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C】。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洛克
【答案解析】:赫尔巴特以心理学为基础,解释了很多教育过程中的概念,而且他主张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的过程。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B】。
A、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答案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努力去践行道德信念,提高自身的过程,因此,二者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3、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B】。
A、检查复习
B、组织教学
C、讲授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答案解析】:上课开始时为使学生做好各种准备而进行的工作就是组织教学。
4、“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存l9世纪初的【C】。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答案解析】: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
5、道家主张教育要【C】。
A、“有教无类”
B、“非攻”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答案解析】:道家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
6、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C】。
A、文法学校
B、琴弦学校
C、文士学校
D、骑士学校
【答案解析】:“学为文士”是古埃及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所以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7、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的是【B】。
A、交流
B、沟通
C、激励
D、控制
【答案解析】:沟通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B】。
A、课程计划WWw.KaO8.CC
B、课程类型
C、课程标准
D、课本
【答案解析】: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可设计课程的种类。
9、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C】。
A、部分与整体
B、后者包括前者
C、整体与部分
D、前者包括后者
【答案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10、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C】。
A、德育意义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任务
【答案解析】:德育目标不仅决定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C】。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
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答案解析】:这是对学校贯彻教育目的的具体诠释。
12、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C】。
A、杜威
B、布鲁纳
C、克伯屈
D、赫尔巴特
【答案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美国学者克伯屈提出来的。
13、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C】。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答案解析】:题干所指是分组教学最突出的优点。
1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对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B】。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答案解析】: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15、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C】。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技能型课程
【答案解析】: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及得出结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注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page]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包括【ABD】。
A、有责任心
B、有幽默感
C、主观偏心
D、耐心周到
【答案解析】: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很多方面,如有责任心、有幽默感、耐心周到、公平客观等。
2、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特征:【ACD】。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教师的研究
C、对社会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答案解析】: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方面: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3、学生学习的特点是【ABCD】。
A、独特性
B、稳定性
C、发展性
D、灵活性
【答案解析】:学生学习有四个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4、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ABCD】。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答案解析】:教学史上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主要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
5、实际锻炼法主要包括的形式是【ABCD】。
A、练习
B、制度
C、委托任务
D、组织活动
【答案解析】:锻炼法主要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6、课程目标的规定性包括【ABCD】。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操作性
【答案解析】: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7、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ABCD】。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有领导的认识
【答案解析】: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四方面:认识的间接性
,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8、讲授法的具体方法有【ABC】。
A、讲述
B、讲解
C、讲演
D、讲说
【答案解析】:讲述、讲解、讲演是讲授法的具体方法。
9、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ABCD】。
教资考什么内容?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答案解析】: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0、班级目标对班集体建设的作用有【ABCD】。
A、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与支持
B、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的方向
C、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改进行为动机
D、有利于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
【答案解析】:班级目标对班级集体建设的作用主要有: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与支持、有
利于引导班级发展的方向、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改进的行为动机、有利于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page]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答案解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2、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答案解析】: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的本体。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答案解析】: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
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4、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答案解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而且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5、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答案解析】: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
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6、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答案解析】: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
“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7、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答案解析】: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那就是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是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寸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8、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答案解析】:具体看来:(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9、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解析】:(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0、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解析】:(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的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尤其决定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的规格。(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疗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1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答案解析】:虽然少年期是容易出现心理司题的危险期,但如果过于严格看管,会造成少年的叛逆心理。
1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
的质量规格。【√】
1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答案解析】: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5、课程目标的确立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答案解析】:课程目标的确立取决于学校的性质、目的、任务以及制约学校课程的各种因素。[page]
四、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一)
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题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下面是这一情境的课堂教学实录。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他们唱的好不好?学生:好!
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学生:女生声音大!
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
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计算,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来一块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1、材料中这位老师运用了哪一种教学原则?【B】[单选题]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这位老师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D】[单选题]
A、讲授法
B、读书指导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3、这种教学方法有何优势?【ABCD】[不定项选择题]
A、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B、引起学生的思维兴奋
C、通过启发让学生一步步获取新知
D、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二)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明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地摆弄试题,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儿,他又在下面翻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明”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地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你……”竞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做轻松地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