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五单元第16课盼...
16、盼
教材解析
《盼》是作家铁凝的作品。写妈妈为“我”买了新雨衣,“我”强烈盼望着能够穿上它,好不容易有一天下了雨,却因为放学在家而没有机会穿,第二天一早,终于又下起了雨,“我”如愿穿上了新雨衣。
课文以“新雨衣”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事情经过,围绕一个“盼”字,描述“我”有了雨衣,盼变天;下起了雨,盼外出;没法出门,盼雨停;盼来雨天,快乐出门等小事件。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很好地说明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紧紧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不同事例”;二是“把重要的事例写得具体生动”,如详细描写了盼下雨、盼外出、盼雨停等事件。
课文的1~3自然段,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我”特别喜欢它,开始盼着变天,好穿上雨衣。“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又抖抖…,把雨衣弄得……”“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出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通过描写“我”的心理和动作,具体表现“我”对雨衣的喜爱及盼望下雨的急迫之情。第4~17自然段,写“我”好不容易等来下雨,想借口买酱油穿上新雨衣,却未能如愿。这部分多次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天要变,行人急着赶路,“我却放慢了脚步”“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通过心理和动作写出终于盼到下雨的兴奋。
“我”以买酱油为借口,想要出门,甚至还谎称“爸爸说过要炖肉”,通过对话描写表现“我”急于穿雨衣出门的心情。晚上,“我”在窗前张望,担心雨会下完,希望雨停,准确表现“我”盼着穿雨衣出门的心情。雨停后,街上的景很美,可“我”认为如果雨点淋在淡绿的雨衣上,“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通过描写心理活动,表现出“我”满脑子想着穿雨衣的心情。作者抓住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细致刻画了“我”对穿上雨衣的期盼。
第18~20自然段,写第二天一早果然下起雨来,“我”如愿穿上了新雨衣。“几步跑回家、打开柜门、拿出雨衣、挺着脖子、跑下楼梯、甩着袖子”等一系列举动,描写出盼来下雨、穿上雨衣、愿望实现的喜悦和兴奋。
课后题紧扣语文要素设计。第一题引导学生梳理围绕“盼”所写的事例,从中体会到课文选择的这些事例都非常典型,突出了中心意思“盼”。第二题引导学生交流具体描写“盼”的地方,从而学习在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的基础上,怎样将重要部分写得具体生动。
课文插图描绘一个小孩子身穿雨衣,张开双臂,在雨中行走,她面带笑容,动作轻快,可帮助学生理解“我”如愿穿上雨衣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目标
1.会写“袖、篷”等13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3个词语。
2.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3.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
好处。
有什么好看的电子书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以通过初读,理清课文所写的事例,然后细读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小事件”,揣摩表达效果,体会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并“把重要部分写具体”的。
一、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盼”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教学时可以“你曾经特别盼望做什么事情”为话题展开交流,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入课文阅读。随后围绕“文中的‘我’特别盼望什么”初读课文,简述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新雨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随后,引导学生再次关注题目,默读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让学生圈画讨论,逐步归纳、梳理事例。也可以让学生逐段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步明确课文写了“初得雨衣,盼下雨”“下起雨来,盼出门”“如愿穿上雨衣”几件事。
二、体会课文如何具体写出“盼”的心情
教学可以围绕“出具体描写‘盼’的地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展开。首先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出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小事件”,用批注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组织交流,抓住不同事件品读、体会,领悟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如何将中心意思写具体、写生动。可以重点体会以下事例。
1.体会“我”得到雨衣盼变天的急切。
教学第1~3自然段,着重品读“我”的心理活动。先让学生出
相关句子读一读,然后说说读出了“我”怎样的心情。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我”的“担心”,说说这里描写“我”担心的好处是什么。这部分的动作描写也比较细致,应引导学生抓住“我”穿上雨衣的一系列动作,体会“我”对雨衣的喜爱以及对穿雨衣的盼望。进而感受这个部分是怎样通过心理和动作描写来突出“盼”的心情的。
2.体会雨下起来时,“我”的兴奋。
课文中描写“我”看到变天时的反应的段落,要引导学生揣摩动作描写的效果。可以让学生一第4自然段中,“我”有哪些反常的举动,如,“我却放慢了脚步”“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等,让学生想一想:一般人遇到下雨,都加快脚步、捂住头快步走,“我”为什么这样做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下雨时“我”的兴奋劲儿。
3.体会对话中“我”盼望外出的迫切心情。
回到家,“我”和妈妈的对话,可采用分角朗读的形式,在读中感受“我”渴望穿上雨衣外出的急切之情。第5~15自然段要着重引导学生结合提示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兴奋、失落、央求、不甘的情绪变化,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注意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朗读评价,促进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体会“我”盼望外出的心情,进而领悟“围绕中心意思具体写”的表达效果。
4.体会“我”看着雨景盼第二天穿雨衣的心情。
雨后的景象写得宁静而美好。教学第16~17自然段时,可以抓住“安静、凉爽、明晃晃的玻璃、挂满了珍珠玛瑙”想象画面。教师可
以采用图片、音乐配合的方式,组织学生感情朗读。随后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仅仅是为了写雨后的景吗?引导学生重点体会“我”的心理活动,进而揭示这里是以景物描写衬托“我”盼望雨点儿淋在新雨衣上的急切心情。
5.体会“我”穿上雨衣前后的兴奋与喜悦。
教学第18~20自然段时,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我”的兴奋与喜悦,如“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冲妈妈说、挺着脖子、跑下了楼梯、甩着两只透明的
绿袖子、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教师分类归纳,总结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随后抓住课文最后一句中“起劲地跳跃”讨论:雨点儿真会“起劲地跳跃”吗?为什么这样写?帮助学生理解描写雨滴是为了表达“我”如愿穿上雨衣的快乐。再让学生一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情感。如,“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雨衣、盒子的“安安静静”更衬托出我盼望下雨的焦急心情;“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想象小杨树是在欢快地嬉笑,抒发了因为快要下雨,“我”的兴奋与激动的心情。交流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景物描写实际是在借景抒情,也是为了凸显“盼”这个中心意思。
学生在交流以上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板书:放学下雨、借故外出、窗前看雨、雨后看景等不同事件,对应事件总结主要描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