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片的发展经历了 6个时期。(1922〜至今)87年了
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时期。
1918 年《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在上海登陆,使处于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对神奇的动画片着迷。抱着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 念,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 动画片的开山祖。经过他们艰苦的探索与研制, 1922 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 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之后, 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 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摄制了动画片 《过年》。这两部影片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 但它们都没有产生影响, 产生影响的是万氏兄弟于 1926年绘制的《大闹画室》 1935 年,万氏兄弟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 1941 年又推出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
1946-1956 年是中国动画片的稳定发展时期。在的领导下, 1949 年 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生 产力木偶片《皇帝梦》( 1947)、动画片《瓮中捉鳖》( 1948),为建国后的 生产奠定了基础。 1950至1956年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 下特点:在题材上,用童话的故事服务于少年儿童,
拍摄了《小猫钓鱼》( 1 952 ) 等;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 (1955)、动画片《骄 傲的将军》( 1956);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片转化,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 木偶片《小小英雄》( 1953)、第一部彩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1955)。
1957-1965 年是中国动画片第一个繁荣时期。 1957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建立,使中国有了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在关于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艺术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中国动画片生 产进入繁荣昌盛的发展时期。 产量上升,在艺术上和技术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 平,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 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 这一时期, 生产出享誉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 (上下集,1961、1964)。新片种不断 问世:1958 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 《猪八戒吃西瓜》试制成功; 1 960 年, 创作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 1961 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 妈妈》诞生,为世界动画影坛增添了最能代表华夏风范的新片种; 1963 年,又 拍出水墨动画片《牧笛》,用水墨表现人物、家畜和山水,扩大了水墨动画片的 表现领域。此外,题材多样化,也是这一时期动画片生产的一大特点。
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7 年、1969 年和 1970、1971 年这 4年时间全国的动画片生产厂家都 “停产 闹革命”。 1972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率先恢复生产,到 1976 年文化大革命 结束为止,共摄制动画片 17部。这一时期的动画片, 如《小号手》 (1 973) 、《小 八路》 (1 973) 、《东海小哨兵》 (1973)等,都以描写建国前的革命战争,描写社 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路线斗争和思想斗争, 歌颂工农兵为内容。 在表现手法 上,遵循写实主义。 1 976年摄制的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将中国的 水墨画与民间剪纸巧妙结合,为世界动画片的百花园地又增添了一棵新苗。
