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歌及节气解释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
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
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
世界上最大的狗
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节气日期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
中元节可以熬夜吗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
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
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公历200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08年2月4日。
关于24节气的准确日期,请参照该年苗族历法的每月一、十六日,如冬至为苗历新年,2008
年冬至为12月21日,但2009年冬至却为12月22日,因为2009年12月21日为苗历十月
三十日(苗历除夕),22日才是苗历新年。
节气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因此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o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o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o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o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o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o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
异。
o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o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命名的注解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
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
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日、冬至日
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
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
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1) 立春: 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2) 雨水: 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
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3)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
哀悼袁隆平的句子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4)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
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6)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7)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8)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祝高考成功的祝福语4字9)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
种子。
10)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
“夏至”。
11)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公务员转正自我鉴定
12)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13)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14)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15)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
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16)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17)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
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18)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
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19)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20)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
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石英表和机械表
21)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22)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
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23)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24)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reorganized by paulin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