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马尾船政文化园修建性详细规划(DOC 25)
福州市马尾船政文化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一部分,现状调研分析
一、用地概况
福州市马尾船政文化园(以下简称船政文化园)地处福州市马尾区南端,北以江滨路为界,东南与马尾港码头、西与马尾造船厂相邻,南濒闽江。规划用地11.7公顷,用地内西北有马限山,主峰偏北,海拔51.96米,主峰北坡与东南坡地形陡峭,植被繁茂,地势偱西北与西南向降为缓坡。用地内近现代建筑呈太低式分布,间有较大常绿乔木,郁郁葱葱,环境优美。文化园以船政文化为主题,分布有中坡炮台、圣教医院、梅园监狱、英国领事分馆、昭忠祠、烈士陵园和船政文化博物馆等多处人文景点,其中船政文化建筑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整个园区是一处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船政文化为内涵的人文游览纪念地。
二、背景与历史沿革
1,福州概况
福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福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福州同时亦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旅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福州籍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胞达250万人。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总人口660多万,其中城区
人口243万。
福州市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从汉代至今都是中国东南沿海贸易良港,素有“福海宝地”之誉。海岸线长达1137公里,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福州市沿岸浅海区水质良好,水产资源丰富。淡水养殖鱼类有120多种,海洋鱼类500多种。农作物一年三熟,盛产稻、麦、油菜、甘薯。地层矿藏资源52种,主要有叶腊石、石英砂、花岗石等,是闻名中外的寿山石原产地。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万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
福州是一座独具特的旅游城市,拥有海坛、鼓山2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云山、青芝山、石竹山、十八重溪4个省级风园区,以及一批度假区、旅游区。素有“海滨邹鲁”美称的福州有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人杰地灵,文化昌盛。从唐宋到明清,福州籍进士达3600多人,尤其是中国近代史上更是名人辈出。福州还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被列为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52处,其中“林则徐墓、华林寺、乌塔、鼓山摩崖石刻、马江海战纪念馆、马尾船政学堂遗址、福清弥勒岩、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罗源陈太尉宫等九处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名山秀水与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相映生辉,每年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据统计,2005年,福州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798.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4.51亿元。
福州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现有旅游经济总量还不大,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未形成相应的旅游产品,
更未形成旅游产业优势。尽管当前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资源的丰富程度显得极不相称,但其旅游发展潜力令人相背。
2,马尾概况
马尾又称马江,位于福州市东南约20公里闽江口北岸。地形险要,扼守闽江下游,是福州港外水陆交通的门户。相传附近马限村有块石头,形如马,头向罗星塔,尾向马尾街,故名马尾,现有市镇居民4万多人。
马尾历史悠久,据已出土的文物及史料记载证实,早在唐虞至夏商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春秋时期,吴国水师已于此往来频繁。东汉光武帝年间,各地商船由此进出福州。五代时,闽王初步开拓了马尾港,后人于罗星山建闽王庙,以纪念其伟业。及至明初,郑和下西洋,马尾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其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
