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名词解释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所采取的控制和调节措施。货币政策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是指央行通过调整基础货币发行数量与利率水平,来调节市场货币流动性的政策行为。它是央行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行为、影响社会货币供应总量和流向的重要手段。利率水平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的杠杆。从数量上看,利率水平是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的工具之一。中央银行可以改变再贴现率或公开市场业务中对各种债券的买卖,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等,通过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率来改变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直接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一般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如压缩非生息资产,扩大贷款等方式获得超额准备金。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变化,会导致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变化,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便可用相应减少的超额准备金向中央银行借款,以补足超额准备金,于是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就有所扩
大。反之,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则意味着从中央银行借款的增加,其放款规模也会随之增加。利率是指利息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从广义上讲,利率也是一个市场参加者的价格,它由利息率和利息量构成。因此,利率又被称作利息率或利息额。狭义的利率则仅指利息率。利率表明了利息的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利率与物价的关系是:当利率上升时,人们把钱存入银行,用这些钱可以买到的东西减少,所以人们用同样多的钱去购买消费品的愿望降低,商品的销售量就下降,因而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就增大。当利率下降时,人们把钱存入银行,这样可以买到的东西增多,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来消费,于是消费需求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减小,利率上升的幅度越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就越小。当然,利率的上升或下降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