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北岸,故得名。东与本省海东地区和西宁市接壤,西与海西州相连,南与海南州隔青海湖相望,北与甘肃省河西走廊以祁连山为界。东西长413公里,南北宽261公里,总面积3.4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100米,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州总人口27万,藏、回、蒙、土、撒拉等少数民族人口占57%。
自治州历史悠久,西汉开始设置政权。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3年成立海北藏族自治区,1956年5月更名为海北藏族自治州。现辖祁连、门源(回族自治县)、刚察、海晏四县和35个乡镇及青海湖农场、托勒牧场、同宝牧场。自治州州府1993年七月从门源县浩门镇迁至海晏县西海镇,距省会西宁89公里。
自治州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可利用草场4000万亩,有各类牲畜250万头(只),以生产藏系羊、牦牛、“大通马”而驰名中外。60多万亩耕地上,种植有青稞、油菜、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是省内主要的油料基地,每年可提供商品油1.2万吨,素有“门源油、满地流”的美誉。全州森林面积500多万亩,松、柏、桦、杨等木材蓄积量300多万立方米,是黄河等河流的水源涵养林,有30多种珍禽异兽和40多种中草药资源。境内有较大河流140多条,年进流量、年径流量5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10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水电装机容量70余万千瓦。祁连山被称为中国的“乌拉尔”,有金、银、铜、铁、铬、锰、宝玉石、石棉、煤炭等金属、非金属矿藏资源4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25亿吨,居全省第一;石棉储量1700多万吨,是省内唯一能湿法生产的优质棉种,有“祁连石棉甲天下”的美誉。
青海 省会 境内闻名于世的青海湖及鸟岛、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广阔壮美的草原森林、令人神往的原子城,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构成独具特的旅游景观。
建国50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州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团结奋斗,艰苦创业,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资源开发,在稳步提高农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和第三产业,全州经济步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两个文明建设成绩显著。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83亿元;畜牧业连续19年稳定发展,实现定居、围栏、棚圈、饲草料基地和人畜饮水“五配套”;农业连续11年丰收,1998年粮油产量分别达5038.8万公斤和2518.4万公斤,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农牧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279.76元和2035.92元,较1978年增长10.6倍和9倍,总产值达3.99亿元。以能源、冶金、石棉、农畜产品加工和建材为主体的工业快速发展,199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55亿元,已成为全州
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乡镇企业连续十多年保持了20%左右的发展速度,总产值、总收入于1995年突破亿元大观。第三产业也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第三产业总产值达3.28亿元,比1978年增长295%;199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亿元,财政收入8079万元,比1978年增长7.46和5.68倍。全州95%以上的村社通了汽车,公路通车里程达1952公里,邮电路总长1634公里,其中光缆长度达138.54皮长公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达36%,中小学生入学率达95%以上,州、县、乡、村四级医疗保健网络和各种文化设施齐全,省、州、县级文明单位有400多个,文明户2万多户。如今的海北,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27万各族人民将创造更加辉煌、美
好的明天。
