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海伦─秦九韶公式》【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第16章,是阅读与思考部分中的内容,《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做要求。教材中只占用一页篇幅,叙述了秦九韶公式与海伦公式的记载历史,并未给出证明和应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解三角形,它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延续与拓展,又是后续研究三角形面积相关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主要设置对象为数学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习之后仍有余力的同学,意在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海伦公式进行证明,并让同学们从中体会到数学之美。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需要熟悉前面已学过的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秦九韶公式与海伦公式的本质相同;
(2)会证明秦九韶公式与海伦公式,并理解海伦公式的本质;
(3)会用海伦公式解决简单的涉及到三角形三边与面积之间关系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证明秦九韶公式及海伦公式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
(2)提高学生应用海伦公式解决涉及三角形三边与面积之间关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数学的简洁美;(2)体会数学以不变应万变的魅力。
【教学重点】证明秦九韶海伦公式的过程。
【教学难点、关键】海伦公式的本质。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实例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旧知
1、三角形面积公式。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出已经学习过的公式,板书:1/2*底*高1/2*两边长之积
2、复习课本例题。复习已知三边的具体值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二、已知三边a,b,c,求三角形面积
利用已知三边具体值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推导出已知三边a,b,c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在黑板上演示推导的全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板书演示推导过程,得到秦九韶公式。ppt展示并讲授秦九韶的著作《九章算术》以及他的伟大成就。
老师擦掉公式,让学生试着默写出秦九韶公式,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整默写。提出疑问:秦九韶公式不够简洁不方便记忆的弊端。学生和老师继续探索,简化秦九韶公式。板书演示海伦公式的推导过程,由此得到海伦公式:S=√[p*(p-a)*(p-b)*(p-c)] 其中p=1/2*(a+b+c);PPT展示海伦记载该公式历史
通过上述证明向学生们揭示秦九韶公式与海伦公式的本质是一
样的。
设计意图:在推导过程中自然地解释海伦公式中为什么令
p=1/2*(a+b+c)。体会海伦公式简洁的魅力,并了解一些数学家的故事。
三、海伦公式的本质
例题:已知三角形三边为分别为m,n,l其周长记为C,求该三角形面积。那么我们可以得C=m+n+l利用刚刚学习的海伦公式可知S=√[C/2*(C/2-a)*(C/2-b)*(C/2-c)]秦九韶著作
老师让同学间相互出题,随意变换三角形的三边字母或者周长的字母解决问题。海伦公式的实质: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例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使同学掌握海伦公式的本质,体会公式的字母可变性与结构不变性,并感受到数学以不变应万变的魅力。
四、海伦公式的应用
海伦公式除了可以解决已知三角形三边长求面积的问题外,还有什么应用呢?
例题:三边长a,b,c的三角形,满足c>a>b.2a=b+c,且它的周长是12,面积是6,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先让学生们独立做题,最后由老师板书演示解得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1.让学生经历运用海伦公式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2.培养学生利用海伦公式解决三角形三边与面积之间关系问题的意识。
五、小结并归纳三角形面积公式
通过板书总结本堂课的内容
六、课后探究
习题:1、求内切圆半径等于1的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2、老师提供资料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继续探究用其他方式证明海伦公式设计意图:1、使学生更好学会运用海伦公式解决边与面积问题;
2、鼓励学有余力学生探究证明海伦公式的其他方法。
【板书设计】(略)
【创新之处】
1、本节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海伦公式及其应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是十分重要,设计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日后的进步。
2、本节内容在众多教学设计中鲜有涉及,本文则详细介绍和证明海伦公式,严谨证明海伦公式作为授课思路。
3、本文学习后,本文着重带领学生理解公式的字母可变性和结构不变性,加深学生对海伦公式本质的理解,更是引领学生掌握海伦公式的本质,体会数学中以不变应万变的魅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