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开辟“五口通商”,福州门户洞开,各国兵商船舶纷纷停靠于马尾罗星塔一带,此时的马尾港进出口额和货物吞吐量均居福州各港之首。
1866年,洋务运动领袖之一的左宗棠,在马尾创办船政,聘请法国人建厂制造轮船,同年创办船政学堂,由此奏响了船政文化辉煌的篇章。中国第一艘铁甲战舰从这里扬帆,共建造大小兵商船40艘,第一
水上飞机从这里飞入蓝天,第一支舰队在这里组建,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英雄从船政学堂走出、中法马江江海战在这里爆发,谱写了水师壮士英勇抗击外倭可歌可泣的一曲。
马尾,一个见证中国近现代屈辱与辉煌的古港,浓缩了我国百年来的风风雨雨。虽然,船政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典著的译传等丰硕成果,折射出中华民族特励志进取、博采众长、振兴民族的精神。
“船政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
三、自然肌理
1,地理特征
福州位于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区位于盆区中央。盆地四周被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
福州 旅游马尾素有“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村庄”之说,它大部分处于低山丘陵地带,拥有山秀、石奇、溪清、林幽的生态景观。
2,气候条件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侯,全年冬短夏长,温暖湿润,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24~29℃。近年来,福州常出现热岛效应,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
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偏南风为主,7~9月是台风活动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
3,水文条件
福州地处闽江下游,闽江水年径流量达630亿立方米,居全国各大江河第七位,淡水资源极为丰富。发源于武夷山脉的闽江,在水口镇流入福州境内,自西向东流经闽清、闽侯、市区、长乐,分别从长门水道和梅花水道注入东海。
福州市区水道密布,有晋安河、白马河、光明港、安泰河等30多条。市区内的港汊都与闽江沟通,水质良好,
福州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温泉具有水量大、水温高、水质好,分布面广且处在市中心的特点。3,植被状况
福州分属南亚热带季雨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种植被地带。受多种自然条件影响,植被类型复杂,植物种类繁多。由于近代遭受人为砍伐影响,原生植被多遭破坏,目前主要植被以次生植物为主,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竹林、柳树、榕树、相思树、樟木、木麻黄等,沿海地区有红树林、沙生草木等,人工植被以各种农作物为主。
5,土壤条件
福州地带性土壤以红壤、赤红壤、黄壤为主,耕地以水稻土为主。福州雨量充沛,多红黄土壤,具有种植茶叶的优越条件。
福建饮茶风俗为全国最盛之地,已成“家不可一日无茶”,形成独有的饮茶风俗。
四、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
1、景观要素概述
1)水域
规划用地位于闽江的支流乌龙江和龙江的交汇处,江面开阔,气势磅礴,登高极目,帆影点点,往来穿梭,极目远眺山水一,是观赏闽江景的绝佳之地。
2)山林
用地背倚马限山,环境小气候良好。山林植被为榕树、樟树、松、柏等构成的次生林落,长势良好形态丰富,但植物树种相对单一,林相较为平淡。
3)人文
用地内船政文化主题突出,相关的文保单位保存状况较好。人文资源丰富,人文景点相对集中,但文化内涵缺乏物质形态的外在表现。
4)建筑
船政文化景点建筑保护较完善,建筑质量较好。新建的船政文化博物馆体量过大,立面造型张扬,需要改造。园内服务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秩序较乱。此外,地块内居住、办公建筑的密度高、体量大,风貌杂乱,破坏了马限山自然秀丽的空间尺度,严重制约了船政文化园的发展,影响了山水景观整体性。
2、风景资源分类
参照1999年颁布的由国家建设部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对风景资源调查内容分类规定,经实地踏勘列表如下:
从表中可看出,船政文化园包含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风景资源分类表划分的2大类、8中类、14小类。其中自然景观资源小类型5项,占全部类型的35.7%,人文景观资源小类型9项,占全部类型的64.3%。
3、主要景观资源特征概括
1)自然景观资源
生态环境良好,视野开阔,风光优美。气候宜人,四季可游,可永续利用。
但景观状况凌乱,资源整合不足,防火、防灾、防害意识淡薄,管理落后,未能体现优势。
a)马限山
马限山南濒闽江,南北长400米,东西阔220米。主峰海拔51.96米,视野开阔,东可观罗星塔全貌,西可望马尾造船厂,南可将闽江美景尽收眼底。由于北部山体划为船政文化区,林木葱郁,植被保护状况良好。西南部为居民区,建筑密度高。虽然植被状况较差,但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古榕树,整体环境尚好。