刚察县位于青海湖北岸,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东与海晏县接壤,西与天峻县毗连,北隔默勒河与祁连县为邻,南濒青海湖与共和县相望。总面积8138平方公里,全县辖四乡一镇一场,地区总人口4.2万人,有藏、汉、蒙、回、土等十一个民族,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8%,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300——3500米以上,具有明显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0.6℃,一年多风少雨,冷季长达8个月,无绝对无霜期,畜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经营各类牲畜81万头只,是环青海湖的重点牧业县之一。1997年9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刚察县基础设施步伐加快,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资源开发保持良好势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旅游资源开发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
刚察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投资环境优越,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白云岩、石灰岩、金、银、铜、铁、硅石等,其中煤炭储量达28.44亿吨;动植物药材资源比较丰富,有白唇鹿、棕熊、岩羊、普氏原羚、青海湖裸鲤鱼——湟鱼、雪鸡、红狼、天鹅、黑颈鹤、冬虫夏草、雪莲、小大黄、草茵成等。此外,刚察县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极具高原特,民俗风情更是别具一格,境内不仅有古老的佛教文化胜迹,还有先人留下的石岩字画,广袤的湖滨、草原和多样的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前景十分广阔。县境内交通便利、通讯方便、电力充足、青藏铁路、国道315线及湟嘉公路穿越境内。
刚察历史悠久,古为羌地,史称“羌人乐土”。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青海湖、鸟岛、五世达赖泉、祭海台、舍布其岩画等自然景观,同时,还有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景观,其主要有沙陀
寺、刚察大寺等大小13座藏传佛教寺院,其中沙陀寺地处青海湖鸟岛旅游区;独具魅力的湖光山和奇异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特有的地域特。
海晏县是以牧为主兼营小块农业的县,是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发源地。全县辖五乡两镇26个行政村,总人口3.17万,有汉、藏、蒙、回、土、撒拉等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1.05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3.18%,全县土地总面积4580平方公里。
海晏地处美丽的青海湖畔和金银滩草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闻名于世的青海湖,有沙漠、草原、湿地、湖泊相 依存的沙岛;有我国第一颗、研制基地——原子城;有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金银滩草原;有传说中的西王母的故乡——年钦夏格日山;有俗称西海第一神泉的热水温泉;有卡约文化遗存德州古墓地、西海郡古城、三角城西汉石虎(虎符石匮)等,构成了海晏独具特的旅游景观。
县城所在地三角城镇,近几年来通过整治建设,已成为一个新型的草原小镇,以国道315线为轴线,街道纵横有序,内外相连,集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王洛宾音乐广场位居县城东大门,以它的开阔和丰富的内涵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来海晏观光、旅游,来探询西部歌王的足音。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北倚祁连山,南临巍峨起伏的达坂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高,中间低,构成气候湿润、水量充足的门源盆地。门源县浩门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省会西宁130公里,东出245公里与甘肃省省会兰州相接,西出170公里可到达嘉峪关,北走109公里直通河西走廊,历来被称为“丝绸之路”辅线,区位优势良好。
全县东西长156公里,南北宽104公里,总面积6902平方公里。门源属青藏高原寒温湿润气候带,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自治县辖四个镇八个乡,即青石嘴、浩门镇、泉口镇、东川镇,皇城乡、阴田乡、苏吉滩乡、北山乡、西滩乡、麻莲乡、仙米乡、珠固乡。全县总人口近15万人,其中农牧民12万人,全县共有回、汉、藏、土、蒙古等22个民族,在总人口中回族占41%。
门源在秦代为羌人故地,西汉、三国为西平郡辖地,明代归西宁卫控制,1929年8月设置门源县,1955年正式更名为门源回族自治县。
全县水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1条,储量达26亿立方米,水能储量36万千瓦,浩门河上已建成了3座水电站,正在建一座,浩门河已成为祁连山下有名的水电走廊。境内有各类草场731.8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26.3万亩,森林总面积190万亩,覆盖率为26.70%
,仙米林区是全省最大的林区。门源农作物种植以高寒小油菜、青稞为主。门源油味美香,素有“门源油,满地流”的美称,门源是青海省最大的商品油料基地,年产油菜花蜜1500多吨、花粉30多吨、蜂王
浆20吨,并有相当数量的蜂蜡、蜂房等。
