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GDP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Y=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NX(净出口)
2、 根据以下图表计算
使用下述数据解决以下问题
2007 (基年) | 2008 | 2009 | ||||
P | Q | P | Q | P | Q | |
物品 A | $30 | 900 | $31 | 1,000 | $36 | 1050 |
物品 B | $100 | 192 | $102 | 200 | $100 | 205 |
A. 计算 2007年的名义GDP A:30*900+100*192=46200
B. 计算2008年真实GDP B:30*1000+100*200=50000
C. 计算2009年的GDP平减指数 C:名义GDP=36*1050+100*205=58300
真实GDP=30*1050+100*205=52000 GDP平减指数=58300/52000=112
3、什么是消费物价指数 (CPI)?怎么计算?它有什么作用?
答: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消费物价指数=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1、反映通货膨胀状况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的,它说明了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的幅度。通货膨胀率一般以消费者物价指数来表示。 通货膨胀率=(报告期消费者物价指数-基期消费者物价指数)/基期消费者物价指数
2、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能够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则下降;反之则上升。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倒数就是货币购买力指数。
3、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下降意味着实际工资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名义工资转化为实际工资。
4、CPI与GDP平减指数有何区别?
答:第一个差别: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是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第二个差别:消费物价指数是的是一个固定的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与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与基年同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
5、什么决定生产率及其增长?
答:生产率的决定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
1.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使生产率增加
2.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增加使生产率增加
3.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是生产率增加
4.技术知识进步使生产率增加
6、 公共政策怎样影响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
1.鼓励储蓄和投资是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方法,并在长期也是提高生活水平的一种方法
2.健康与营养是引起经济增长的政策,也是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这也是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3.产权和政治稳定,拥有一个有效的法院体系等稳定的政治局势的国家享有的生活水平也是高于政治不稳定的国家
4.人力资本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7、政府政策如何影响储蓄,投资和利率?
1.如果税法改革鼓励更多储蓄,则利率下降且投资增加 2.如果税法改革鼓励更多投资,则利率上升且储蓄增加
2.预算盈余增加了可贷资金的供给,降低了利率,并刺激了投资
8、假定GDP等于10万亿美元,消费等于6.5万亿美元,政府支出为2万亿美元,预算赤字为3千亿美元 ,计算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和投资是多少?
公共储蓄=T-G=0.3万亿美元 T-2=0.3→T=2.3
国民储蓄=投资=10-6.5-2=1.5万亿美元 私人储蓄=10-2.3-6.5=1.2
9、什么是“现值”?怎么用它来比较不同时点的货币量?
答:现值:用现行利率生产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
X/(1+r)N现值:用现行利率产生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
如果r是利率,那么N年后将得到的X量的现值是X/(1+r)的N次方 现值×(1+r)的N次方=未来值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10、为什么人们是风险厌恶的?风险厌恶的人们如何用保险和多样化来管理风险?
答:一是确定系效应:他们对确定性事物和很可能发生的事物之间赋予了不同的权重,二是损失厌恶:人们赋予损失的概率高于获得的概率。厌恶风险的人通过打大量的小赌,而不是大量的大赌来降低风险
11银行在货币制度中扮演什么样角?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答: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产生原始货币供应量,而商业银行体系在运营的过程中,通过存贷款业务创造了派生货币。 银行制造货币的过程其实是通过不断的存贷款过程,通过乘数效应放大货币供应量
11、中央银行如何控制货币供给?
答: 第一是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上交的部分,中央
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第二是再贴现率:当商业银行发生资金短缺时,可以凭其贴现业务中取得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第三是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短期政府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12、货币供应速度超过商品生产增长速度就通货膨胀。
答: 一般来说,如果出现通货膨胀时,货币当局通常会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减少货币供应量,也就是常说的紧缩的货币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和金融的目的。从费雪公式来看,货币供给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升,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导致名义利率提高,名义利率(持有货币的成本)提高导致对货币实际需求的下降,也就是价格水平的进一步上升,直到实际货币成本=实际货币的需求。
13、什么是通货膨胀的成本?它们有多严重?
答:1.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称为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 2.调整价格的成本称为菜单成本
3.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14、什么是净出口?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哪些?
答:净出口:一国的出口值减进口值,又称贸易余额。
影响因素:1.消费者对国内与国外物品的嗜好 2.国内与国外物品的价格 3.人们可以用国内通货购买国外通货的汇率 4.国内与国外消费者的收入 5.从一国向另一国运送物品的成本 6.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
15、什么是资本净流出?影响资本净流出的因素有哪些?
答:净资本流出: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本减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
影响因素:1.国外资产得到的真实利率 2.国内资产得到的真实利率
3.持有国外资产可以察觉到的经济与政治风险 4.影响国外对国内资产所有权的政府政策
16、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储蓄、投资和资本流动错综复杂地相互关联。当一国的储蓄大于其国内投资时,它的资本净流出就是正的,这表明该国用它的一些储蓄购买外国资产。当当一国的储蓄小于其国内投资时,它的资本净流出就是负的,这表明外国人正通过购买国内资产的一部分国内走资筹资。
17、在开放经济中,真实利率和汇率是怎样决定的?
18、政府预算赤字如何影响汇率和贸易余额?
19、什么是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使用这个模型解释经济波动?
答: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需要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曲线。
20、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什么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答: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真实财富,这鼓励了消费支出。 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降低了利率,这鼓励了投资支出。 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引起了真实汇率下降,这
鼓励了净出口支出。
1.消费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消费者支出增加的事件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投资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企业投资增加的事件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政府对物品与劳务购买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4.净出口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既定时,增加净出口支出的事件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1、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什么使总供给曲线移动?
答: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1.粘性工资理论:未预期到的低物价水平增加了真实工资,这引起企业减少雇用工人并减少生产的物品与劳务。2.粘性价格理论:未预期的低物价水平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的水平,这就抑制了它们的销售,并引起它们削减生产。3.错觉理论:未预期的低物价水平使一些供给者认为自己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引起生产减少。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长期中,经济的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决定了物品与劳务的总供给量,而且无论物价水平如何变动,供给量都是相同的。
总供给曲线移动:劳动引起的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左移
资本引起的移动: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左移
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左移
技术引起的移动:技术知识进步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左移
预期物价水平引起的移动:未预期物价水平下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左移
22、中央银行如何使用货币政策来移动总需求曲线?
答:1.财富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提高了家庭持有的货币的真实价值,货币是他们财富的一部分,更多的真实财富刺激了消费支出,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2、利率效益:较低的物价水平减少了人们想要对货币的持有量。由于人们试图把手中的持有的超额货币贷出去,所以利率下降,低利率刺激了投资支出,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3、汇率
效应:当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此时国内物品变得便宜了,真实汇率的这种变动刺激了对净出口的支出,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23财政政策通过哪两条途径来影响总需求?
答:1.乘数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总需求的额外变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