1976〜1989年是中国动画片第二个繁荣时期。
从 1978 年底开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这一时期,是 20 世纪中国动画片 最繁荣的年代。这 10 年间,涌现出多家新的动画片生产部门,改变了上海美术 电影制片厂一枝独秀的局面;全国共生产电影动画片 219 部,产生了批代表中 国动画片最高水平的优秀影片, 如 《哪吒闹海》 (1979) 、《天书奇谭》 (1983) 、 《鹿铃》 (1982) 、《山水情》 ( 1988) ,以及《狐狸打猎人》 (1978) 、 《我的朋 友小海豚》(1980) 、《雪孩子》 (1980) 、《猴子捞月》(1981) 、《南郭先生》(1981) 、 《鹬蚌相争》(1983) 、<蝴蝶泉》(1983) 、《火童》(
1984) 、《金猴降妖》(1984 — 1985) 、 《草人》(1985) 、《夹子救鹿》 (1985) 、 《女娲补天》 (1985) 、《鱼盘》(1988) 、 《不射之射》 (1988) 等;首次生产电视动画片;首次生产动画系列片,也产生 了一批深受广大众喜爱 的优秀的作品,如《葫芦兄弟》 (1987) 、《邋遢大王 历险记》(1987)、《黑猫警长》(1984〜1987)、《阿凡提的故事》(1981〜1988) 等;题材更为广阔,出现多部内容深刻、讽喻尖锐、针砭时弊的艺术动画片,如
《三个和尚》 (1980) 、《超级肥皂》 《新装的门铃》 (1986)、《牛冤》 (1989)等, 对纠正“动画片即儿童片 ”的偏见,扩大动画片的受众体, 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中国动画片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也大幅度跃升,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1990〜 2002 年是中国动画业陆续扩大规模的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动画片开始 走上有别于传统的道路。 与国外动画片生产厂家的经验交流, 数字生产手段的大 量介入,各种体制的制作单位的多元发展, 一专多能动画人才的不断成长, 等等, 这些都使中国动画片的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出现了飞跃。尤其是从 1995 年起, 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 将动画业推向市 场,改变了动画片生产状态和经营方式, 逐步确立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 观念。90 年代国产动画片的一大特点是大型动画连续片系列片盛行。中国从影 院动画艺术短片唱主角,转入电视动画片大型化、连续化、系列化的国际潮流。 在制作方面,
国内电脑动画技术实力也明显增强, 电脑绘制背景技术已较为普及。 三维和二维电脑动画发展迅猛, 形成了从策划、 创作、传播到系列产品开发的 “大 动画体系 ”新概念,从而推动了动画业的腾飞。
20 世纪 90 年代成为中国动画片生产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生产的优秀动画长 片有:《宝莲灯》 (1999)、 《熊猫小贝》 (1999)、《马可波罗回香都》 (2000) ; 优秀动画短片有:《鹿与牛》 (1990)、《雁阵》 (1991)、《医生与皇帝》 (1991)、
《抬驴》 (1991) 、《眉间尺》 (1991) 、《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 (1992) 、《麻 雀选大王》 (1992) 、《鹿女》 (1993) 、《音乐船》 (2000) 等;优秀系列动画片有:
《大盗贼》 (1990)、 《舒克和贝塔》 (1989〜1992)、《葫芦小金刚》 (1993)、 《蓝皮鼠与大脸猫》 (1993〜1994)、《哭鼻子大王》 (1994)、 《大头儿子和小 头爸爸》(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95 —1996)、《I的旅程》(1997)、
《傻鸭子欧巴儿》 (1997)、 《学问猫教汉字》 (1998)、 《海尔兄弟》 (1998)、 《怎么来的》 (1998) 、《西游记》 (1999) 、《霹雳贝贝》 (1999) 、《的笃小和尚》 (1999)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2000)等。
