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和卫生学知识
微生物学及卫生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微生物学知识
一、概念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用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一大体形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二、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例如酸奶、酒类、酱油醋、抗生素、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等。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疾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
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角度来说,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产品变质和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三、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至少在十几万种以上。按其大小、结构、组成等,可分为三大类
1、原核细胞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2、真核细胞类:真菌
2、非细胞类:病毒
四、三大类微生物的特点
原核细胞类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没有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只有环状DNA组成的拟核。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
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
(一)细菌
1、细菌的形态结构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球菌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杆菌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也有的呈链状排列,分为棒状杆菌、链状杆菌、球杆菌等。
(3)螺形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如幽门螺杆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为荚膜、鞭毛、菌毛,芽孢。大小在0.5~5μm之间,不能
通过细菌滤器,即0.22μm微孔滤膜。
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芽孢。细菌的芽孢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杀灭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当进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2. 细菌的繁殖
二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分裂一次。若按此速度计算,细菌体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但事实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繁殖速度逐渐减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
3. 细菌的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一致等。
(二)、支原体
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无细胞壁,有核糖体。支原体的大小为0.2~0.3μm,可通过除菌滤器。易污染细胞,引起细胞变行,影响DNA合成,抑制细胞生成等。
组织细胞培养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支原体的污染:控制环境污染;严格实验操作;细胞培养基和器材要保证无菌;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支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45℃,15min即可被杀死。对肥皂、酒精、四环素、红霉素敏感。
(三)衣原体
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为寄生病原体,呈球形,直径为0.3~0.5μm,
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衣原体耐冷不耐热,56~60℃仅存活5~10min,在-70℃可保存数年。0.1%甲醛液、0.5%石碳酸30min可杀死,75%乙醇0.5min可杀死
(四)、立克次氏体
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原核生物。细胞呈球状、杆状或丝状,有的多形性。细胞大小为0.3~0.6μm×0.8~2.0μm,有细胞形态,一般不能通过细菌滤器,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对热、光照、干燥及化学药剂抵抗力差,60℃30min即可杀死,100℃很快死亡,对一般消毒剂、磺胺及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五)螺旋体
螺旋体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全长3~500μm,具有细
菌细胞的所有内部结构。可以引起皮肤病、血液病,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六)、放线菌
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的。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放线菌产生的孢子有较强的耐干耐旱能力,但不耐高温,60~65℃处理10~15min即失去活力。
真核细胞类微生物(真菌)
真菌是一类有细胞壁,无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通常分为3类,即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如蘑菇),包括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称为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并交织成团,包括霉菌和蕈菌。致病菌主要有癣菌(霉菌)和白念珠菌(酵母菌)。
真菌生长的最适的温度为22~28℃,最适的pH值为4~6。其繁殖能力强,但生长速度比细
菌慢,常需1~4周才形成菌落。真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加热60~70℃,1h即被杀死,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和一些化学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2.5%碘酒、10%甲醛则较敏感。
1. 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1)霉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