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块和岩体的地质特征概述岩体与岩块本质的区别
岩块和岩体的地质特征概述岩体与岩块本质的区别
第二章岩块和岩体的地质特征
第一节概述
岩体与岩块本质的区别:
①岩体中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结构面;
②不同于自重应力(场)的天然应力场和地下水。
第二节岩块
一、岩块的物质组成(substance composition)
1.岩块(rock or rock block)
指不含显著结构面的岩石块体,是构成岩体的最小岩石单元。
国内外,有些学者又称为结构体(structural element)、岩石材料(rock material)及完整岩石(intact rock)等等。
2.岩石(rock)
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含结晶和非结晶的)集合体。
3.岩块的力学性质
一般取决于组成岩块的矿物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造岩矿物五大类:含氧盐、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自然元素。
其中,含氧盐中的硅酸盐、碳酸盐及氧化物类矿物最常见,构成99.9%的岩石。
(1)硅酸盐类矿物:长石、辉石、角闪石、橄榄石及云母和粘土矿物等。
①长石、辉石、角闪石和橄榄石,硬度大,呈粒、柱状晶形,如含此类矿物多的岩石:花岗岩、闪长岩及玄武岩等,强度高,抗变形性能好。多生成于高温环境,易风化成高岭石、水云母等,无以橄榄石的基性斜长石等抗风化能力最差,长石、角闪石次之。
②粘土矿物:属层状硅酸盐类矿物,主要有高岭石、水云母(伊利石)和蒙脱石三类,具薄片状或鳞片状构造,硬度小。含此类矿物多的岩石如粘土岩、粘土质岩,物理力学性质差,并具有不同程度的胀缩性。(2)碳酸盐类矿物
是石灰岩和白云岩类的主要造岩矿物。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取决于岩石中CaCO3及酸不溶物的含量。CaCO3含量↑,如纯灰岩、白云岩等强度高,抗变形和抗风化性能比较好;
泥质含量↑,如泥质灰岩、泥灰岩等,力学性质较差;
硅质含量↑,岩石性质将娈好。
碳酸盐类岩体中,常发育岩溶现象。
(3)氧化物类矿物
以石英最常见,是地壳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
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石英↑,岩块的强度和抗变形性能明显增强。
4.岩块的矿物组成与岩石的成因及类型密切相关
(1)岩浆岩:多以硬度大的粒柱状硅酸盐、石英等矿物为主,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很好。
(2)沉积岩:粗碎屑岩如砂砾岩等,力学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结物成分及其类型;细碎屑岩如页岩、泥岩等,多以片状的粘土矿物为主,力学性质一般很差。
(3)变质岩:与母岩类型及变质程度有关。
浅变质岩如千枚岩、板岩等,多含片状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及粘土矿物等),岩块力学性质较差。
深变质岩如片麻岩、混合岩、石英岩等,多以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角闪石等)为主,力学性质好。
二、岩块的结构与构造(structure and construct)
1.岩块的结构(岩石结构)
指岩石中矿物(及岩屑)颗粒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结构连结特点及岩石中的微结构面(即内部缺陷)。
二者对岩块(石)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
(1)岩石中结构连结的类型有两种:
①结晶连结(crystal connect)
如岩浆岩、大部分变质岩及部分沉积岩。
②胶结连结(cementing connect)
如沉积碎屑岩、部分粘土岩,其强度主要取决于胶结物及胶结类型。
从胶结物来看,硅质胶结的岩石(块)强度最高,铁质、钙质胶结次之,泥质胶结强度最低,且抗水性差。从胶结类型来看,基底式胶结(a)强度最高,孔隙式胶结(c)次之,接触式胶结(b)最低,见图2.1。
图2.1 碎屑岩胶结类型
(2)微结构面
指存在于矿物颗粒内部或颗粒之间的软弱面或缺陷(空隙),包括矿物解理、晶格缺陷、粒间空隙、微裂隙、微层面及片理面、片麻理面等。
降低岩块的强度,导致岩块力学性质的明显各向异性。
