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申请》教学反思3篇(全文完整)
《申请》教学反思1
《》是三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网上申请免费的方法。我从与我们生活中写信的区别作为切入点,阐述了申请的好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申请的兴趣。设计的过程很流畅,教学目标园满完成任务,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两个小问题。
1、虽然我上课中已经讲明申请时要注意用户名的问题,但还是有很多学生没有注意用户名被占用而在申请,导致申请不成功。
2、老师对同一网站上得用同一IP地址免费申请的人数估计不足,40多位学生同时在同一网站申请,出现了有好多同学无法进入这一网站申请。老师没有发现了这一问题,导致课堂完成效果不好。
鉴于以上问题,我认为以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正,第一对于申请免费的中的几个注意点,可以作为板书写下来,不要口头一讲就过,我们要考虑学生上课听课的习惯和记忆方面问题。第二我们在申请免费时,要考虑可不可以多给几个学生免费申请的网址,这样我们就可以为下面发送邮件打下一个概念,之间的发送是,只要你有,不在同一网站上的照样可以发送和接收。
《申请》教学反思2
怎么申请 这节课是申请的第一课,申请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有了它,可以方便地与朋友、老师联系,也可把老师要求完成的作业通过发给老师。
原本以为这节课会比较顺利,可上了一遍下来还是有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的概念比较模糊,造成误解
学生只是听说过,对它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有的学生以为是写信到,还有的学生对的格式不正确,把网站网址与地址搞了起来。
二、填写资料时要提醒学生学会自己注意系统提示,不要造成申请失败。 现在申请时系统会要求用户填写资料,如用户名、身份证号码、时,在这里要注意2点:
1、要注意系统提示,如用户名规定为6_12个英文字母和数字,身份证号码要正确,联系。
2、在填写资料时可以填写真实信息,也可不写真实信息,要注意个人隐私的保密。
在这里开始老师讲不一定要注册正确信息时,有学生说不对,不能骗人,这时老师可适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到底要不要注册真实信息,骗人固然是不对的,可是在网络虚拟世界,我们也要提高警惕,要防止个人信息落入坏人手中,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
三、申请成功后就注意的`格式,并保管好帐号与密码。 1、申请时要求学生起好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不要随意用一串字符了事 在填写用户名时要注意,取名的原则是比较容易记忆的,而且与自己有关的。如使用姓名缩写、生日等注册,但这些用户名可能已被别人注册掉了,只能重新申请。有些同学干脆随意乱打一串无意义的字符作为用户名,这样固然可以申请成功,但这样的用户名自己不好记
2、申请时只是起了用户名,而实际的邮箱格式还要加上@和服务器名称,这点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以免影响到以后收发邮件的操作。
要求学生把申请成功后的用户名及密码记在书本上,以防忘记后重新申请。
《申请》教学反思3
《申请》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邮件收件人地址、主题等邮件信息的填写,帮助学生掌握了发送,接收的方法,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在此学习阶段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本课的激情导入的设计,为避免导入的假、大、空,教师在导入部分结合学生参加《语文周报》的征文比赛,以用的方式投稿具体任务为主线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学习目的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学习任务的展开作好铺垫。
在学习本课知识的时候结合导入环节把本课的学习任务进行细化,设计了三个任务:1、以发送正文的形式给《语文周报》发一封2、以发送附件的形式给《语文周报》发
一封3、以正文+附件的形式给老师发送一封节日祝福邮件,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一个个任务环环相扣,一方面不断激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完成了本课重难点的各个突破。
本课的闪光点在于教师灵活的应变能力和熟练的课堂掌控能力,考虑到课前学生可能没有成功申请到,为了避免在上课过程中陷入混乱的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大家熟悉的QQ软件进行邮件的发送,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网络不通的问题,但是教师能因地制宜的进行角转换,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的转变,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激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本课的不足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学生的情感态度教育不够突出
虽然在授课过程中,老师特别强调了如何安全使用在网络中要懂得保护个人隐私,分析信息来源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但是没有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养成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
习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让学生能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正确性和相关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同时渗透人文、礼貌、相互尊重的道德教育因素。
二、 任务设置不够开放
虽然任务设计的目的性比较强,但是形式比较单一,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设计分组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不同的任务,以本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给报社投稿”、“给父母发感谢信”、“给老师发节日祝福”、“给同学发上课通知”等任务,分发给各个小组,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体验到的实用性、便利性等优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