评价:基本环境良好,视野开阔,环境与景观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
b)闽江月
用地南部为龙江与乌龙江交汇处,亦是马江海战战场。江面辽阔,隔江与仓山、长乐对望,闽江景尽收眼底。
评价:视野开阔,江景绝胜,建议开发滨江风光带,倡导闽江月休闲文化
c)古榕树
地块内多人合抱的古榕树较多,富有地域景观特
评价:景观地域特征明显,应妥加保护
2)人文景观资源
独特的船政文化造就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景点也相对集中,与环境组合形态优美。
但保护与开发不足,配套服务设施滞后,景点尚需进一步整合。
a)昭忠祠
位于园区入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较好,但陈列内容繁多,建议清理内部功能,保留纪念海战英烈内容与祠名相符,海战内容拟另辟船政文化馆陈列。
b)中坡炮台
位于马限山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良好
c)船政文化建筑
位于马限山顶,相对集中,保护良好。但开发较为粗放,建议整治环境,充实陈列内容,拆除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服务设施。
d)船政英
文化积淀丰厚,海内外知名度高,但缺乏外现载体,内涵无法彰显。
4、资源等级分类与评价
景观资源评价表
根据以上资源描述,结合景点、景物本身的观赏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高低做出综合判断,确定船政文化园景点与景物质量分为三类,列表如下:
五、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道路交通及旅游服务设施
1)、道路交通
船政文化园北临江滨路,南濒闽江,距离福州市20公里,距福州长乐机场约25公里,周边城市快速交通十分便利。
但园区内部人车与货运交通混杂,景点间互通性不足,选择性少。
2)、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服务设施不足,缺乏个性,无法满足游览需求。
旅游接待主要以纪念性观光为主,功能单一,不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2,存在的问题
物质性衰退
船政文化基地与工业、居住用地混杂,随工业的衰退,带来了地块的物质性退化,成为船政文化再现辉煌的桎梏。
结构性衰退
用地结构以居住、工业、仓储以及绿地为主,结构性配套却失带来结构发展的退化,使船政文化基地呈现出居住性结构发展,严重背离了船政文化发展的轨迹。
文化性衰退
灿烂的船政文化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物质载体得以外显,其文化内涵已渐显低落,目前仅留有一些以纪念
、观光为主体的纪念性游览活动,文化内涵无法继承发扬。璀璨的文化明珠因文化性的衰退,而淡然无光。
功能性衰退
由于物质性、结构性以及文化性的衰退,必然带来整个园区发展的功能性退化。由于与文化、旅游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服务、内涵表达等功能的缺失,使得园区各功能区无法协调发展,逐渐没落,成为发展的瓶颈。
六、弘扬船政文化的意义
1,船政文化的爱国自强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产生于近现代的福建船政是晚清洋务运动兴办并取得重大成果的一项实务。其第一创办人左宗棠面对当时中国海权日衰,列强入室,大厦将倾的颓势,日思振作,以图复兴,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在其任闽浙总督时期选定福建马尾兴建现代化造船厂,并于1866年6月25日向清廷呈上其著名的《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而沈葆桢则把左宗棠开启的加强海权,力御外倭的思想作了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使船政文化成为中国海军建设中最可借鉴的精神财富。
归结起来,马尾船政文化的精神实质有爱国自强、改革创新、科教人本和海权意识几方面,但其核心是
强烈的爱国自强精神和科技兴国意识。这种精神是在近代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近代的升华。也是当今世界形势下,我国反对世界霸权,实行科教兴国需要发扬的精神。可以说福建船政是第二次战争之后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第一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尝试,也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福建船政为后人留下极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值得今天发扬光大。
2,船政文化是鲜活的、仍在传承和发展中的文化
船政文化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开端,近代中国工业、航空业与海军人才摇篮也由此诞生,同时也造就了中国近现代众多杰出的军事和科技英才。
今日,马尾造船公司依然生机勃勃,继续着当年马尾造船事业。造船公司技术学校与当年船政学堂一样,在从事着培养造船技术人才。今日国家大力提倡的对外开放、科教兴国国策,正是当年引入西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