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八年级教案语文人教版
2021八年级教案语文人教版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能够对初中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相关能力得到更好地强化和发展,尤其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对语文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探索能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八年级教案语文人教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八年级教案语文人教版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依循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
  3.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依循文章的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意义,认识托物言志。
  教学创意:
  以读识文、以读悟情、以读会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铺礼赞之情
  (一)解题,定情感基调。
  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4课《白杨礼赞》(板书)。看文章题目,大家认为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这个词是什么
等待就是浪费青春意思?
表白的话语  明确:充满敬意的赞美。礼赞。崇敬和赞美。
  (二)掠句,证情感深厚。
好听的名字女
  除了文题,文章中还有没有哪些句段直接表现了这种赞美之情?
  明确: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三)诵读,展情感浓郁。
  第1段、第9段齐读,第4段、第6段、第8段指名读。指导学生通过调整语速、重音、停连,用诵读展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四)问疑,理情感层次。
  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提问: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同时,更进一步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
  (设计意图:通过解说文题中“礼赞”的意思,明晰本文的情感——崇敬和赞美;由此引导学生出文中直接表达赞美之情的文句,并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赞美之情;再抓住关键词设疑,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赞美白杨树时由浅入深感情递进的层次,既创意解读文本,又水到渠成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由浅入深,徜礼赞之线
  (一)通读全文,梳理线索。
  文章围绕赞美白杨树的什么特点展开?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作者对白杨树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情感层次。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抒情线索和情感层次。)
京东快递
  (二)研读文本,感知赞美
  1.初见白杨,昂扬情绪
  (1)在哪里初见白杨树?环境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文句看出来?
  明确:高原;辽阔平坦、彩鲜艳的高原图景,为全文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背景;“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绿的是麦田”,而且“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诵读)。
  (2)这样的高原图景给了作者怎样的感想?
  明确:先是“雄壮”“伟大”,而后滋长出“单调”。
  (3)“单调”的感受是怎样改变的?变成了怎样的情绪?“单调”有什么作用?
  明确:看见了一排,或者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诵读);变成了惊奇、昂扬(诵读);欲扬先抑。猫爪棉花糖
  2.凝视白杨,倾心形貌
  (1)过渡:既然白杨树让人在“惊奇”中叫出声来,那么作者当然会走近凝视、细细观察。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观察白杨树?它的形貌有什么特点?
  明确:开头一句用“笔直”点出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这是总括;接下来的四句,依次描写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分别用“绝无旁枝”“绝不旁逸斜出”“微微泛出淡青”等词语来衬托白杨树的形象美,这是第二层;最后两句概括白杨树的气质和性格,突出它的正直、坚强、倔强和不折不挠。接下来,作者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进一步给白杨树的气质以高度的评价。(诵读)
  3.联想白杨,礼赞精神
  (1)过渡:这样力争上游、不折不挠的白杨树自然让人浮想联翩……
  (2)品读第7段四个排比反问句,说说这四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联想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逐层加深的?
  明确:由树联想到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连贯紧凑,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
  (设计意图:依循作者对白杨树由浅入深的情感层次,按“初见”—“凝望”—“联想”三个情感层次研读文本,解读白杨树生长环境、外在形貌、内在精神的不平凡,文本内容和教学重点得以在徐徐呈现中逐一落实,循序渐进而又拾级通幽,别有趣味。)
  (三)回望文本,小结脉络
  小结文本内容:本文题为《白杨礼赞》,开头、中间、结尾又不断点题,直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形成一以贯之的感情线索,统领全文。而且,这条感情线索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表现白杨树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内在精神的不平凡,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推向了极致,情也浓浓,意也浓浓,令人回味无穷。
  三、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
  “礼赞”是带着敬意赞美之意。文章第1段、第4段、第6段、第8段、第9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并与标题形成呼应。而且,文章从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内在精神三个方面,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沿着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感情线索,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推向了极致。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既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更能通过纵观文本,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做出铺垫。)
  二、托物言志,品礼赞之意
  (一)设疑过渡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二)背景助学
  这篇托物抒情的散文,写于1941年。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他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设计意图:引入文章的背景资料,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三)精读探珠
  1.文章中哪些文句让你感受到“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
  明确:第7段、第8段(诵读)。
  2.这种“对解放区人民”的赞美,作者并不是正面表达的,而是通过什么事物表达的?这是什么方法?
  明确:托物言志、象征。通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劳动人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怎样揭示出来的?
  明确:第7段,作者连用四个反问句:第一句是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第8段则通过主旨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直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要赋予白杨树这样的象征意义,文章需要做怎样的铺垫?
红歌歌词
  明确: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作者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西北的自然景观,在展示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独特的景象)、描写白杨树外在形貌及内在气质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赋予白杨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象征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