进入 2I 世纪,中国的动画公司、生产企业和动画片产量持续增长。至 2002 年 全国动画制作公司 (包括相关企业 )已有 120 多家,比上世纪 80 年代末的 20多家, 增加了 5 倍。 2001 年中国共生产动画短片 7 部,系列动画片 42 部,总产量约 18000 分钟,比 2000 年增长 5000 分钟; 2002 年共生产 53 部动画系列片及短 片,总产量共约 17300 分钟,接近 2001 年的水平。 多年被忽视的艺术性动画电 影短片, 2001 —2002 年有一批作品问世。如: 《回想》《谁的丈夫离得最远》 《诚信漂流记》《大梦敦煌》《黑猫》《射线》《塘》等。电脑动画和网络媒体 动画飞速发展。电视系列片《蓝猫淘气 3000 问》全部通过电脑完成制作, 2001 年推出的 《小虎斑斑》 是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制作的动画片。 各种动漫网站十分活 跃,尤其 Flash 动画, 已在青年学生和动画爱好者中流行开来。动漫创作和展播 活动十分踊跃。动画教育发展迅猛,到 2002 年底,开办动画专业的高等院校已 超过 70 所,在校学生共约 5000 余人。动画理论研究方兴未艾,文章著作层见 叠出。这一时期, 动画片生产仍以系列片为大宗。 主要有:《小虎还乡》《可可、 可心一家人》《千千问》《我们的家园》《西西瓜瓜历险记》《白鸽岛》《小将 狄青》《我为歌狂》《城市野战排》《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
据统计,从 1922 年万氏兄弟生产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起,至 2002 年,中国共生 产动画片 11
68 部。
中国的动画大师和有成就的动画家主要有:万籁鸣,主要作品:《铁扇公主》 (1940 ,合作 )、《大闹天宫》 (1961—1964。合作);万古蟾,主要作品:《铁 扇公主》(合作)、《猪八戒吃西瓜》 (1958) 、《渔童》(1959) 、《人参娃娃》 (1961) 、 《金的海螺》 (1963 ,合作);万超尘,主要作品: 《铁扇公主》 (合作)、《机 智的山羊》 (1956) ;特伟,主要作品:《骄傲的将军》 (1956 ,合作)、 《小蝌 蚪妈妈》 (1960 ,艺术指导 )、《牧笛》 (1963 ,合作)、《金的大雁》 (1976 , 合作)、《金猴降妖》 (1984 ,合作)、 《山水情》 (1988 ,合作 );阿达,主要 作品: <哪吒闹海》 (1979 ,合作)、 《三个和尚》 (1980) 、《蝴蝶泉》 (1983 , 合作)、《三十六个字》 (1984) 、 《三毛流浪记》 (1984 ,合作)、《超级肥皂》 (1986) 、 《新装的门铃》 (1986 ,合作 );唐澄,主要作品: 《小蝌蚪妈妈》 (1960 ,合作 )、 《大闹天官》 (1961 ,合作 )、《草原英雄小妹》 (1965 ,合 作)、《鹿铃》(1982 ,合作);钱家骏,主要作品: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1955 , 合作)、 《一幅僮锦》 (1959) 、 《牧笛》 (1963 ,合作) (1963) 、 《九鹿》 (1981 ,合作);靳 夕,主要作品:《小小英雄》 (1953) 、《小 梅的梦》 (1954) 、 《孔雀公主》 (1963) 、 《画像》 (1965) 、《西岳奇童》 (1984 ,合作 )、《神笔》 (1955)中国动漫发展史等;王树忱,
主要作品: 《过猴山》 (1958) 、 《哪吒闹海》 (1979 ,合 作)、《天书奇谭》 (1983 ,合作)、 《选美记》 (1988) 、 《独木桥》 (1989) ; 钱运达,主要作品:《丝腰带》 (1962) 、《红军桥》 (1964) 、《张飞审瓜》 (1980) 、
《天书奇谭》(1983,合作)、《女娲补天》(1985)、《邋遢大王奇遇记》(1986〜 1987,合作);虞哲光,主要作品: 《崂山道士》 (1981)、《聪明的鸭子》 (1960)、 《湖上歌舞》 (1964) 、《三只狼》 (1980) 、《小鸭呷呷》 (1980) ;尤磊,主要作 品:《半夜鸡叫》 (1964) 、《小八路》 (1972) 、《大橹的故事》 (1975)、《愚人 买鞋》 (1978)、《喵呜是谁叫的 ?》(1979)、《蛐蛐》 (1981)、《老猪选猫》 (1983, 合作);詹同,主要作品:《真假李逵》 (1981)、《假如我是武松》 (1982)、《擒 魔传》 (1987)、 《八仙与跳蚤》 (1988)、 《一半儿》 (1990,合作);胡进庆, 主要作品: 《长在屋里的竹笋》 (1976,合作 )、《丁丁战猴王》 (1980)、《淘 气的》 (1982) 、《鹬蚌相争》 (1983) 、《草人》 (1985) 、《葫芦兄弟》 (1986〜 1987,合作)、 《葫芦小金刚》 (1989—1990,合作)、《螳螂捕蝉》 (1988)、
《强者上钩》 (1988) ;何玉门,主要作品:《善良的夏吾冬》 (1981) 、 《长大 尾巴的兔
子》 (1987) 、《木头姑娘》 (1958) 、《小鲤鱼跳龙门》 (1958) 、《小溪 流》 (1962 年)、《渡口》 (1975) 、《好猫咪咪》 (1979) 、《狐狸列那》 (1989) ; 张松林,主要作品:《蜜蜂与蚯蚓》 (1959) 、 《小燕子 >(1960) 、《谁的本领 大》(1961) 、《没头脑和不高兴》 (1962) ;林文肖,主要作品:《雪孩子》 (1980) 、 《摔香炉》 (1981) 、《金猴降妖》 (1985 ,合作)、《夹子救鹿 >(1985 ,合作)、 《不 怕冷的大衣 >(1987) 、《舒克和贝塔》 (1990 ,合作 );戴铁郎,主要作品:《母 鸡搬家》(1979) 、《我的朋友小海豚》 (1980) 、《小红脸和小蓝脸》 (1982) 、《黑 猫警长》(1984 —1987 ,合作)、《森林小鸟和我》(1990);周克勤(1942.3.28〜), 主要作品:《猴子捞月》 (1981)、《小熊猫学木匠》 (1982)、《长了腿的芒果》 (1983)、《水鹿》(1985)《、 葫芦兄弟》(1986—1987,合作);严定宪(1936.9.12〜), 主要作品:《我们爱农村》 (1965)、 《放学以后》 (1972)、 《试航》 (197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