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知识点(精选3篇)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知识点多且繁杂,需要考生抓住技巧记忆。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准备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教资考什么内容?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知识点(篇1)
1.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如果在教育学的诸位大师中,挑选四位荣登总统山,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赫然在列,赫尔巴特也定然在其中。赫尔巴特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新探索,终得一方天地,被后世尊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虽然名号如此,但实际上,赫尔巴特可不止于教育学的成就,在心理学、哲学上也有不小的功绩。在心理学上,基于莱布尼兹提出的统决观念,赫尔巴特进一步更新,他认为观念运动及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统觉过程有自身规律,意识阈、统觉团、注意、兴趣等心理概念可进一步揭示观念作用的规律,并把其作为自己心理学的核心。
我们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主要是涉及到他在教育学上的贡献。赫尔巴特穷其所思著出《普通教育学》,这本书被认为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奠基作品,其内容可以简短地概括为“一个原则,二个基础,三个中心、四个阶段。”一个原则是指他倡导教育性教学原则,也是最早明确提出这一教育思想的人,他认为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应当有机结合起来,方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成长。二个基础是指赫尔巴特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要心理学化,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三个中心指赫尔巴特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作用,提出应该以老师的教学为中心,课堂的环境为中心,教材的内容为中心。四个阶段是指他认为教学应该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除此之外,赫尔巴特注重教学过程中知识吸收的程度,认为教学过程中应着力于实用知识的传授,而能力的培养可以不用过于重视,系统性的知识培养好了,能力也会水到渠成。
2.奉送真理的好老师-第斯多惠
相对赫尔巴特这样一线大咖,第斯多惠从名气和实力上确实弱了不少,但第斯多惠也曾多次出现在各省教招考试中,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也曾出现他的著名论断“坏老师奉送真理,好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提出“全人教育”的理想,认为培养自然本性的人加之真善美课程的引导,方使学生为理想的教育产品-“全人”,基于这种思想,他还提出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和文化适应性原则,认为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文化适应性原则,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不能在真空中进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文化的状况。
第斯多惠论重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轻视知识的获得,属于形式教育派。
第斯多惠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他所提出的教学法原则成为19世纪中叶德国教育界研究各科教学法的指导原则。他被认为是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逝世以后西方最伟大的教学论专家。
3.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在教师系列的考试中,总是在教育目的考点中出现,以致于大家对他的印象就停留在个人目的论的派别中,但究其过往,福禄贝尔的成就和考点实际上能够帮助我们在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考试中的分析题着重应用到。
福禄贝尔出生贫农,在自然的乡村环境中,领悟到自然的成长环境有益与学生的总体发展,
早年曾从师于裴斯泰洛齐,认为活的教育便是好的教育。由于他童年的贫困经历和早期教育经验的确实,让他更加关于幼儿的培养。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德国布兰肯堡创办的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这也世界上第一所正式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因此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或“幼儿教育之父”。从此幼儿园这一名称便被世界各国采用。在这时福禄贝尔创立了一套幼儿园体系,研究了幼儿园的工作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宣传设立幼儿园的必要性,开办讲习班,训练大批教师。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把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激发儿童天生就有的活动、认识、艺术和宗教四种本能。
4.范例教学法之父--瓦根舍因
瓦根舍因和上面几位老大哥相比,算是小年轻一个,但在教育学成就上也算得上一脉人物。瓦根舍因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大学将士,多年教学的经验,促使他提出“范例教学”理论,并率先实践。范例教学实际上是通过教给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来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这些基本概念、科学规律应选用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有具有科学代表性,故称“范例”,通过这些“范例”来迅速地训练学生相关的能力。他的成就,也帮助他与布鲁纳和赞可夫合称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剑客”。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知识点(篇2)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因素的共有特性。
一、 注意的功能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同时注意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和调节监督功能。(1)选择功能:是注意的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注意,人们总是选择那些有意义的、有关联的亦即符合自己需要的与当前活动有关的事物和活动,而同时抑制和排除那些无意的、无关联的亦即不符合自己需要的事物或活动。(2)保持功能:这种功能使注意对象的印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一直保持到达到目的为止,一直保持到得到清晰、准确的反应。(3)调节和监督功能:可以调控心理活动向着一定方向或目标进行,使偏离目的的活动得到纠正。
【考题再现】1.“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体现了( )。
A.选择功能 B.保持功能
C.监督功能 D.调节功能
答案A。解析:保持功能能使注意对象的印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一直保持到达到目的为止,一直保持到得到清晰、准确的反应。题干中“一心只读圣贤书”指人的意识一直维持在书上,没有被其他无关刺激吸引,体现了保持功能。
【考题再现】2.学生在复习书上内容时专门看老师让画过的内容,而其他内容不看,体现了( )。
A.选择功能 B.保持功能
C.监督功能 D.调节功能
答案A。解析:注意的选择功能指人们总是选择那些有意义的、有关联的亦即符合自己需要的与当前活动有关的事物和活动,题干中学生只选择老师画过的内容看而不看其他内容,属于选择功能。
二、 注意的种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1)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不仅人类有,动物也有。无意注意虽然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积极地情感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2)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有:第一,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第二,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第三,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目的或活动的最后结果的兴趣。(3)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它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地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并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培养有意后注意的条件:第一,培养有意后注意的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直接兴趣;第二,熟练和系统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