深化西夏陵、军博园国家5A级景区创建,打造贺兰山东麓、银川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力争全年旅游人次、总收入增长15%以上。
  (二)聚焦释放动力激发活力,加大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推进力度。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聚焦打造“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样板,扎实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全市财政R&D投入增长30%以上,全社会R&D经费较上年增长17%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年新增2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提升到40%。聚焦打造“单打冠军”“隐形冠军”,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30个。实施“凤城引凤”人才计划,引进培养高水平人才创新团队20个、科技和技术技能型人才2000名。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五权”改革,积极推进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和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加快盘活低效存量用地,建立碳排放数据库,完成山林地“三权”分置。大力推动园区改革,着力发展特园和园中园,构建园区与辖区新型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县(市)区、园区一体化发展。加快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强化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有序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其他重点领域改革。三是构建全新开放格局。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主动对接融入“几字型”“十字型”黄河流域现代交
通网络,大力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加快完善天津港内陆港功能,争取开通银川至广州、泉州西部快线班列。着力建设中欧班列(银川)集货中心,稳定运行国际货运班列、卡车班列。加密和开辟国内国际空中快线,启动实施银川航空物流港项目,推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办好国际智慧城市峰会等重大展会。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2亿美元以上。
  (三)聚焦扩大内需拓展空间,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加快拓展投资空间。扎实推动项目牵动战略,大力开展“五比”活动,实施宝丰储能全产业链、晶环年产1200万片蓝宝石晶体切磨抛智慧化等重点项目建设,配合推进包银高铁及其支线、河东机场改扩建四期、银昆高速北延伸等重大工程建设,全年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达到1000亿元以上,确保项目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深化“首席服务官”、领导包抓重点项目等工作机制,强化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保障,力促全年项目开工率达到95%以上。高质量招引项目,强化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二是加快推动消费复苏。扎实推进重要商品市场升级、“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等国家级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发展周末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直播电商等经济业态,认真办好银川欢乐购
物季等大众消费促进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和活力。大力引导大阅城等重点商圈智能化改造,加快建发悠阅城等城市综合体建设,着力构建“全场景引流+新消费体验+智慧化管理”新发展模式。支持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申建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营商指标便利度争先进位行动,全面清理行政许可清单外违规变向许可。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上线运行银川惠企“直通车”服务平台。启动银川市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级机制。持续深化“证照分离”“告知承诺制”改革,加快推进“跨省通办”“一网通办”等便利化措施,实现80%事项“一网通办”,50%事项“全程网办、全程掌办”。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2022年高速免费日期
  (四)聚焦保护环境绿转型,持续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一是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坚决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制定出台“四水四定”实施方案,统筹各类水资源配置,加强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持续开展黄河干流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巩固超采区治理成果,严控高耗水产业发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探索再生水市场化交易,力促单位GDP用水量下降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再生水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40%。二是加快推动绿低碳发展。坚决打好绿发展主动仗,紧盯“双控”“双碳”
目标,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使用。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实施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持续推进绿交通一体化建设等项目,更换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600辆,建成充电桩290个以上。扎实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全民宣传实践月”活动,推动绿低碳成为生产生活新时尚。三是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打好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加强PM10、PM2.5与O3协同治理,扩大城区和乡村清洁供热范围,争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力争达到310天以上。深化未稳定达标入黄排水沟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大力推进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建设,确保黄河干流水质保持Ⅱ类进Ⅱ类出。加强农业面源、涉重金属行业企业等污染治理,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四是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坚决打好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贺兰山东麓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创建绿矿山12个。实施典农河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接续整治黄河银川段滩地。开展阅海、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修复,恢复湿地5.3万亩。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创建,实施营造林6.7万亩,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巩固白芨滩国家自然保护区治沙成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