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学统考311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20世纪后期我国兴起元教育学研究推动教育理论的反思与建设,下列选项中属于元教育学论题的是()
A.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B.教育的本质
C.教育的起源
D.教育史
【】A
元教育学是一种对教育学进行元研究的学科,以教育学自身以及教育学的研究状态为对象,所以元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对“教育”及其相关变量进行了操作性界定。根据谢弗勒有关教育定义的分类,这种界定属于()
A.描述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C.功能性定义
D.规定性定义
【】D
规定性定义主要为了叙述和表达的方便而指定用某些词语代替某一词语,或者规定某一词语所代表的意义。
3.近代以来欧洲教育逐渐世俗化,这种发展特征在学校教育制度中表现为()
A.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阶层
B.公立学校与宗教组织分离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义务教育普及
【】D
近代教育的世俗化表现为教育从宗教中分离、义务教育普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具体在学校教育制度中表现为义务教育普及。
9.下列选项中,属于按统一分类维度划分的课程相关概念是()
A.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
B.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A
综合课程又称广城课程、统合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它采取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综合课程坚持知识的统一性,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学生常常会把某一学科领域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综合课程的具体分类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
10.让学生从选择出来的有限例子中主动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这种教学模式是()
A.发现教学模式
B.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C
范例教学模式强调精选材料,教给学生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发展智力。
11.作为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创建了教育“目的——手段”理论框架,并以心理学说明教育的()
A.目的、手段和途径
B.目的、手段和障碍
C.途径、障碍和目的
D.途径、手段和障碍
【】A
为了实现教育的最高目的——养成德性,教学必须为自己设立一个近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即多方面的兴趣。因此说明了教育的目的、途径和手段。
12.育才中学通过组织学生模拟市政和模拟法庭活动开展法制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实践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C
实践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实践锻炼包括委托任务、组织活动等。组织学生模拟市政和模拟法庭活动开展法制教育属于实践锻炼法。
13.优秀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还具备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下列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A.教学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体独家的知识类型
B.实践性知识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专科生考研条件
C.反思性实践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主要途径
D.实践性知识难以通过直接教授而获得
【】A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知识经验,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也称为本体性知识)、条件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14.与儒家相比,墨家教育内容特除体现为重视科技教育外,还体现在重视()
A.政治教育
B.文史教育
C.道德教育
D.思维训练
【】D
墨子的教育内容论很有特,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有进步意义。
15.中国古代通常用“志”表达行为动机,用“功”表达行为效果,关于行为的动机与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问题,董仲舒的基本看法是()
A.“功”重于“志”
B.“志”重于功
C.含其志而观
D.孰轻孰重酌情而定
【】B
在志与功的关系上,他强调志,主张“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认为动机(志)不善就可以惩罚,不必等到酿成事实,因此董仲舒认为“志”重于功。
16.句短押韵、朗朗上口是我国蒙学教材的编写特点之一,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便是出自我国识字教材()。
A.《急就篇》
B.《千字文》
C.《历代蒙求》
D.《笠翁对韵》
【】B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出自南北朝时期梁朝周兴嗣所作的《千字文》。
17.唐代中央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设置主要基于()
A.学校区位的布局
B.教学内容的分化
C.学校层级的衔接
D.教育对象的身份
【】D
唐代对各级宫僚子弟所能进入的学校等级有严格的规定,如国子学要三品以上的宫僚子孙准入,太学是五品以上的宫僚子孙准入,四门学是七品以上的官僚子孙准入,崇文馆和弘文馆也是皇亲及三品以上的
官僚子孙才可准入:规定之外,很少能够破格入学的,一般底族子弟只能进地方官学或实科学校学习。
18.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下列选项中关于教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A.“苏湖教法”创立,专门画学设立,监生历事制实行
B.专门画学设立,监生历事制实行,“苏湖教法”创立
C.监生历事制实行,“苏湖教法”创立,专门画学设立
D.“苏湖教法”创立,监生历事制实行,专门画学设立
【】A
“苏湖教法”又称分斋教学,是宋代学者胡瑷在湖州主持教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第一次兴学中用于改革太学。专门画学的设立是在北宋三次兴学中的第三次兴学中的教育改革内容,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历事制”是明清国子监教学的重要环节,“历事制”可视为是一种实习制度。
19.将西方近代教育明确概括为“无事不学,无人不学”的早期改良派人物是()
A.王韬
B.马建忠
C.容闳
D.郑观应
【】D
在早期改良派中,较早勾画出中国近代学制轮廓,并且用“无事不学,无人不学”一语道破近代教育多样化、职业化、普及化的特征的是郑观应。
20.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所千部学校,创立初期在课程设置上的规划上提出()
A.军事、政治、文化并重
B.军事、政治、生产并重
C.军事技术为主
D.政治理论为主
【】A
抗大的课程包括政治课程、军事课程和基础文化课程(地理常识、自然常识、算术、日语等),体现了军事、政治、文化并重的特。
21.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在教育本质问题上,提出()。
A.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
B.教育为经济活动的领域之一
C.教育为再生产劳动的领域之一
D.教育为生产劳动的领域之一
【】A
杨贤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他在《新教育大纲》中指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
22.1925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其中规定()
A.学校校长须为中国人,校长原系外国人者应以中国人换之
B.学校不得以传布宗教为宗旨,不得以宗教科目列入必修科
C.学校名称上应冠以私立字样,须向地方行政官厅请求认可
D.学校设有董事会者,中国人占有董事会名额不少于三分之二
【】B
学校不得以传布宗教为宗旨,不得以宗教科目列入必修科。
23.在乡村教育运动中,晏阳初提出解决“愚、穷、弱、私”四方面问题的对策是实施“四大教育”,其中,最为根本的是()。
A.文艺教育
B.卫生教育
C.生计教育
D.公民教育
【】D
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平民普遍都具有“愚、贫、弱、私”四大疾病。针对以上四大病症,晏阳初他们研究出“四大教育”之法。“卫生教育”是普及卫生知识,训练卫生习惯,改进公共卫生,用以治弱。
24.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主要区别是()
A.婆罗门教育具有贵族性,佛教教育具有平民性
B.婆罗门教育的目的在于道德陶冶,佛教教育在于信仰教育
C.婆罗门教育的主要是市场所是“古儒学校”,佛教教育主要在寺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