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现代化示范学校建设标准
一、基础能力
1、办学理念
(1)办学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办学思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践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进国际合作、开放创新,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3)发展规划。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中长期规划科学合理、可行性强,年度实施计划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力、达成度高。
2、办学环境
(1)政策支持。地方政府积极发挥引导、规范、支持和督促作用,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学校发展列入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有鼓励和支持学校招生就业、校企合作、人才引进、师资培养等方面的专项政策和举措。
(2)经费保障。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高于省定标准,高于本地普通高中标准,按时足额拨付并逐步提高;省级以上建设项目地方财政给予专项支持。
(3)建设基础。学校是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或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有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支撑平台,初步建成感知、协同、控制一体,智能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智慧校园。
3、办学机制
(1)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途径与方式,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充满活力的办学机制,每个主干专业与5个以上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集团化办学。牵头组建市级以上职教集团等办学联合体,成员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
杭州职业高中互补,形成教学链、岗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3)国际合作。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与国(境)外优质教育机构或行业企业开展交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二、人才培养
1、德育工作
(1)道德素质培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文、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积极开展特鲜明、实效性强的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和特德育活动。
(2)职业精神培育。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加强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的培养;开展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等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
(3)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班主任培训的重要内容;有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和标准化的心理辅导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2、专业建设
(1)建设规划。响应“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部署,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充分体现专业特和专业优势。
(2)专业构建。专业建设列入学校重点建设规划,内各专业定位明确,适应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面向特定的“服务域”;建成2个以上省级现代化专业。
(3)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布局合理,设施设备与专业课程匹配度高,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
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有多个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成2个以上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
3、教学改革
(1)综合培养。校企共同制订科学、规范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主干专业已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设立创业创新基金,扶持在校生创业创新实践。
(2)课程开发。建立课程改革和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所有课程有完善的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主干专业()有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教学资源库;主编3本以上国规或省规教材,开发5门以上校本专业技术课程,建成市级以上精品课程或共享网络课程不少于5门。
(3)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方法;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校企合作系统设计、共同完成实训实习,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综合考核评价。
三、队伍建设
1、管理团队
(1)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务实、廉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和信息化领导力,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职工测评满意度高。
(2)中层管理团队。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规范中层管理队伍选拔任用;加强教育培养,制订并实施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计划,管理队伍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有较好的信息化素养和较强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推进以岗位绩效要求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考核,激发管理人员的内在动力。
2、教学团队
(1)教师素质。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科学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有教师团队和梯队建设、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专兼职教师数量、结构合理,素质高,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队伍的教学改革意识、质量意识强,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显
著;具有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先进理念,教育技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均达90%以上;参加培训、进修和企业实践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
(2)名师骨干。有省级特级教师、职教领军人才、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或名师工作室,有市级以上学科(专业)带头人,形成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在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有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教科研课题或发明专利,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奖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