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及其有关地理知识汇总
⼆⼗四节⽓及其有关地理知识汇总
24节⽓歌
春⾬惊春清⾕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寒
每⽉两天⽇期定
最多相差⼀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
下半年是⼋廿三
⽴春:2⽉4⽇-5⽇,谓春季开始之节⽓
⾬⽔:2⽉18⽇—20⽇,此时冬去春来,⽓温开始回升,空⽓湿度不断增⼤,但冷空⽓活动仍⼗分频繁。
惊蛰:3⽉5⽇(6⽇),指的是冬天蛰伏⼟中的冬眠⽣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温和风的变化都较⼤。
春分:每年的3⽉20⽇(或21⽇),阳光直照⾚道,昼夜⼏乎等长。我国⼴⼤地区越冬作物将进⼊春季⽣长阶段。
清明:每年4⽉5⽇(或4⽇),⽓温回升,天⽓逐渐转暖。
⾕⾬:4⽉20⽇前后,⾬⽔增多,利于⾕类⽣长。
⽴夏:5⽉5⽇或6⽇。“⽴夏”,万物⽣长,欣欣向荣。
⼩满:5⽉20⽇或21⽇叫“⼩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6⽇前后,此时太阳移⾄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董贞mv
夏⾄:6⽉22⽇前后,⽇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北⾄,⽇长⾄,⽇影短⾄”,故⽈“夏⾄”。
⼩暑:7⽉7⽇前后,⼊暑,标志着我国⼤部分地区进⼊炎热季节。
⼤暑:7⽉23⽇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时期是我国⼴⼤地区⼀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暑不热”,⾬⽔偏多。
⽴秋:8⽉7⽇或8⽇,草⽊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23⽇或24⽇,“处”为结束的意思,⾄暑⽓即将结束,天⽓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分宝贵。
⽩露:9⽉8⽇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温下降很快,天⽓凉爽,晚上贴近地⾯的⽔⽓在草⽊上结成⽩⾊露珠,由此得名“⽩露”。
秋分:9⽉22⽇前后,⽇光直射点⼜回到⾚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8⽇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温继续下降,天⽓更冷,露⽔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爱上一个人我们都没有错
霜降:10⽉23⽇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般在10⽉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
怎么训练表达能力⽴冬:每年11⽉7⽇前后。
⼩雪:11⽉22⽇前后为“⼩雪”节⽓。北⽅冷空⽓势⼒增强,⽓温迅速下降,降⽔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雪”节⽓后降雪。
⼤雪:12⽉7⽇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12⽉22⽇前后,此时太阳⼏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南⾄、⽇短⾄、⽇影长⾄,成为⼀年中⽩昼最短的⼀天。冬⾄以后北半球⽩昼渐长,⽓温持续下降,并进⼊年⽓温最低的“三九”。
⼩寒:1⽉5⽇前后,此时⽓候开始寒冷。
⼤寒:1⽉20⽇前后,⼀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地球运动的规律
近⽇点在1⽉初,远⽇点在7 ⽉初;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夏⾄⽇正午太阳⾼度⾓最⼤冬⾄⽇正午太阳⾼度⾓最⼩;北半球夏半年⽩昼长于夜,冬半年⽩昼短于夜;从窗户射⼊房间的阳光,夏季少,冬季多(因为冬季正午太阳⾼度⾓⼩);⽇影朝向。北半球夏半年⾚道以北(含)⽇出时影朝西南,⽇落时⽇影朝东南。不同的季节,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不同,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也不⼀样,由此可以确定出北半球⼆分⼆⾄⽇节⽓,或⼤致确定出南北半球的季节。北半球夏⾄⽇(或夏季)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与经线圈相交),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冬⾄⽇(或冬季)相反。⼆分⽇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某地若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则北半球⽩昼短于⿊夜,为冬半年,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某地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则北半球⽩昼长于⿊夜,为夏半年,南半球为冬半年;北半球某地⽇出时间早于 6 点,⽇落时间晚于18点时,则⽩昼长于12⼩时,为夏半年;⽇出时间晚于 6 点,⽇落时间早于18 点时,则⽩昼短于12⼩时,为冬半年。
知识点:
1、引起正午太阳⾼度的变化。
(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的交⾓,叫做太阳⾼度⾓,简称太阳⾼度(⽤H表⽰)。同⼀时刻正午太阳
⾼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个地⽅的正午太阳⾼度的⼤⼩。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度是0°。
(2)正午太阳⾼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交⾓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度就是⼀⽇内最⼤的太阳⾼度,它的⼤⼩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
交⾓的存在,除⼆分⽇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道除外)。地球⾃转
⼀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天长;夜弧长,则⽩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四季更替。
(1)从天⽂四季:
夏季就是⼀年中⽩昼最长、正午太阳⾼度最⾼的季节。以24节⽓中的⽴春(2⽉4⽇或5⽇)、⽴夏(5⽉5⽇或6⽇)、⽴秋(8⽉7⽇或8⽇)、⽴冬(11
⽉7⽇或8⽇)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会产⽣天⽓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农业⽣产,有如:“⾕⾬前后种⽠点⾖”的谚语。黄⾚交⾓是影响天⽂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
正午太阳⾼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纬⼩,春秋⼆分,从⾚道向两极递减;夏⾄⽇,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前后正午太阳⾼度达最⼤值,冬⾄⽇前后达最⼩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2)⽓候四季包含的⽉份。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3)西⽅四季:春分、夏⾄、秋分、冬⾄为起点。⽐我国天⽂四季晚⼀个半⽉。
4、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避税方法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度⾓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
期望的近义词是什么5、重点详解——正午太阳⾼度的应⽤
正午太阳⾼度的计算
某地正午太阳⾼度的⼤⼩,可以⽤下⾯的公式来计算: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在实际的解题中,许多时候并不需要运⽤此公式。由于在某地点正午太阳⾼度与直射点太阳⾼度差值等于它们的纬度差,所以利⽤下⾯公式计算更为⽅便;某地正午太阳⾼度⾓H=90°-δ,其中δ为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正午太阳⾼度变化规律的应⽤
(1)确定地⽅时
当某地太阳⾼度达⼀天中最⼤值时,就是⼀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时是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房屋朝北。
(4)判断⽇影长短及⽅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缩短为0;正午太阳⾼度越⼤,⽇影越短;反之,⽇影越长。正午是⼀天中⽇影最短的时刻。
⽇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影最长,夏⾄⽇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影最长,冬⾄⽇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影夏⾄⽇朝向正南,冬⾄⽇朝向正北;直射时⽇影最短(等于0) (5)计算楼间距、楼⾼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蒜蓉大虾的做法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纬度较⾼的地区楼距较⼤。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度为h,该地冬⾄⽇正午太阳⾼度为H,则最⼩楼间距L=h·cotH。
(6)计算热⽔器的安装⾓度
太阳能热⽔器集热⾯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能热⽔器集热⾯与地⾯的夹⾓同正午太阳⾼度互余。
为了更好地利⽤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器与楼顶平⾯之间的倾⾓,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其倾⾓和正午太阳⾼度⾓的关系为α+h=90°(如图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