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成本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
总学分数:3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成本与管理会计(Management and Cost Accounting)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基本方法,能具有相应的的成本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等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成本与管理会计领域的知识,并能够充分掌握相关原理、方法、工具,并能够主动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判断和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成本与管理会计基础
第一节成本与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费用与成本的分类
基本要求:掌握费用与成本的分类;熟悉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了解成本与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产品成本计算基础
第一节成本计算原理
第二节成本计算程序
第三节直接材料的计算
第四节直接人工的计算
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第六节制造费用的核算
第七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基本要求:掌握直接材料的计算、直接人工的计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熟悉成本计算原理;成本计算程序。
第三章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
第一节生产类型、管理要求和成本计算方法的关系
第二节品种法
第三节分批法
第四节分步法
第五节联产品、副产品成本计算
基本要求:掌握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这三种基本方法;熟悉生产类型、管理要求和成本计算方法的关系;了解联产品、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第四章变动成本法
第一节成本性态分析
第二节变动成本法
第三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基本要求:掌握变动成本法;熟悉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成本的性态分析内容。
第五章本—量—利分析
第一节本量利分析的意义
第二节保本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会计学专业课程
第三节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保本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了解本量利分析的意义。
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
第一节预测分析
第二节决策分析及所需要考虑的特定概念
第三节定价决策
第四节生产决策
基本要求:掌握预测分析、定价决策和生产决策;熟悉决策分析及所需要考虑的特定概念。
第七章长期投资决策
第一节长期投资决策概述
第二节货币时间价值
第三节现金流量计算
第四节投资决策的分析评价
第五节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基本要求:掌握现金流量计算、投资决策的分析评价、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了解货币时间价值的意义。
第八章全面预算
第一节全面预算的内容体系
第二节全面预算的编制
基本要求:掌握全面预算的内容体系、固定预算下的全面预算的编制;了解其他方法下预算编制的特点。
第九章标准成本系统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制定
第二节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及控制
第三节标准成本系统账务处理
基本要求:掌握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及控制、标准成本系统账务处理;熟悉标准成本的制订。
第十章责任会计
第一节责任中心
第二节内部结算价格
第三节责任预算和责任会计信息系统与控制
第四节业绩评价与责任报告
基本要求:掌握责任中心、内部结算价格;熟悉责任预算和责任会计信息系统与控制、业绩评价与责任报告。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
四、教学时数分配:
五、其它项目(含课外学时内容):
六、有关说明:
1、教学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属考试课,考核方式为笔试。
2、习题:
(1)问答题:每章布置1-3题
(2)计算题:三种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内容的计算。
3、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基本方法,能具有相应的的成本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
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会计学、财务管理
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无
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无
5、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李守明.成本与管理会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主要参考书目:
①颜敏.管理会计学.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
② [美]查尔斯.成本与管理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③赵书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④贺南轩.成本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