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镇近代史实践报告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这里有九寺八庙五阁二祠一宫二堂一院一楼一府等历史遗迹百处以上。古镇最早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屯堡,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里是贵州状元赵以炯和平刚先生的家乡。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战役,近代有著名的“青岩教案”也发生于此。
青岩,在贵州方言中读为“青崖”,是明代贵阳府通往惠水、罗甸等地的交通要塞。青岩的青岩桥与南道遗址正是这段古驿道的遗址,目前已经纳入了全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78年,明朝开始在青岩屯兵建镇,称“青岩屯”。随后,许多移民也进入此地定居,形成了“青岩堡”。1572年,明朝在此设置青岩司,管辖七十二寨。
明朝天顺年间,花溪高坡一带的苗族起义,对明朝在贵阳的统治形成了威胁。1459年,明朝就以青岩古镇为中心,分思路进攻高坡,取得了成功,并在高坡石门寨留下了“永镇边夷”的摩崖石刻。1622年,水西宣慰司同知安邦彦胁安位反,其同党兵围青岩,断贵阳粮道几近一年。欲救贵阳,必先解青岩之围。贵阳的官兵和青岩土司班麟贵经过血战,终于得以击溃敌军。
此后,班麟贵有功授指挥同知,开始自建青岩城。其后数百年,青岩古镇经多次扩建,土城垣改为石墙,街巷用石铺砌。四周城墙建设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形成了四条正街,26条小巷。
贵阳花溪区邮编现存的青岩书院就是过去的班氏土司的衙门。在清代中期,班氏土司强占文昌阁,被当地李、赵、张等家族联名上诉,最终班氏被迫搬出文昌阁,还将班氏土司衙门让了出来。于是,青岩的世家大族就将班氏土司衙门改为了书院,为青岩古镇和贵阳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
在青岩的家族之中,赵氏最为显眼。青岩赵氏来自于湖南湘潭,在“三藩之乱”时期迁入青岩避难,其入黔始祖为赵洪美。赵氏为书香门第世家,非常重视文化。其家族在青岩古镇涌现诸多的文化名人,整个清代,青岩赵氏有举人11,进士及第5人,状元1人,贡生、武生、廪生、拔贡、优增生、国学生、摩生等30多人,可畏科甲顶秀之家。
青岩古镇的最近一次大规模修建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全国爆发了农民起义,北有捻军,南方有太平天国。清朝刚经历战争,无力对付,于是允许地方招募团练以对抗农民起义。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岩古镇也开始出现团练。1853年,青岩古镇的赵国澍弃文从武,
散家财,组建起了团练。第二年,赵国澍开始修补青岩城墙。
1855年,石达开带领西征的太平军攻入贵阳,开始进攻青岩。然而,青岩城十分坚固,赵国澍带领青岩兵民击退了石达开的六次进攻。最终,石达开放弃青岩,向安顺而去。清廷因赵国澍对地方防务有功,将之升为青岩镇团务总理、按察使衔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