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机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
B.焦裕禄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一句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C.“五四”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足,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D.古往今来,阐释孔子思想的论著汗牛充栋,专家学者潜心探寻包含在《论语》中的奥秘,把握其中蕴藏的真谛。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冠.冕(guān)恣.睢(zì)怯懦.(ruò)脍.炙人口(kuài)
B.谦逊.(xùn)解剖.(pāo)木讷.(nè)断壁残垣.(yuán)
C.瞥.见(piē)炽.热(chì)苍劲.(jìng)法家拂.士(bì)
D.濒.临(bīn)报帖.(tiě)拾.级(shè)怏怏
..不乐(yāng)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项是
A.场.院/场.馆会.计/心领神会.纤.尘不染/说媒拉纤.
B.镂.空/蝼.蚁上尉./蔚.为壮观阴差阳错/封妻荫.子
C.畜.牧/牲畜.苏打./打.抱不平降.龙伏虎/拱手而降.
D.摆脱./蝉蜕.捶.打/唾.手可得前仆.后继/扑.朔迷离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
....,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B.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具匠心
....,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C.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想一口吃成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D.微博上,不同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
....,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
....,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B.他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
....,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C.中国教育有很多优良传统和成功做法,与国外相比各有短长,不必妄自菲薄
....。
D.湿地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
....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阅读点亮梦想,书香成就人生。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你们学校开展了“世界读书日”语文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请完成下列任务。(读图表)阅读下列图表,从中你能获取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纸质媒介数字化媒介
年份
图书报纸期刊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
117年1.36 2.0 3.9 30.7 5.43 6.2 2.31
116年19.61 9.56 5.53 35.2 64.67 10.70 11.10
探究结论:(学仿写)仔细阅读下面两则名句,模仿其写法,另写一个比喻句,以“书”为陈述对象,突出读书的好处。
①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
②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赏邮票)为纪念“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于111年发行了一枚邮票。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90个字以内。
图中黑实为蓝。
7.诗文默写。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砥砺奋进的五年,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时代的洪流,意欲开拓更伟大的征程,正所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填空)回首历史,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抱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坚定决心,才迎来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句子填空)“龙”是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图腾神,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请写出带“龙”字的连续的两句
夸夸其谈打一城市名字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文段描述的故事是_______。从文段可看,云长最主要的一个性格特点是______。现在常用有关他的一个故事形容失利的局面或比喻喻陷入绝境,这个故事是_________。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___(人名),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放翁已得眉山髓,不解庄斋学谪仙。”其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____,“放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___________诗人。菲利普夫妇、羊脂球都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_笔下的人物,他与俄国作家__________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二、阅读
9.江上孙蕡①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阅岁华。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注释:①闬:念hàn。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相说.(______________)②声威.天下(_______________)
③因.令人捕为人卜者(_______________)④田忌遂走.(_______________)下列句中与例句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例句:邹忌以告公孙闬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2.用“/”划出下面的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3.翻译下列句子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①近期,各地老年大学陆续开学,“一座难求”的火爆情况,让人深切感受到老年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合肥,为了进入老年大学,有老人凌晨4点就在校门口排队等待;在济南,一所老年学校半天时间迎来近30名想要插班的银发学生;在武汉,某老年大学的热门课程名额一两个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当下,学习正成为老年人们时尚的生活方式。
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人生时期。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逐渐充盈,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不少老年人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带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气神,或走进老年大学,参加兴趣小组,学舞蹈、声乐、摄影,练英语、书法、瑜伽……老年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丰富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方式。老年人通过学习,不仅为自己的生活增添彩,也向周围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
③衰老固然是不可逆的,而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才是对自己负责。的确,对不少老年人来说,接受老年教育,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逐步衰退,交际圈子有限,生活本就相对单调;
再加上不少老人与子女分居两地,面对“通讯录里的儿女”,老年人也更易因缺少陪伴而产生孤独感。如今,一些老年人患上“手机依赖症”,各种养生、传销频频盯上老年人,某种程度上和老年人精神生活空虚有关。老年人通过老年教育,以课会友,学习技能,不仅可以满足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充实自己的生活,再次挖掘自己的价值。
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尤其是在今天,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迭代越来越快,互联网蔓延到每一个角落,老年人如果不通过学习与社会接轨,就会慢慢“掉队”。时代阔步向前,不可避免会让老年人陷入一些难以适应的生活场景,对此,学习是有效的解决办法。老年人可以在不断地学习中,跟上时代脚步,体会到更多获得感。
⑤面对加速到来的老龄社会,老年人如何才能实现从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到精神层面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毫无疑问,学习,是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秘诀,是为人生增添晚晴的最好养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的?
2.请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前段时间,黑龙江鸡西一位老人因不会使用支付而与超市发生争执,其中虽有误会,但“羞辱我老头
不会用啊”的质问,依然引人深思。面对这种情况,学习能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时代。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如熬粥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到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