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钢的生产现状与发展
首钢技术研究院
2003.10
1 前言
滚动轴承是重要的机械基础件,在宇航、军工、机械制造、铁路运输以及汽车制造等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它在专门大程度上决定了装备的精度、性能、寿命与可靠性。轴承钢是重要的特钢品种,其纯洁度和组织平均性是阻碍轴承寿命的重要因素。含1.0%C、1.5%Cr的GCr15滚珠轴承钢是专用钢中质量要求最为苛刻的钢种,该钢种是19世纪末发明的,100年来,成分差不多没变化,而质量提高了专门多,它是发达国家中在生产、科研方面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钢种,一向被认为是高质量钢的代表。其冶炼方法,从30~40年代传统的酸性平炉、碱性平炉、碱性电弧炉单炼,60年代的钢包滴流脱气法和真空循环脱气法(RH)精炼,进展到今天的综合炉外精炼工艺(LF+RH、LF+VD等),使钢中氧含量及其它有害元素的含量大幅度降低,疲劳寿命猛增,例如瑞典SKF公司是世界公认的轴承及轴承钢生产〝王国〞,质量居全球之冠,它
们80年代创建的SKF-MR法(MR是熔炼加精炼的意思),使轴承钢的氧含量达到10×10-6以下,日本山阳专门钢公司从60年代起通过整整30~40年的努力,到80年代末,最终形成了90tEAF-LF-RH-CC工艺生产轴承钢,氧含量达到5.0×10-6左右。
通过几十年的进展,中国目前不仅差不多成为轴承钢生产大国,形成了几条轴承钢生产工艺路线,即EF+LF+VD、EF+VAD、EF+吹氩或喂丝工艺路线等,年产轴承钢80万吨左右〔日本60万吨、瑞典70万吨〕,差不多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并有少量出口;而且其内部质量也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如氧含量降到了10×10-6左右。然而国产轴承钢与瑞典SKF、日本山阳等先进厂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要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钢中微量杂质元素含量偏高;二是表面质量差(包括尺寸精度、表面裂纹和脱碳等);三是内部质量不稳固,波动范畴大。
2 轴承的工作环境及对轴承钢的性能要求
2.1工作环境
轴承是由内、外套圈、滚动体〔滚珠、滚柱或滚针〕和保持器四部分组成,除保持器外,
其余差不多上由轴承钢组成。当轴承工作时,轴承内、外套圈,轴承滚动体间承担高频、变应力的作用。轴承的工作条件十分复杂。载荷集中作用在滚动体的专门小面积上。理论上讲关于滚珠,作用在一点上;而关于滚柱那么作用在一条线上,同时滚动体与套圈间接触面积也专门小〔呈点/线接触〕,因此轴承零件在工作时,其滚动体和套圈表面的单位面积上要承担专门大的压力,一样高达1500-5000N/mm2;轴承旋转时,还要承担离心力的作用,作用力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大;滚动体和套圈间不仅存在滚动,而且还有滑动,因此在滚动体与套圈之间还存在着摩擦。在以上几种力的综合作用下,在套圈或滚动体的表面上抗疲劳强度低的部位第一产生疲劳裂纹,最后形成疲劳剥落,使轴承破旧失效。轴承正常的破旧形式是接触疲劳损坏,常见的还有塑性变形、压痕、磨损、裂纹等。
2.2性能要求
轴承的寿命和可靠性尽管与轴承的设计、加工制造、润滑条件、安装、爱护保养等因素有关,但轴承材料的高质量和可靠性是关键。基于以上对轴承的工作条件和破旧的分析,对轴承钢的性能应有如下要求:
(1)高的纯洁度和高平均性;
(2)足够的抗压强度和抗永久变形能力;
(3)优良的接触疲劳性能;
(4)高的耐磨性;
(5)良好的尺寸稳固性;
