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进展
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进展
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在不同层面从不同的研究方向部署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项目,并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及研究经验,形成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规范研究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第i方参与评价的中医临床诊疗技术逶选、评价和管理的技术方法体系,为中医诊疗技术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章对既往有关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不同方向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提出了今骨的研究方向建议。
关键词:中医;诊疗技术;研究进展;科研成果
中医临床诊疗技术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深辱一大患者的欢迎和信赖,积极筛选研究并推广临床诊疗技术,特别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需求的临床适宜技术,对于满足农村、城市社区以及广大人民众的医疗健康需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民众对卫生需求的增加,特别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临床需求日益增加,
对于降低单病种费用、有效缓解众“看病难、看病贵”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对于发挥中医药特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十分重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特别是面向农村和基层适宜技术的整理、研究和推广工作。近年来,在不同层面从不同的研究方向部署了研究项目,并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及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经验。
1.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在中医临床诊疗技术领域的立项研究
1.1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整理、评价示范研究
自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和方案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科学严谨的技术规范研究,最终推出一批达到国内或国际一流水平的、具有中医特和优势的临床诊疗技术,从而达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完善中医临床研究体系,培养中医临床研究队伍的目的:“十一五”期间,财政部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设立了“‘量化针刺手法中风后遗症’等50项中医特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的示范研究”,由项目承担单位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牵头,成立项目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6家项目协作单位协助开展组织管理指导、临床方案优化和研究质量控制等工作。为今后进
一步开展中医诊疗技术的整理和研究提供共性的研究方案,规范化的文件范本、筛选程序及示范性的项目研究组织方式、管理机制等。
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主持开展的中医“治未病”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开展“治未病”虚拟研究院的建设,研制、筛选、推广“治未病”的器械设备和技术方法,以建立较为完善的治未病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创新“治未病”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等,进一步落实《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0年中央公共卫生资金专项中设立“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和民族医药适宜技术筛选推广”,通过对民族医药适宜技术的筛选整理,确定l40项技术成熟、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的民族医药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旨在为广大民族地区提供一批能够学、学得会、用得起的成熟的适宜技术.提升民族医药的技术水平,提高民族医药防治疾病的服务能力,以满足民族地区日益增长的民族医药需求.更好地保持和发挥民族医药的特优势,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2*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推广示范性研冤
“十五”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医农村适宜技术筛选研究”,通过收集整理,筛选出l0项适合不同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使用的中医针灸、手法、外治等适宜技术;制定和完善培训规范、操作规范和管理规范,编写应用指导手册和制作培训课件。在浙江、宁夏、黑龙江省等3个省区、9个县、27个乡镇医院开展推广应用研究,旨在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一批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促进农村卫生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减轻农村人口的医疗经济负担,提高农村人口健康水平,增强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加农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十一五,,期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其中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主持开展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课题相关研究。项目紧密结合农村地区卫生、计划生育服务的实际需求,研究筛选一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优化筛选符合农村地区实际需求、众反映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示范应用研究。完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的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的信息网络系统,为提高农村卫生机构及卫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扩大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范围提供切实的科技支撑。
“十一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三进,工作中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试点”项目·由项目组织单位(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牵头,浙江、广西、江西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在本地区的具体实施。通过在三个省(区)实施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试点工作,探索总结中医药技术、技能和知识面向农村、社区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民众推广、普及应用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中医药科技成果“三进”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科学建议。
1.3*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机理探讨深化研究
为进一步明确中医诊疗技术的作用机理,使人1更清楚地认识中医技术,更有利于中医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科技部分别在“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2005年度项目“络病学说与针灸理论的基础研究”项目中设立了“针刀松解法的基础研究”和“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2007年度项目“基于中医特疗法的理论基础研究”项目中设立了“平衡针疗法颈肩腰腿痛的基础研究”2个课题,旨在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进一步阐明针刀、平衡针的作用机理。
2.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取得的成果
2.1筛选了一批疗效可靠的中医临床适宜技术
2000年设立的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分批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立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科学严谨的规范研究,从技术的普适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推广性等方面进行了筛选,并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筛选出较为成熟的临床适宜技术。到目前为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公告了l20项中医基层临床适宜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规范的技术进行归纳.并委托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进行后期课件的制作,整理出版了《中医临床基层适宜技术(120项技术汇编,分4册出版)及各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每项技术从所疾病的诊断标准、适应证、禁忌证、排除疾病、技术操作方法及不良反应(事件)6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学习者可通过自行学习.就能掌握适宜技术。课题组还对每项技术的操作拍摄了教学录像,使学习者更好、更方便地学习和掌握适宜技术。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设立的…量化针刺手法中风后遗症’等50 项中医特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的示范研究”,通过研究整理了50项可供推广的诊疗技术,并即将整理出版技术操作规范。
2.2规范了中医诊疗技术整理研究方法*提高了诊疗技术研究质量
通过公益性行业专项“量化针刺手法中风后遗症”等j0项中医特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的示范研究项目的示范研究,规范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提炼等研究,并出版了《中医临
床诊疗技术研究工作指南》。该指南从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概念和范畴、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前准备、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方案的设计、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的实施、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工作总结、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6个方面,指导了中医临床工作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挖掘中医药适宜技术,规范了中医药临床适宜技术的研究行为,提高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总结、提炼、挖掘的水平,促进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
2.3初步形成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管理模式和筛选评价机制
通过公益性行业专项“量化针刺手法中风后遗症”等50项中医特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的示范研究项目的示范研究,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已经形成了统一顶层设计和管理、专家委员会和数据管理中心重点环节监控、技术持有者及其所在单位作为主体组织临床验证和推广的研究管理模式,并积极探索了向技术持有者与临床验证单位和研究协作单位三方配合的临床验证和推广模式的转变,提高了第三方验证的科学性、客观性,提高了研究水平和管理效率,初步形成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遴选、评价和管理的工作程序。
2.4探索发现了部分诊疗技术作用机理
针刀疗法通过对所有研究病例的临床症状、生物力学、局部组织张力、压痛指数等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进行了半年随访,确证了针刀松解法该病的临床疗效,且远期疗效理想,揭示针刀松解法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科学性,制订了针刀松解法该病的临床诊疗规范。通过对动物行为学、组织病理学、炎性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抗氧化能力、细胞外基质代谢、外周和中枢疼痛介质等的检测分析,证实了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具有改善动物行为学和局部病理、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循环改善和组织修复以及镇痛作用,初步揭示了针刀松解法该病的科学内涵,从实验角度证实了针刀松解法的科学性,为针刀松解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验支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