县境内风光秀丽,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东有卡约、辛店文化遗址、岗隆岩雕(东晋),碧水翠木相连的仙米国家级森林公园,有明珠相连的近十座电站构成的水电走廊,珠固古佛寺;中有万亩相连的油菜花海,世界第一高位隧道——大坂山隧道、浩门、旱台古城;西有被誉为夏都第一峰的岗什卡雪峰、永安古城。再加上回、藏、蒙多种民俗文化构成了门源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与门源、大通县接壤,南与海晏、刚察县相连,西与天峻县为邻,北及西北与甘肃省酒泉、肃南、民乐、山丹为界。“祁连”是古匈奴语,意为“天山”,是青海北部的天然屏障,古为羌地,是通西域之要道,丝绸之路南线经于此,北出扁都口与甘肃省接壤,古有“青海北大门”之称。县域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86公里,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祁连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主要有藏、蒙、回、撒拉、土、汉族,全县4万人,少数民族占76%。
祁连县以地处祁连山麓而得名。地处祁连山中部的山峻岭和山间盆地之中,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79.2%。走廊南山横卧于县境西北部,托勒山纵贯县境中部,托勒南山、大通山绵延于县境南部。四条山脉呈北西、东南走向排列,形成“四峡四盆”的地貌骨架。
走廊南山与托勒山间形成黑河、八宝河断陷盆地,黑河、八宝河流贯其中。县境地势高耸,最高海拔5287米,最低海拔2180米。高山、丘陵、盆地、河谷错综分布,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适宜农、林
、牧业生产。
县境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结冻期长,无绝对无霜期,平均气温在0.7℃,最高气温12.9℃(7月),最低气温-13.7℃(元月份),平均气温在5℃以上的有5个月(5——9月),在10℃以上的有3个月(6——8月),年蒸发量1500——1800毫米,相对湿度27——53%,主风向东南,平均风速2米/秒。
县境内高山冰川遍布,是各水系主要补给来源,祁连山水系共有冰川面积1334.7平方公里,境内河流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全县理论蕴藏水能量13.23万千瓦,主要河流有八宝河、黑河、托勒河、大通河、扁都沟河等,境内有天然草场总面积1764.11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
积的80%;可利用草场1500万亩,林业面积231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43%;野生动植物丰富,野生动物有20余种4万余只,有著名的野牦牛、野驴、盘羊、羚羊、白唇鹿、雪豹、马熊、黑顶鹤、天鹅、雕等。植物资源已查明的有325种,分属57科、91属,著名的有大黄、雪莲、冬虫夏草、蘑菇、发菜、青海云杉、圆柏、高山柳、沙棘、忍冬等;矿产资源已查明的有铁、铬、铜、锌、金等黑、有、稀有、重金属、水金属及可燃性矿产40余种,200余处,主要开发的有石棉、煤、铬、沙金、铜、铅锌等。
海北州州情简介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北纬36°44′00″~39°05′18″、东经98°5′00″~102°41′03″之间。东南与大通、互助、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青海湖相望;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肃南县为邻。东西长413.45公里,南北宽261.41公里。土地总面积34068.44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71%。辖门源回族自治县(4个镇、8个乡、109个村(牧)民委员会、7个社区委员会),祁连县(3个镇、4个乡、44个村(牧)民委员会、3个社区委员会),海晏县(2个镇、4个乡、26个村(牧)民委员会、3个社区委员会),刚察县(2个镇、3个乡、31个村(牧)民委员会、1个社区委员会)和州属青海湖农场、同宝牧场。全州共有人口27.6万人,有藏、汉、回、蒙古、土、撒拉等26个民族。海北州地处祁连山中部地带,祁连山系的走廊南山(往东南向延伸称冷龙岭)、托勒山、托勒南山、大通山(往东南向延伸称达坂山)等由西北走向东南,层峦起伏,巍峨绵延。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点:寒冷期长,温凉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夜雨和大风。多年平均气温摄氏-0.3℃~-0.7℃,最高气温27℃,最低气温-39℃。多年平均降雨量500毫升。年日照时数2440~3140小时。年辐射热量每平方厘米131~177千卡。无绝对无霜期。境内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冰川广布,终年积雪,现代流水作用较强烈,地表径流资源丰富,流量大于0.5秒立方米的河流有61条,其中外流水系河流24条,祁连山内陆水系河流有25条,青海湖内陆水系河流12条。冰川面积达371.71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30.44亿立方米。冰川是河水和农牧业生产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全州年初耕地面积4.77万公顷,年内增加耕地398.27公顷,其中,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98.27公顷;年内减少耕地13.28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3.28公顷。年末全州耕地面积4.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