2.岩块的构造
指矿物集合体之间及其与其它组分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
如岩浆岩中的流线、流面构造,沉积岩中的微层状构造,变质岩中的片状构造及其定向构造等等。
三、岩块的风化程度(weathering extent)
风化程度↑,岩块的空隙率和变形随之增大,强度降低,渗透性加大。
如:花岗岩类岩石→破裂→雨水中的H2CO3分解→H2CO3与长石、云母、角闪石等矿物作用→Fe、Mg、K、Na等可溶盐析出与游离SiO2被地下水带走→岩屑、粘土物质和石英颗粒留于原地。
1.定性指标:颜、矿物蚀变(ablation)程度、破碎程度及开挖锤击技术特征等。
2.定量指标:
(1)风化空隙率指标(Iw)(Hamral,1961):
快速浸水后风化岩块吸入水的质量与干燥岩块质量之比。
(2)波速指标(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表A.0.3,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波速比(Kv):风化系数(Kf):
其中:Vcp、Vrp分别为风化岩块和新鲜岩块的纵波速度(m/s);
、分别为风化岩块和新鲜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第三节结构面
结构面(structural plane):指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
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宏观地质界面或带。
“不连续面(discontinuities)或节理(joint)”
一、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1)地质成因类型
原生结构面: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
(包括沉积结构面如层理面、软弱夹层、沉积间断面和不整合面;岩浆结构面;变质结构面)
构造结构面:断层、节理、劈理和层间错动面等。
次生结构面:如卸荷、风化裂隙和次生夹泥和泥化夹层等。
(2)力学成因类型
剪性结构面:剪应力引起,如逆断层、平移断层以及多数正断层。
连续性好,面较平直,延伸较长并有擦痕镜面等现象发育。
张性结构面:拉应力引起。如羽毛状张裂面、纵张及横张破裂面、岩浆岩中的冷凝节理等。
张开度大、连续性差、形态不规则、面粗糙,起伏度大及破碎带较宽等特征。其构造岩多为角砾岩,易被充填。含水丰富,导水性强。
二、结构面的规模及分级
(1)按结构面延伸长度、切割深度、破碎带宽度及其力学效应,可将结构面分为如下5级,见表2-1:(2)从工程地质测绘观点来看,可分为两大类:
表2-1 结构面分级及其特性
级序分级依据地质类型力学属性对岩体稳定性的作用
Ⅰ级延伸数km至数十km以上,破碎带宽约数米至数十米以上。大断层,
区域性断层。属于软弱结构面,构成独立的力学介质单元。影响区域稳定性,山体稳定性。
Ⅱ级延伸数百米至数千米,破碎带宽约数十厘米至数米。较大的断层、层间错动、不整合面及原生软弱夹层等。属于软弱结构面,形成块裂边界。控制工程区的山体稳定性或岩体稳定性。
Ⅲ级延伸数十米至数百米,宽度数厘米至1m左右。各种类型的断层、区域性节理、层面及层间错动带等。多数属于坚硬结构面,少数属软弱结构面。影响或控制工程岩体如地下洞室围岩及边坡岩体的稳定性。
Ⅳ级延伸数十厘米至20~30m,宽度为零至数厘米不等,统计结构面。节理、层面、次生裂隙、小断层、片理、劈理、卸荷裂隙、风化裂隙等。坚硬结构面。影响岩体的完整性和力学性质,是岩体分类及岩体结构研究的基础。
及的结构Ⅴ级连续性差,刚性接触的细小或隐微裂面,统计结构面。隐节理、微层面、微裂隙和线理等。硬性(坚硬)结构面。分布随机,降低岩块强度,是岩块力学性质效应基础。
注:结构面内夹有软弱物质者属于软弱结构面,无充填者则属于坚硬结构面。
三、结构面特征及其对岩体性质的影响
主要就Ⅳ级结构面进行讨论。(数十厘米至20~30m,宽度为0至数厘米)
1.产状(结构面与σ1间的关系控制着岩体的破坏机理与强度)
图2.2 结构面产状对破坏机理的影响示意图
(a)结构面与最大主平面的夹角β为锐角,岩体滑动破坏;
(b)当β=0时,横切结构面产生剪断岩体破坏;
(c)当β=90°时,平行结构面的劈裂拉张破坏。
σ1-σ3=2(cj+σ3tgφj)/[(1-tgφjctgβ)sin2β],
式中:cj、φj分别为结构面的粘聚力和磨擦角。
2.连续性
反映结构面的贯通程度。用线连续性系数(k1)、迹长和面连续性系数(k2)表示。
图2.3 结构面的连续性系数计算图示
3.密度
反映结构面发育的密集程度,常用线密度(kd)和间距表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