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时:《白杨》教学课件
《白杨》教学设计
越狱教程【教学内容】《白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白杨的特点。借此感受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办公室画风水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白杨的特点。借此感受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预习,说说你对白杨树的了解。
2.相机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学生自由读一遍。
二、扣点品读: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默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唐家三少全部作品2.汇报交流,感情朗读,教师适时评价指导。
(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梦见站在悬崖边上
3.课件出示关联词,熟读成诵。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不管(),它总是(),那么(),不软弱,也不()。
突然,他的嘴角又(),那是因为他()的右面,在一棵()身边,
()正迎着风沙()。
三、体会写法:
1.“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段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
(爸爸就像白杨一样,戈壁需要他,他就来到戈壁,不怕困难,顽强不屈地建设戈壁。)
2.写法点拨:作者明写白杨(物),暗写爸爸和与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人)。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借物喻人”。(课件出示)
3.文中的最后一段话,也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默读这段话并思考:爸爸为什么微笑?“高大的白杨树”“几棵小树”分别暗指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孩子在自己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茁壮成长,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爸爸想到这些感到很欣慰。“高大的白杨树”比喻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比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我体会到了老一辈的边疆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四、学法总结:
1.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情感。
2.朗读背诵,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拓展阅读:
自学提示:
默读文章《胡杨赞》、《西风胡杨》,边读边想课文是借胡杨来写谁的,作者是怎么写的?
六、小练笔:
运用“借物喻人”的描写方法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最耐玩的电脑单机游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