(6)良好的工艺性能。
关于在专门条件下工作的轴承,还有专门要求,如耐高温性能、耐低温性能、防腐蚀性能和抗磁性能等等。
3 微量元素对轴承钢质量的阻碍
3.1氧
图1 氧含量与寿命的关系
瑞典SKF公司和日本山阳专门钢公司对轴承钢氧含量与疲劳寿命的关系,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得出了明确的结论,见图1~2。Lund.T.等认为疲劳寿命与氧含量的关系为L10(相对寿命)=372〔O〕-1.6,即二次精炼钢〔氧含量为10×10-6〕的疲劳寿命是大气下熔炼钢〔氧含量为40×10-6〕的10倍。上杉年一认为:精炼钢氧含量降到5×10-6,其疲劳寿命是
非精炼钢的30倍,与真空自耗和电渣重熔钢相当。大冶专门钢股份近年来对此也做过一系列试验[15]滚动轴承的特点,结果说明,当精炼钢中氧含量降到20×10-6时,疲劳寿命是电弧炉大气下熔炼钢〔氧含量为30×10-6〕的1.5倍,15×10-6是2.0倍,8×10-6是3.0倍,接近电渣重熔钢的水平〔见图2〕。
图2 氧含量与疲劳寿命
轴承钢中的氧含量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的试验结果大体一致。然而应当指出的是,氧含量与疲劳寿命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不是绝对的,因为钢中氧含量的高低,实际上只能代表钢中氧化物夹杂数量的多少,它不能代表硫化物和氮化物量的高低,更不用说夹杂物的尺寸及分布了。通常,一个轴承件的破坏,往往是由许多夹杂物中的一个大型夹杂物引
起。这些夹杂物有硫化物〔A类〕、氧化物〔B、C、D类〕和氮化物。从那个意义上说,夹杂物的尺寸与分布对疲劳寿命阻碍最大。因此,不同的冶炼方法,氧含量即使相同,其疲劳寿命也完全不一样。图3表示各种不同炼钢方法生产的轴承钢弯曲疲劳极限与氧含量的关系,能够看出氧含量大约为20×10-6的钢材〔LD+RH〕疲劳极限相当好,而采纳硅钙处理的钢材(EF+RH)尽管氧含量专门低,5~10×10-6,由于其形成了危害严峻的CaO类夹杂,疲劳极限并不高,冶钢公司的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尽管电渣重熔钢的氧含量(18.6×10-6)和夹杂物含量较高,但它的夹杂尺寸细小,分布平均,它的疲劳寿命比低氧含量(8.2×10-6)炉外精炼钢高。
据此,只能将氧含量看作是特定工艺范畴内疲劳极限的一个相关参数。只有在同一冶炼方法和大量试验条件下,才有可能确定氧含量和疲劳性能之间的关系。
3.2硫
图3 不同炼钢工艺的GCr15钢中总氧含
量与弯曲疲劳极限的关系
图4 硫化物阻止蝶形开裂萌发一例(只有
单翼的蝶裂)
峰公雄认为:,硫对性能没有阻碍。关于硫对疲劳寿命的阻碍,目前还存在着意见分歧,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观点[16~20]:一种认为适当提高钢中硫化物含量有利于寿命的提高;另一种观点认为硫化物含量增加会降低寿命;还有一种观点那么认为硫化物含量与疲劳寿命关系不大。认为硫化物有益的观点,常用〝共生理论〞来说明之。这种理论认为钢液在凝固过程中,低熔点的硫化物粘附在氧化物表面上,形成硫化物包围氧化物的共生夹杂,它能够放松拉应力,并能够进行和谐变形,从而减少氧化物的有害作用,然而这种理论是建立在钢中氧化物夹杂较多的前提下。从本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许多研究结果都指出适当提高钢中MnS类硫化物的含量对滚珠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至少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Tricot认为蝶形裂纹源总是以氧化物夹杂为核心,他报道过一个只有单翼的蝶形裂纹源,另一翼之因此没有形成,是因为该处有硫化物包覆于氧化物上(见图4)。