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A)期末复习题一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
1.对于的板,可按单向板进行设计,这是由于板上的荷载主要沿板的短边方向传递到相应的支承梁上,所以只需沿板的短跨方向布置受力筋,而沿板的长跨方向不必布置任何钢筋。(错 )
2.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主梁支座截面的配筋时,其内力设计值应以支座边缘截面为准,即。(对 )
3.肋形楼盖荷载传递的途径是板→主梁→次梁→柱或墙→基础→地基。(错 )
4.无梁楼盖的特点在于传力体系简化,楼层净空增大,底面平整,模板简单,便于施工。(对 )
5.钢筋混凝土楼梯按结构受力状态可分为梁式、板式、折板悬挑式和螺旋式,前两种属于空间受力体系;后两种属于平面受力体系。(错 )
6.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托架、天窗架属于屋盖结构体系。屋盖结构分无檩屋盖和有檩屋盖两种。(对 )
7.排架结构形式是指钢筋混凝土排架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合,排架柱上部与屋架铰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刚接的结构形式。(对)
8.作用在厂房结构上的大部分荷载(屋盖上的竖向荷载,吊车上的竖向荷载和横向水平荷载,横向风荷载或横向地震作用,部分墙体和墙梁的自重以及柱上的设备等荷载)都是通过横向排架传给基础、再传到地基中去。(对)
9.厂房支撑体系是连系屋架、柱等构件,使其构成厂房空间整体,保证整体刚性和结构几何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10.无檩屋盖的刚度和整体性较差,一般用于非保温区的小型车间和山区建筑中。( 错)
11.混合承重体系的优点是有利于抵抗来自纵横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使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 对)
12.一般认为,当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之比超过3时,反弯点法的计算误差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对)
13.框架结构若某层柱的上、下横梁线刚度不同,则该层柱反弯点位置将向横梁刚度较小一侧偏移。(对)
14.我国有关规范规定,弯矩调幅只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即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矩不参加调幅,因此,弯矩调幅应在内力组合之前进行。(对)
15.框架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柱子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
1. 肋形楼盖荷载传递的途径是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地基。(√ )
2.在进行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设计时,采用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与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相比,后者的计算结果更偏于安全。(× )
3. 对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可沿板长跨方向取出1m宽的板带作为计算单元,代表整个板的
受力状态。(× )
4. 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破坏”的标志不是某个截面的“屈服”(出现塑性铰),而是形成几何可变体系。(√ )
5.工程中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实用计算方法是弯矩调幅法。(√ )
6.排架结构形式是指钢筋混凝土排架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合,排架柱上部与屋架刚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刚接的结构形式。(× )
7.作用在厂房结构上的大部分荷载(屋盖上的竖向荷载,吊车上的竖向荷载和横向水平荷载,横向风荷载或横向地震作用,部分墙体和墙梁的自重以及柱上的设备等荷载)都是通过纵向排架传给基础、再传到地基中去。(× )
8.伸缩缝从基础底面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留出一定宽度的缝隙,当温度变化时,结构可自由地变形,防止房屋开裂。(× )
9.无檩屋盖体系由大型屋面板、天窗架、屋架和屋盖支撑组成,该体系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刚度,适用于大中型单层厂房。(√ )
10.单层厂房排架柱内力组合时的控制截面应为上柱的底部截面、牛腿的顶部面和下柱的底部截面。(√ )
11.横向框架承重体系的优点在于开间布置比较灵活,但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楼板的跨度也较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较少。(× )
12.民用框架结构房屋常用的柱网尺寸一般在6~12米之间,工业建筑的柱网尺寸一般在6~9米之间。(× )
13.现浇预制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比较广泛。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较大。(× )
14.采用分层法进行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必须考虑框架的侧移。(× )
15.框架结构中,如果柱上下端转角相同,反弯点就在柱高的中央;如果柱上下端转角不同,则反弯点偏向转角较小的一端,亦即偏向约束刚度较大的一端。(× )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
1. 肋形楼盖荷载传递的途径是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地基→基础。(× )
2.在进行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设计时,采用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与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相比,前者的计算结果更偏于安全。(√ )
