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7篇
2023年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7篇
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1
  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建国初期中国航天从零起步,从身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冲破百般阻挠回国筑梦,到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其次代航天人,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放射升空,用无线电传播出的歌曲《东方红》,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发出载人航天技术,“嫦娥”“天问”“祝融”咆哮而来,“中国印迹”如今已闪烁苍穹,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国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换回来的,无论是“两弹一星精神”,还是“载人航天精神”,都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觉宇宙之无穷。归航不是终点,对于宇宙的探究,我们一刻未曾停留。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即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即将启航,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不断接续的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让中国人探究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宏大幻想。
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2
  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爱好,向学生普及航天学问、弘扬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奇妙,12月9日15:40时,新右旗各中小学组织全体师生收看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化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心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天宫课堂”第一课。参加观看的师生及家长达3500余人。
  此次“天宫课堂”第一课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体现了空间站为国民教化服务的理念,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同时也表露了我国教化的温情。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试验、浮力消逝试验、泡腾片试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他们讲解了试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沟通,传播载人航天学问。同学们对种种物体在太空中表现出的现象惊羡不已,每一项科普试验都引起学生极大的'爱好,吸引了更多孩子仰视星空,使宏大的航天精神、科学精神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同学们将观后感同家人沟通,与小伙伴共享,写进日记,画在纸上,流露出了他们崇尚科学、酷爱航天、探究未知的热忱与幻想。
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3
  就在十二月九日的下午,我们收看了一节来自中国空间站录制的“直播教学”,由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行讲解。
  宇航员们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他们生活所须要的.设备,也解答了大家很多在这方面的问题。有防护失重的“企鹅服”、在失重环境下跳动的心肌细胞、不借助把手在太空中转身,当然,在这其中,我最感爱好的还是——泡腾片试验。
  大家都知道,泡腾片假如放入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那么在太空中,它会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航天员在太空怎么上厕所  在这节课中“太空老师”王亚平老师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她首先拿出了从前已经打算好的失重水球,为了让它更加明显,王老师还在水球中加进了蓝墨水。随着半片橘的泡腾片被塞了进去,一种奇妙的现象出现了:水球变得膨胀起来,里面充溢了泡泡,还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这项奇异的试验,使我深深地沉醉在其中。
  但是时间总是短暂的,仅一小会儿的时间,宇航员们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但是我还有很多问题想去探究,所以我肯定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亲自穿上宇航服去探讨!
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4
  太空授课在太空环境中怎么称体重、水如何流淌、失重状态下怎么上厕所等全国学生最感爱好的问题入手,王亚平在远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展示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试验,讲解了试验背后的.物理原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向民众普及科学学问、激发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同样是中国开展航天活动的重要任务,尤其对于今日端坐教室内观看太空授课的孩子们,必定会在不少人心中种下酷爱科学的种子,成为他日为科学学问不断求索的新生力气。无论在美国、俄罗斯还是中国,太空教化都是载人航天的重要任务之一。20xx年8月14日,出身中学老师、随“奋进”号航天飞机登上国际空间站的芭芭拉·摩根,和她的“助教”宇航员同事把国际空间站变成了课堂,最终圆了一代人的“太空授课”梦。时至今日,我国的首位“太空老师”再一次为世人呈现了浩瀚天际的奇妙与奥妙,在见证奇迹之余,也给我们以太空并不神奇、幻想并不遥远的感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