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22]复习任务三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
分点突破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新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吕尚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雨、鸣蝉三种意象。(2分)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题。
庙庭①偃松诗
刘禹锡
庙庭有偃松,裴公②命畚土以壮其趾,使无欹,使不仆。予窃感嘉木之逢时而成咏。
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
忽从憔悴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
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谢公③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注】①庙庭:指宰相官署庭院。②裴公:指宰相裴度,曾多次提携刘禹锡,此时屡遭排挤,欲归隐以避祸。③谢公:东晋宰相,曾隐居东山。
2.一般认为,“偃松”是诗人自况,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①偃松“枝偏根危”,与诗人仕途不顺的遭际相似,寄寓诗人对世事艰难的感慨;②偃松受“扶持”,与诗人受提携相似,借以表达对裴度的感戴之情;③偃松重焕生机,正可象征诗人不为逆境所困,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解析】首先理解全诗,然后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分析其中的相似之处,到二者间的联系。首联说偃松“势轧枝偏根已危”,表明偃松处境危险,指诗人自身仕途不顺,“高情一见与扶持”是指裴公“命畚土以壮其趾”,为偃松增添土壤,改善它的处境,联系注释内容,可知此处其实是指自己曾受到裴公的提携;颔联中“忽从憔悴有生意”是说偃松在裴公的扶持下,又露出了生机,就好比自己在受到裴公提携,既表达了对裴公的感激之情,也表明自己即使处境不顺,但是依旧乐观向上,并且相信自己和裴公都能够“有生意”,而“却为离披无俗姿”表面是说偃松无媚俗姿态,其实这里是对裴公欲归隐避祸、不与世俗同流的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3题。(6分)
玉华山
刘崧[注]
翠巘千峰合,丹崖一径通。
楼台上云气,草木动天风。
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
伤心俯城郭,烟雨正冥蒙。
【注】刘崧生活于元末明初,时局动乱,诗人家乡江西地区也战乱频繁,玉华山是江西省樟树市境内的一座山,距离刘崧的家乡泰和数百里之远,这首诗是他第一次游山时所写的。
3.“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对诗歌的情感表达起到什么作用?(6分)
答:示例:意境:辽阔的田野里,行人络绎不绝,平静无波的水面,落下栖息的大雁,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意境。作用:视觉描写,远近、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时局动乱,百姓流离失所,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为下文表达伤感愁苦之情作铺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4题。(6分)
送韩都护还边
卢纶①
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②。
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
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
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
【注】①卢纶:中唐诗人,屡考进士不中,后做过户曹、县令等小官。②上将间: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4.这首诗刻画了韩都护怎样的边将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①好勇争雄。首联写出韩都护早年即声震名显,且勇猛无比,敢在“上将间”争雄斗胜。②久经沙场。春来几度“入塞”,征战疆场;夜晚“登
山”围猎,也是惯常。③治军有方。“龙蛇动”写三军像龙蛇一样首尾相应,突出其布阵奇巧;而“草木闲”又体现出其大军行军时迅疾隐秘、秋毫无犯的情形。
④晚景凄凉。韩都护部下都已风流云散,而他白首之时,还要去往边塞,令人慨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5题。
点绛唇送李琴泉
吴大有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添愁绪。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谢公离别处
5.这首词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赏析。(6分)
答:示例:这首词用“旗亭”“暮云”“沙鸥”“柔橹”“寒潮”“梨花雨”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隽永的景致,营造出凄凉伤感的意境,写出词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和无限眷恋不舍之情。
【解析】上阕起笔两句,写出离别的地点,词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以逢君的快乐衬托送君的伤感。
后两句承接上文,“酒阑”与“旗亭”互相照应;“呼渡”“沙鸥”与“江上”照应。下阕前两句由梨花开放点明离别的时节,“萧萧”“香冻”点明风雨萧萧春意寒,描绘出一片凄凉之景。结尾两句描绘了一幅“暮雨江畔送行图”,呼应标题,照应上阕开头,意蕴深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6题。
九日①水阁
韩琦②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有登高怀远传统活动,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6.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答:示例: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对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现了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的品格。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的。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赠蜀府将①
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①公元829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府将抗击南诏有功。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