3. 对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可沿板短跨方向取出1m宽的板带作为计算单元,代表整个板的受力状态。(√ )
4. 钢筋混凝土静定结构“破坏”的标志不是某个截面的“屈服”(出现塑性铰),而是形成几何可变体系。(× )
5.无梁楼盖的特点在于传力体系简化,楼层净空增大,底面平整,模板简单,便于施工。(√ )
6.排架结构形式是指钢筋混凝土排架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合,排架柱上部与屋架铰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刚接的结构形式。(√ )
7.作用在厂房结构上的大部分荷载(屋盖上的竖向荷载,吊车上的竖向荷载和横向水平荷
载,横向风荷载或横向地震作用,部分墙体和墙梁的自重以及柱上的设备等荷载)都是通过横向排架传给基础、再传到地基中去。(√ )
8.伸缩缝从基础顶面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留出一定宽度的缝隙,当温度变化时,结构可自由地变形,防止房屋开裂。(√ )
9.有檩屋盖体系由小型屋面板、檩条、屋架和屋盖支撑组成,该体系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刚度,适用于大中型单层厂房。(× )
10.单层厂房排架柱内力组合时的控制截面应为上柱的底部截面、牛腿的顶部面和下柱的顶部截面。(× )
11.横向框架承重体系及的结构中梁的刚度比较大,有利于提高房屋的横向侧移刚度。由于横向跨度小于纵向,故而楼板的跨度较为经济合理。(√ )
12.民用框架结构房屋常用的柱网尺寸一般在6~9米之间,工业建筑的柱网尺寸一般在6~12米之间。(√ )
13.现浇式框架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比较广泛。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较大。(√ )
14.采用分层法进行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可近似地按无侧移框架进行分析。(√ )
15.框架结构中,如果柱上下端转角相同,反弯点就在柱高的中央;如果柱上下端转角不同,则反弯点偏向转角较大的一端,亦即偏向约束刚度较小的一端。(√ )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
1. 肋形楼盖荷载传递的途径是板→主梁→次梁→柱或墙→基础→地基。(× )
2.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不能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内力,只能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 )
3. 对于多跨连续梁结构,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同时两侧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
4. 钢筋混凝土静定结构“破坏”的标志不是某个截面的“屈服”(出现塑性铰),而是形成几何不变体系。(× )
5.钢筋混凝土楼梯按结构受力状态可分为梁式、板式、折板悬挑式和螺旋式,前两种属于空间受力体系;后两种属于平面受力体系。(× )
6.一般单层厂房中,横向排架是主要承重结构,屋架、吊车梁、柱和基础是主要承重构件。(√ )
7.厂房支撑体系是连系屋架、柱等构件,使其构成厂房空间整体,保证整体刚性和结构几何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
8.通常所说的单层厂房结构的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
9.无檩屋盖的刚度和整体性较差,一般用于非保温区的小型车间和山区建筑中。(× )
10.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托架、天窗架属于屋盖结构体系。屋盖结构分无檩屋盖和有檩屋盖两种。(√ )
11.混合承重体系的优点是有利于抵抗来自纵横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 )
12.沉降缝的宽度一般为50毫米以上,从基础开始一直沿房屋的高将结构分开。(√ )
13.框架结构的近似手算方法包括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分层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
14.采用调整框架柱的线刚度来考虑支座转动的影响,其方法是:(1)除底层以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0.9的折减系数;(2)除底层以外其他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为1/3。(√ )
15.框架结构中,若某层柱的上、下横梁线刚度不同,则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将向横梁刚度较小的一侧偏移。(√ )
一、单向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将选择结果填入括弧)
1.塑性铰与理想铰的主要区别是:(C)。
A.塑性铰不能转动,而理想铰可在两个方向做无限的转动
B.理想铰集中于一点,故只能承受一定数值的弯矩,而塑性铰可承受较大的弯矩
C.塑性铰是单向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做有限的转动,转动的大小受材料极限变形的限制
D.塑性铰集中于一点,而理想铰形成在一小段局部变形较大的区域
2.按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和次梁的内力时,采用折算荷载的原因是(A )。
A.修正因忽略次梁抗扭刚度而产生的误差
B.考虑在计算简图中取支座中点间距为跨长
C.考虑板和次梁荷载的随机性
D.考虑板和次梁施工尺寸的误差
3.如下四个简图中,(C )图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4.如图所示的四种受弯构件的正截面,(D )种截面的塑性转动能力最大。
5.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考虑,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破坏标志是(B )。
A.某截面钢筋屈服 B.整个梁成为可变体系
C.出现第一个塑性铰 D.某截面出现裂缝
6.四等跨连续梁,为使跨中支座截面出现最大负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B )。
A.2、4跨 B.2、3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