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之法的运用,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夺取新胜利、实现新作为也必须坚持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把调查研究贯穿于谋划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全过程。
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党对宣传思想工作者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是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生动体现。“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也是媒体调研的基本要求。调查研究与一般性采访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更加注重搜集和挖掘事实。在主流媒体报道中,运用调查研究之法,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更好承担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跟上时代脚步、提升业务本领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主流媒体运用调查研究之法,在日常报道中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大学生》杂志运用调查研究之法开展宣传报道,通过重点选题的长期蹲点调研及开展网络调研等方式,推出了一系列有温度有品质、宣传效果良好的精品力作。
一、主动设置议题,倡导受众向上向善
“议题设置”理论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 ·E ·麦库姆斯和D ·L ·肖在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题设置功能》。这一理论的主要含义为:大众媒介注意某些问题而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可以影响公众舆论,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各种问题所确立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
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紧接着,“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被写进《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北京高校新校区”这一话题一时之间引起广泛关注。为回应社会关切,《大学生》杂志开设了“新校园”这一专题常设栏目,主动设置与新校区有关的议题。在2018年至2019年,《大学生》杂志历时两年,连续24期每期刊登一到两篇有关北京高校新校区的采访报道,报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引导公众舆论。
新校区多位于北京市郊区,距离市中心平均距离50公里以上。为获得新校区的第一手资料,杂志社选派骨干记者,专职负责新校区的采访报道和与校方及北京市教委的接洽工作。社领导亲自带队,带领专职
记者以各校新校区为核心展开调研工作,对每一所高校的新校区报道工作都要求“身到、眼到、心到、笔到”。
在新校区建设使用的前期,舆论的关注点在“高校真的会搬到新校区吗”这一问题上。针对这一社会关切,《大学生》杂志的报道以“广”为主。在2018年全年12期杂志上,广泛报道了已经投入使用的新校区,如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新校区、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新校区及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新校区等。《大学生》以媒体的视角,从记者在现场的观感入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已经真实矗立的各新校区的崭新建筑,让公众看到新校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随着新校区的建设使用,舆论的关注点又转向“新校区好不好”以及“新校区与老校区的关系”等问题上。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导向、陶冶、约束、凝聚和社会辐射功能,校园内的建筑、园景、文物、校训校歌等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掌握了充分的调研资
主流媒体开展调研类报道策略探析
□钟鑫
郭晟
【摘
要】主流媒体开展调研类报道要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受众向上向善,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引导舆论、解答社会关切;要坚持问题导向、回应受众急难愁盼,给出对策、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媒体担当,提升新闻宣传引导力;要树立典型,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受众体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
大学转专业难吗【关键词】主流媒体调查研究议题设置问题导向
48
2023.07
料后,杂志对“新校区”的报道逐渐走向深入,新老校区的文化纽带关系开始被挖掘出来,杂志通过对新校区文化底蕴的报道来呈现新校区给高校师生带来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在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新校区时,杂志用《师范世范示范》《无处不在的“灰空间”》《一尊木铎三地复刻》等一组文章报道了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精心设计,让读者看到新校区里不同凡响的“新”和师生口中的“好”。
《大学生》杂志主动设置议题,用议题带动专题,从专题栏目提炼调研课题,以长期深耕一个领域的敬业、专业精神引领舆论,引导公众向上向善。
二、坚持问题导向,回应受众急难愁盼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抓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落实。高校学生是《大学生》杂志的重点服务对象,也是《大学生》杂志的重要读者。针对高校大学生策划的刊物选题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大学生体的急难愁盼。
调研中,《大学生》杂志发现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因专业不理想而出现学业倦怠的问题,学业困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大学生活。2021年10月,中国青年网在全国开展了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在参与调查的10545名大学生中,表示对专业满意的占比49.2%,满意度一般占比45.27%,不满意占比5.53%。由此可见,对专业满意度一般和不满意的占比超过50%,这部分学生的未来应如何规划?对于饱含学习热情,但是没有选对专业的同学,他们有没有可能转到心仪的专业?针对这一典型问题,《大
学生》杂志以媒体身份介入,通过调查研究参与了这个问题的寻解。
笔者用时两个月,深入高校教务部门,采访了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及南京农业大学等数十所学校教务处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就读于这几所学校且有过转专业经历的同学,将政策解读与学生的亲身经历相结合,撰写了长达5000字的封面主题报道《几种转,多方寻》。文中梳理了与大学转专业相关的转入、转出限制和规定,鼓励同学通过转专业的方式重新到学习的成就感。
