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杂技小人教案
大班科学杂技小人教案
1.大班科学杂技小人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不能保持平衡的原因,探索用多种材料让玩具小人跨坐在钢丝上并保持平稳的方法。
  2.引导孩子对平衡现象感兴趣,尽量调动已有的经验去探索,大胆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
  3.激发探究精神,学会观察比较,乐于探索交流。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能够通过场景中的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并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玩具小人,钢丝架,木珠,玻璃珠,泥工、圆环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玩具小人说他有一个梦想,想去马戏团表演杂技--滑钢丝。杂技团的团长说过,要想成功的表演滑钢丝,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要稳稳的跨坐在钢丝上,你们觉得他能坐在钢丝上吗?
  二、分析原因 介绍材料
  1.讨论玩具人物从钢丝上掉下来的原因。
  教师引导语:为什么他老是会从钢丝上掉下来?
  2.老师展示材料,引导孩子讨论。
  三、第一次操作:到成功和不成功的现象,记录下来,到原因。
  1.幼儿操作,老师巡回观摩指导。
  2.集体讨论,经验分享。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玩具小人跨坐在钢丝上的?
  3.到坐不稳的杂技小人,分析原因,做好记录。
  4.老师的总结再次激发孩子的操作欲望。
  四、第二次操作:引导孩子尝试各种方法成功,集体交流。
  1.讨论调整方法并进行第二次操作。
  教师引导语:你是用的什么方法让玩具小人变的更稳的?
  再次调整杂技演员,使他能平稳地滑动钢丝。在操作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孩子尝试各种方法。
  2.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
  老师适当总结:杂技演员身上的材料要两边一样重,以保持平衡。
  5.滑线表演:感知物体的平衡,结束活动。
  孩子们拿着自己的玩具人偶进行走钢丝滑冰表演。演出结束,老师引导小朋友和嘉宾告别,离开活动室。
2.大班美术活动教案:会动的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订书机正确的连接图形卡纸,组合成能活动小人。
  2.可以把作品摆成各种形状来代表不同的运动。
  3.体验生产活动的快乐。
  4.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在同龄人中大胆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投影仪、制作流程图一幅。
订书机结构  2.订书机一个,圆形和长方形卡纸一张,黑水笔一支,胶棒一支。
  3.运动场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游戏"变变变"。
  我先出示白纸(对折,中间夹着纸片小人)"这是什么?"拿出蜡笔,"我们请小蜡笔来变个魔术,我们一起说变变变……瞧,你们看,小蜡笔变出什么来了?它在干什么?"一方面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的各个组成部分。
  幼:出来了一个人。
  师:你们知道是怎么变出来的吗?
  杨:我猜纸头下面有东西。
  教师揭开纸,出示"小人",引导幼儿发现小人会活动。
  分析: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创设积极宽松的心理环境。我们可以看到在"变变变"的游戏中,幼儿轻松自然,和老师一起喊着"变变变、加油"当纸上拓印出的小人来,孩子们都感到很新鲜,当掀开纸的那刻,孩子们露出了惊奇的表情。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带着他们的好奇心,更加专注地学习制作"小人"。
  第二,孩子观察,学会做会动的小人。
  首先,我引导幼儿说说小人是用什么制作的。然后按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物品,并总结:会动的小人是用订书机将一个圆形片片、一个大长方形、八个小长方形按一定的顺序订在一起做成的。然后,出示步骤图和订书机,请幼儿说说制作步骤并示范。
  杨:首先订一个圆形和一个大长方形。
  师:对,这是小人的头和身体。注意订书机的口子要对好纸片连接的地方,两手大拇指按住订书机的前端,一起用力,听到"咔嚓"一声,就好了。
  杨:然后你要把两个小长方形连起来。
  师:这是手臂和腿,看看一共要做几个?
  幼:四个一样的。
  师:对了,然后把做好的四肢订到身体的哪个部位呢?
  杨:手臂在大长方形两边上方一点,腿在下方。
  教师要强调钉子的位置,确保能让小人动起来。
  师:谁来试一试把手臂订上去?
  要求个别孩子尝试制作,以便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预订后,摆姿势,让孩子摆姿势,说说它在做什么。
  分析:因为学习使用订书机是重难点部分,所以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操作,就怕小朋友学不会,先出示了制作步骤图,又利用投影仪进行了示范,不仅示范了几次,还请了两个小朋友来操作,及时发现和纠正了孩子操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另外还讲解了四肢的方位,以免造
成观察不仔细,在制作时将小人的"手臂"按到"腰"上的现象,这提醒我要仔细研究幼儿发展的特点,从幼儿掌握的技能出发来设计活动。
  三、幼儿制作小人。
  要求:先制作小人,然后让小人做一个动作,再将小人贴到体育场上。
  分析:孩子在创作过程中一直是满怀激情的,由于对精细动作的要求比较高,孩子在制作时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有的孩子遇到了困难,同伴能积极的帮助,提高了作品的成功率。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欣赏共同完成的作品"运动会"。
  分析:由于前面的活动都是安静的,如果在最后一个环节放上刺激的音乐就更好了,让孩子模仿小人的动作,动起来,从而体现动静的交替。
  活动反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进入大班,他们不再满足涂鸦的活动,强烈的好奇心驱动幼儿尝试使用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来进行美工活动。本次活动就是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到幼儿
的兴趣所在,从幼儿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展开的生成活动,可以说是"从幼儿中来"。为了使幼儿通过此次活动掌握相应的技能,感受作品的美,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到幼儿中去",我在活动前做了许多准备,设计了几套方案,通过试上课,最终确定了活动的重难点:正确使用工具、明确制作步骤、集体展示作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