Eneke也持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当氧化物夹杂全部为硫化物包覆时,滚珠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最长。瑞典SKF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高质量滚珠轴承钢的生产者。当时他们的产品要紧是在酸性平炉中用硅还原法冶炼的。其氧含量约为25~50×10-6,硫含量在0.018%以上。和碱性电弧炉钢比较,其特点之一是90%的夹杂为硫化物和氧硫化物。按上述研究,这被认为确实是其寿命高的缘故。但必须看到,这些观点只在有限的条件下才值得重视。一方
面,是因为硫化物包覆氧化物并非仅靠操纵氧硫比就一定能实现。凝固速率也会阻碍硫化物在氧化物上析出的过程。在热加工和热处理温度下,已形成的硫化物〝膜〞有可能部分再次溶于钢的基体。由于硫化物和氧化物变形抗力的差异,热加工时〝膜〞还可能被挤掉,这些因素对高硫轴承钢寿命测定值分散度大看来是有阻碍的。另一方面,所谓用硫化物包覆氧化物可提高滚珠轴承的寿命只是相对的。即硫化物的危害性相关于氧化物的较小一些。然而不可否认它也是杂质,同样也会破坏钢基体组织的连续性与平均性。随着酸性平炉的逐步剔除及炉外精炼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滚珠轴承钢的含氧量水平已可降到5×10-6,氧化物夹杂大大减少。Cogne等指出[18]:在这种条件下硫化物的破坏作用自然也就会显现出来(见图5)。Tardy等发觉实际上有两个阻碍因素:[%O]和[%O]/[%S]。[%O]/[%S]恒定,[%O]低者其接触疲劳寿命高。
图5 夹杂物类型对轴承钢的有害程度
但值得注意:硫与氧相似,它也只能代表钢中硫化物夹杂的数量,不能代表其尺寸和分布。这是由于钢中硫化物含量较低,绝不意味着大颗粒夹杂物完全消逝,因为钢在凝固过程中,夹杂物存在着集合、长大的条件。专门是硫化物夹杂,由于它容易产生偏析,其尺寸的大小与钢锭的重量、钢液的浇铸温度更为紧密。例如日本山阳专门钢公司已将钢中的硫含量降到了专门低的程度(0.002%),但它的硫化物级别并不专门低,平均为1.34级。现在有些专门用钢,为了有利于切削加工,要求钢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硫(0.02~0.06%),同时要求其硫化物细小分散,级别要低。因为要改善钢中硫化物的尺寸和分布,使其变得细小分散,必须注意凝固条件,应尽量将浇铸温度降低,以减少硫化物偏析。
3.3钙
钙在轴承钢中要紧是以铝酸钙、硅铝酸钙、硫化钙等形式存在。这种夹杂物与其它夹杂物不同,热加工时既不变形,也可不能破裂。在球状夹杂两侧经常能够看到〝孔穴〞,此处较易造成应力裂纹。在氧含量专门低的轴承钢中,钙可部分替代硫化锰中的锰。富钙硫化物的韧性专门差,同氧化物相似,起产生裂纹的作用。
含CaO的点状夹杂物经常是轴承钢产生裂纹的源泉,佩特尔森(Peterson)根椐点状夹杂确实是裂纹的假设。提出了以下疲劳极限与夹杂尺寸的关系式:
(1)
式中:SN:疲劳极限,MN/m2;
Rm:材料的抗拉强度,MN/m2;
a: 点状夹杂的周长,um;
R:点状夹杂的半径,um。
利用上式所作的推测值和实测结果差不多吻合,由此证明点状夹杂的确是轴承疲劳寿命降低的直截了当缘故,夹杂尺寸愈大,疲劳寿命愈短。
对有些钢种而言,为了提高钢材的机械加工性能,并改善非金属夹杂物的形状与分布,在冶炼过程中有意向钢中加钙。但对轴承钢而言,残留钙不是有意添加的,而是来源于与钢水接
触的熔渣和炉衬。轴承钢假如采纳Ca或Ca-Si脱氧,钢中必将产生危害性极大的D类球状夹杂物,使其疲劳寿命大幅度降低。因此,在专门多国家的轴承钢标准中都规定(如瑞典SKF、美国ASTM标准等),不能用Ca或Ca-Si脱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