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数学之勾股术
摘要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而光辉的历史的国家,在科学领域里曾经创造了高度文明,对人类作出过极其辉煌的贡献。其中有许多发明,对世界的历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及印刷术四大发明就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皇后,它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数学曾经在历史上对科学起过推动作用。在我国丰富多彩的科学技术历史宝库中,数学是一颗特别璀璨的明珠,几千年来一直在闪闪发光。我国数学对世界人类的贡献和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我国古代数学,在世界上一直居于主导领先地位,从记数、分数、小数、正负数及无限逼近任一实数的方法以至解联立方程组与二次、高次数字方程等,老师中国古代数学家的发明创造.。在我国古代的数学思想,与希腊、印度截然不同。我国数学一开始便注重实际,注重数和形的结合,从实践中逐步发展完善起来,数和形的概念是从客观世界中发展得来的,因此,世界上数字发展史最长的国家要算是中国。现在我们来谈谈我国古代数学中的勾股术。
关键词:周髀算经;勾股定理;勾股圆方图;
1 引言
当年商高提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三四五关系”时,他曾经指出,大禹治水时用过“勾股术”,但他却没有详细叙述禹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运用勾股术的。后来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具体指出:“禹治洪水,决流江河,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除滔天之灾,释昏势之间(昏势——困于水灾),使东注于海而无浸逆(逆——溺),乃勾股之所由生也。”他认为,勾股术主要用于测量,有了这种方法,便可以“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但是赵爽并不满足于商高答问的内容,因为前人并末对商高定理做出严格证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不足之处。于是赵爽开始对勾股术的研究。
2勾股术的证明及应用
§1 勾股定理的证明
赵爽以过悉心研究,设计出五个图样用以说明勾股弦的关系。如下图:
弦图1 弦图2 弦图3
并实图
弦图4 图1 黄
黄 朱
朱 朱 朱 勾实 股实 勾实 股实 勾 股 股弦差 勾弦差 黄 弦 股 勾 勾
以上就是《弦图》,他作出《弦图》之后并写了一篇解释文《勾股圆方图》一起附进《周髀算经》中。首先他肯定了“勾股弦”关系符合勾股定理。
即
22=+弦勾股
之后他用了一种几何与代数巧妙地结合的方法,简洁美妙地证明了勾股定理。他的证明是:
“以勾,股乘为朱实二,倍之为朱实四。以勾股之差自相乘为中黄实。加差时一亦成弦实。” 将图1 的弦图一标上数学符号,如图2
将勾(a )、股(b )相乘就得两个朱的面积,加一倍是四个朱的面积。(即我们可以用割补法,而一个朱面积=12
a b ⨯⨯,则四个朱面积=2a b ⨯⨯,也就是四个ABC 的面积),以勾股差(b a -)自乘就是中间那个黄正方体的面积。然
而四个朱的面积加上中间黄的面积就是这个
大正方体的面积(即2=弦)。
根据以上文字所述我们可以用代数式反它表示出来: 图2
即
222ab+(b-a)c =
2222(2)ab b ab a c +-+=
222a b c +=
所以勾股定理就得到了证明。
《勾股圆方图》除证明勾股定理外,还提供许多有趣的勾股弦互算关系。例如:已知“股弦差”和“勾弦差”,欲求勾、股、弦,那么就要想办法来构造一个公式。如下:
我们用a,b,c 分别表示勾,股,弦,那么上面的叙述表示为()()c b c a --和 如果按赵爽的方法就是:
“两差相乘,倍而开之,所得以股弦差增之为勾,以勾弦差之为股,两差增之为弦。”
把它用代数式表示则为:
2()()()a c a c b c b =--+-
2()()()b c a c b c a =--+- C 朱 朱 朱 朱 A B c b a 黄 C
2()()()()c c a c b c a c b =--+-+-
由这几个式子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数学已发展到了更高的地步。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图1中的弦图
4,并标上数学符号如
图3所示。
我们可以看出: 22212()2b a s s c +-+=
因为222a b c +=,
故122s s =; 1s 的边长是
()b c a a b c --=+-,然而2s 的面积是()()c a c b --,于是便有
2()()
a b c c a c b +-=--从而得到赵爽推广的
以上三个式子。
§2 勾股定理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一部数学著作,它记载着我国古代数学的各种算法。其中勾股术也记在这本书中,勾股术就是《九章算术》中
第九章的内容。它叫《勾股》,勾股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九章算术》中的《勾股》中有这样一道题:
“今有户不知高广,竿不知长短。横之不出四尺,从(z òng )之不出二尺,邪之适出。问户高、广、衺各几何?”
这一小段的意思是:有一个门,不知道有多宽多高;有一根竿,不知道有多长。将竿横放,差四尺出不去;将竿竖起,差两尺出不去;将竿斜放,正好出得去。问门的高度,宽度和斜长各为多少?
用现代的数学来解它,我们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
设竿长为x ,则高度为(2x -),宽度为(4x -) 2s c-b b
c-a 2s 1
s a a c-a
c c-b b c
图3
222(4)(2)x x x =-+-
22281644x x x x x =-++-+
21220x x =+勾股定理的历史
212200x x -+=
(2)(10)0x x --=
12x =
210x =
因为12x =不满足题意,故略去。所以210x =为所求。
28x -= 46x -=
于是门的高度、宽度、斜长分别为:8尺、6尺、10尺。
但是在《九章算术》中解这个题就十分的简单,它是这样说的:
“从(z òng )、横不足相乘,倍而开方之。所得加从(z òng )不出即户广,加横不出即户高,两不出加之,得户衺。”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把这一小段话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就是:
设门的高、广、衺分别为a 、b 、c ,即已知从(zòng )不出2c b -=,横不出4c a -=。则先求出2()()2244c b c a --=⨯⨯=。加2就是门宽6尺,加4就是门高8尺,加2和4就是门斜长10尺。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数学是多么的精妙,它不用在纸上慢慢的算,而是用几句歌诀就很快地计算出答案,可见我国古代数学已发展到了很了不起的地步,只是当时我国的数学是叫做“术”,而不是叫做“数
学”。
当时赵爽的弦图或其推导公式,是非常巧妙的。
当已知“股弦和”和勾,求股时,典型题为《九章算
术》中的《折竹》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
三尺。问折者高几何?”我们把这一小段话用现代汉语表
述为“有一竹子,高10尺,腰间折断,它的梢着地,离
根部3尺。问折断处离地多高”。
如图4所示
如果我们用常规解法就要着解方程。而设折断处离地
高为x ,则就得到方程为:
图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