《荀子·修身》有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转专业一事,在很多大学生看来并非易事。调研中,记者发现事实情况的确如此,为维护高考的权威性,同时也为避免学校热门专业的无序扎堆,各个学校对转专业都有明确且相对严格的规定。但学校相对严格的要求只是用来倒逼同学们珍惜机会、慎重思考和谨慎选择,那些肯在大学里努力学习的同学,仍有很大机会转到心仪专业。如,接受采访的厦门大学大一学生黄某说:“从同学们的学习劲头来看,这样的政策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动力,当有机会重新选择时,大家都非常认真。”
《大学生》希望通过这样的调研类主题报道,让大学生读者看到,转专业一事并非“难于上青天”,只要按部就班提出申请,符合相关要求,转专业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封面主题报道与多篇实战经验类的文章形成组合报道、相得益彰,将转专业这一主题说清说透,实现了为大学生读者答疑解惑的目的,为解决同学们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大学生》杂志明确告诉大学生读者,因专业不满意而放弃学习或选择躺平,是大可不必的,真正的热爱皆可抵达,关键是要探索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是什么。
近年来,刊物针对大学生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从中了解到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而大学生遇到的这些难点、痛点正是《大学生》杂志开展选题策划的核心议题,通过新闻报道和系列话题关心大学生并协助大学生解决困难,真正做到了为同学出谋划策、答疑解惑,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同时,培育理性、平和、健康的学习心态,在为同学到出路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校的团结,发挥了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功效。
三、树立朋辈典型,引领受众同频共振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类刊物,《大学生》杂志在引导广大高校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刊记者长期关注
49
2023.07
高校动态,深入校园一线,发现典型、挖掘典型,运用调查研究之法开展校园人物的典型事迹报道。
自2006年开始,《大学生》杂志连续18年主办“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展示”活动。评选活动是一个树立朋辈典型的过程,如何挖掘典型中的典型,将典型人物事迹鲜活地呈现出来,考验着记者深入采访和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在活动的评选展示中,各高校已提交了关于候选大学生的事迹报告材料,但这些材料多半是材料汇总式的工作报告,平淡无奇的罗列和专业术语扎堆的表述经常掩盖了事迹的闪光点和新闻点。例如,当笔者第一次看到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王奉宇的事迹材料时,通篇的“剖面”“后缘铰合”“早三叠世”“腕足动物化石”等地学专有名词,使他的事迹材料很难被读懂,险些错过这样一位优秀的大学生先进典型。
王奉宇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2014级的本科生,他因“对早三叠世腕足类动物化石的发现,为生物大灭绝后腕足类动物化石的研究开辟了新窗口”而被评为“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为了与这位采访对象顺畅交流,在采访他本人之前,笔者仔细查阅了事迹材料中提及的30多个专有名词。采访之余,联系这位同学的导师和几位同学对采访对象的周边做了深入细致的环境调研和专
业调研,撰写了长达5000字的深度报道《化石猎人》。文章开篇以“绿豆”代指王奉宇在沉积岩剖面中发现的“早三叠世(2.52亿年前)腕足动物化石”,通过“剖面里的‘绿豆’”“化石猎人的长成”和“磨豆千遍,本真重现”等三个部分将一次学术科研探秘用生动的故事呈现出来。将学术概念转换成易读易懂的平实语言,杜绝照抄照搬文件和领导讲话,避免机械呆板、不知所云、大而无当的口号式标题,进而彻底杜绝脱离实际、内容空洞的文风习气。
现在回看,由于该领域的专业性,有关这方面的新闻报道和人物报道大多流于形式,或直接转发,或从新闻通稿中直接摘取,未能通过新闻报道起到树立典型的作用,何谈新闻传播力和引导力?
《大学生》杂志通过实地采访和广泛调研人物周边,树立了敬业奉献、创新创业、勤学上进、自立自强和文体才艺等多类大学生典型,在高校学子中形成了星灿烂的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格局,涌现了一大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人物,让师生和全社会真实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价值观的力量,激发了朋辈之间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
四、结语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主流媒体开展调查研究,必须紧扣时代主题,才能切中肯綮、彰显作为,从而提升引导力。
《大学生》杂志开展调研类报道始终围绕主旋律、围绕大学生,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受众统一思想、凝聚向上向善共识。围绕新校区展开的调研宣传了大政方针,同时也以其独有的深度、温度以及对问题的精准把握,感染人、说服人。
主流媒体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调研提出对策、解决问题。围绕转专业展开的调研宣传了高校的育人方针理念,同时也为苦于专业不理想而学习动力不足的同学提出建议、提振信心,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主流媒体开展调查研究,要善于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杂志开展调查研究,在树立朋辈典型、引领受众同频共振方面有所收获。为讲好大学生年度人物王奉宇的故事,记者深入一线,做到“身入”和“心入”,行走在采访对象之中,详细掌握大量第一手、直观、鲜活的珍贵材料,同时不忘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由表及里,到人物报道的最佳切口,展现榜样人物的引领示范风采。■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32.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4.
[3]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25.
[4]中国青年网.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超四成大学生对专业满意度一般[EB/OL].(2021-10-19).uth/wzlb/202110/t20211019_13268478.htm.
[5]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98.
[6]刘志斌,赵冉.“键对键”永远代替不了“面对面”: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调研之道[J].全媒体探索,2023(05):11-14.
【课题项目】本文是2018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骨干个人项目“北京高校新校区调研”(项目编号:2018000020044G001)阶段性成果。
5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