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两堂声乐集体常态课《妈妈教我一支歌》有感
56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32
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科教论坛
声乐集体课教学,通常被认为是粗活,学生的演唱水平提高没有小课教学那样明显。最近,听了两位老师教学声乐集体课《妈妈教我一支歌》后,我感觉,集体课教学只要老师能准要点,设计和操作都精细的话,同样能让学生的演唱技术得到较大提高。
1细化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一首歌,学生由学谱到最后流畅、舒展地演唱,每节课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都是不同的,不能笼统的一个大目标、大要求,每节课要细化,但又不能繁多。这就好比做菜,原料下锅后,下佐料的次序、时间以及数量都是不同的,不能把所有的佐料在同一时间一齐扔下锅,否则,做出的菜永远是一个味——混。弄清这一点,需要细心地做好每一个步骤,才能做出美味佳肴来。而学生品味“佳肴”也需要细嚼慢咽,慢慢消化,否则,也是囫囵吞枣不知其味。下面来比较两位老师教学《妈妈教我一支歌》第一课时为例作进行分析。
(1)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两位老师(以下暂且称张老师和李老师)就有不同的想法。张老师把教学目标制定为:深刻理解老一辈革命工作者对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和对党的感情,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用内心的感情唱出对党的无限深情。李老师则把教学目标制定为:熟悉曲调,唱顺上半段歌词;理解换气技巧、气息的运用对唱歌的重要性,配以清晰的咬、吐字来美化声音。
张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太大太宽泛,第一课时要全部实现估计有困难。声乐课的任务有很多,本堂课的任务是要解决演唱中咬、吐字和气息的配合问题,美化声音。张老师提出的用内心的感受表达对党的无限深情不是不重要,而是本教时来不及,只能在范唱时提一下,可以在第二、第三课时再启发运用。相比较,李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合实际,内容少一些,切实解决演唱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2)在设定教学重点时,张老师设为:咬吐字清晰,声音圆润,以情带声唱出情感。李老师设为:咬吐字清晰;气息支持声音,在不同音区保持统一的歌唱状态。这一点上两
位老师设计的有些相近,但李老师设计得更具体细致。本课时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的口咽腔适度打开,让声音竖起来,咬、吐歌词
清楚;气息支持声音站稳,让声音有共鸣、统一,低音不干、不压,高音不挤、不尖。(3)教学难点的定格,张老师定为:依靠
气息唱好高音,启发学生唱出感情。李老师则把难点定在“气口”上。“气口”的把握直接
影响到完整统一的演唱效果,尤其在演唱较
歌颂妈妈的歌曲
长的乐句时,“气口”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点也是李老师设定得更具体精确。
2细化教学过程
在平常,很多老师的教学都有一个大概
的程序:练声、新歌欣赏、学谱、朗诵歌
词、轻唱、放声唱、提出要求(简单提一
下咬字、气息、节奏等问题),有感情地
唱、分组唱、评价等。这些环节不是不好,是有很多老师在这些环节中只是粗线条地带
领学生匆匆走过场,没有下功夫把问题分解
细化,然后逐个解决问题,结果效果很平淡。还有一些老师用了各种刺激视听感官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手段,效果也不太理想。张老师
就是这样做的:导入时用多媒体展示《没有共
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妈妈教我一支歌》的
视听效果;简介词曲作者,简单分析作品时用
多媒体文字版块;新歌教学时两次用多媒体
视听。结果呢?效果还是不理想,什么原因呢?这里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个教学环节
都需要用多媒体?有些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代
替了录音机和老师的口头解说而已。手段的
运用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上课就像一个有经验的医
生看病一样,要看准病根然后,药的
味数不在多,而在精准、有效。还要注意的是,
打仗时战线不能拉得太长,要集中优势兵力
解决局部战争,张老师在新歌教学中,一节课
的容量太多(全曲都教),目标太大,关键问题
抓得不够准(学生的演唱细节要领没掌握,气
息、气口等问题一直掩盖在里面没有发现、没
有解决),而一味的介绍分析作品、启发情感,手段再怎么丰富都不对路,因此,教
学效果不理想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再来看李老师是怎样来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2.1导入
范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用此歌的抒情性、赞颂性导出本堂课要学习的同类型的
赞美党、
歌颂党的抒情性歌曲《妈妈教我一支歌》,让学生对新歌的风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假如老师自身的演唱技术没问题,应该有足
够的自信范唱效果比放录音好)2.2新歌教学 ①朗诵歌词。中国的歌词都讲究押韵,而每类韵辙的咬、吐字都有不同的讲究。(很多老师只是强调歌词的朗读要夸张,对汉字的声腔问题却不太清楚)李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每句歌词末尾落在哪些字上,把这些字的韵母大致归类。如:歌、河、国、活、落等字落在梭坡辙(e 、o 、uo )上,吐字时延伸保持元音e 、o 不变。特别要注意“歌”
(g e )字:舌根上抵软腭,然后舌根下降,软腭上抬,让气流出来;“河”(h e )字:舌根上升接近软腭,气流从缝隙中摩擦出来,舌根再下降,软腭上抬。按南方人说普通话的口齿习惯,念这两个字是打不开
的,在教学中,李老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清楚地了解舌根和上腭的关系,在黑板上专门画了口、鼻、咽腔的简笔图来分析演示。②练声。除了常规的开声,针对以上的歌词韵辙,李老师还专门设计了一条开声练习(谱略)
。③识谱。以幼师三年级学生的识谱水平,视唱第一遍时稍稍纠正一下音准节奏方面的小失误,第二遍就通顺地唱下来了。④学唱歌词。一唱第一段歌词:轻唱,随即抛出问题:歌词、曲调有没有熟悉之感?自然而然就简单介绍了词曲作者、歌曲的创作背景(2分钟完成)。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熟悉歌曲,全面理解歌曲。我们有很多学生甚至是老师,能把歌曲唱得很好,却不知道歌曲的词曲作者,这是对作者的极不尊重。二唱第一段歌词:注意咬吐字韵辙,除了梭坡辙,还有灰堆辙的字“没”、“飞”不太好念,发声时要求上下唇之间一
条缝尽可能打开,上腭努力上抬。二唱时还要求注意曲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句,是借用革命历史歌曲的主题句,须要
 如何上好声乐集体常态课
——听两堂声乐集体常态课《妈妈教我一支歌》有感
吴振康
(江苏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江苏无锡
214101)
摘要:老师们都知道,公开课更多的是作秀课,评比课更多的是作假课。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抓好教学质量,必须抓住平时的常态课质量。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从07年开始,对中小学的各科常态课教学进行了强有力的抽查和督查,对各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校也开展了“向常态课要质量”的随堂听课活动,活动使我对怎样提高声乐集体常态课有了较深的认识。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难点花与本中图分类号:G 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08)11(b)-0056-02Chi na Educa t i on nnov at i on H er al 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