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如何进行限额设计
一、限额设计概念
按照投资或造价的限额进行满足技术要求的设计。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下一阶段按照上一阶段的投资或造价限额达到设计技术要求;另一方面是局部按设定投资或造价限额达到设计技术要求。
二、限额三指标
限额设计的指标一般分为三类,硬性指标、经济型技术指标和柔性指标。
硬性指标:满足现行国家规范及标准、设计任务书、合同约定的参数要求,设计需依规选择,不得突破。
经济性技术指标:是为保证设计成果的经济性而制定的技术上不应突破的限制值,如单位建筑面积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等指标。应重视限额设计指标的合理性,指标设置的过低设计难以实现,指标设置的过于宽松则会失去限额设计的意义。
柔性指标:即依据业主对美观性、功能性等重点诉求,为保证客户满意度,提供高性价比建筑产品,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的参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限额设计两阶段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一般采用两级限额设计原则。首先确定一级限额控制指标(项目总投资、各单项工程投资限额),然后分解到二级限额控制指标(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投资限额)。
以经济性技术指标及造价指标作为基本导向,根据项目可研报告
/批复、设计任务书、投资估算、类似案例参考及相关行业技术经济标准等,结合施工单位诉求及项目初步设计进度计划,分区域、分单体,逐级对经济指标进行讨论、核算、确定,制定项目一级限额控制指标。
基于一级限额控制指标,结合项目初步设计深化情况,对一级限额控制指标进行深化及调整,分专业制定二级限额控制指标,从而达到管理项目造价及指导设计开展的目的。
四、限额设计四原则
(1)目标合理:合理的限额设计指标是实现造价有效控制的前提。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过程中,后一阶段均以前一阶段批准的投资额为控制目标,后一阶段的工作要保证前一阶段的造价目标不被突破。限额设计目标应随着建设项目各设计阶段的深入而由粗到细分阶段设置、由粗略到准确逐步推进。从项目前期开始,就要注重目标值的合理性。目标值的设定应切实可行并尽可能具体,以便将任务分派到专业/个人,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2)全程控制: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贯穿于项目开发建设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而不只是项目设计阶段。从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造价人员应根据各阶段项目的具体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造价,如参与项目前期定位;设计阶段协助设计团队梳理影响项目造价的因素,参与方案比选优化;施工过程中参与审核设计变更,根据项目进度、设计变更等调整概预算,动态管控项目投资;收集项目预算、结算资料进行对
比分析、反馈总结等。
(3)全员参与:充分调动所有项目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参与到造价控活动中来,强化各部门、各单位的横向联系和沟通,以便于集思广益,为实现限额目标创造有利条件。比如总包单位可以为设计图纸的可施工性提供意见和建议,以避免施工阶段的变更带来的造价增加;专项设计提前介入,合理设计项目的功能布置和流程设置,避免后期返工;提前确定物资设备厂家,在设计阶段确定设备参数并入图,也避免了后期设备重新选型造成的设计变更和返工。
(4)技术经济结合:项目设计过程中应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各方应对实现同一功能的多个设计方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择优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行、便于施工的方案,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和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
五、限额设计的方法
在工程设计阶段,做好技术与经济的统一是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的首要环节,既要反对片面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工程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脱离国情的倾向。各方应密切配合,严格按照限额指标要求,在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上下功夫。工程和造价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及时地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比较,反馈信息,能动地影响设计。
(1)强化标准设计:设计是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的全面安排,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规划的过程。利用设计标准规范
进行设计有利于降低投资、缩短工期。
(2)运用价值工程:价值工程的宗旨是提高项目的价值,即提高对象的功能与费用之比。它着眼于项目寿命周期成本的降低,以功能分析为核心,综合运用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数据,通过各经济技术部门及管理部门(如商务管理部、设计团队、总分包单位等)的协作配合而进行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在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不仅有助于方案比选优化,还可以通过项目功能及造价的分析,使设计团队更准确地了解业主需求、项目各项功能的比重及各部分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综合考虑项目各参与方建议。
(3)采用专项限额:专项设计纳入限额设计。对于分包的人防工程、幕墙工程、智能化工程、体育专
项、舞台、景观绿化、泛光等专项设计,在分析项目资料及需求的基础上与专项设计单位沟通,根据项目情况确定合理的限额经济指标或含量指标,依据限额指标控制后续的设计概/预算造价及施工成本。
(4)考虑施工方案:建筑工程由于其特殊性,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大,施工比较复杂,设计方案的不同对施工方案的选择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设计阶段必须对现场做详尽调查,尽可能多的考虑各种影响施工和设计的因素。在比选设计方案时,结合现场情况考虑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尽量避免施工阶段变更设计方案。
(5)前置采购策划:设计阶段采购前置,做好物资设备的深化设计工作,避免因设备变更引起的设计及造价变更。
组织设计单位编写采购文件、编写招标或询价文件的技术部分,组织参与技术评标,编写技术协议,确认供货厂商提供的资料,协助采购经理处理设备材料制造过程中设计及技术问题,参加关键设备材料验收。
依托战略合作,提前确定物资设备厂家,利用厂家技术优势,协助设计院进行参数优化及深化设计工作,最终确定设备参数并入图,不但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也避免了后期设备重新选型造成的设计变更和返工。对于大型设备采购,应根据限额设计指标进行定位,提前与发包人、设计单位确定品牌档次参数,引导发包人择优选择。
(6)控制设计变更:
受当地新政策的影响导致的设计变更,应提前反馈给业主,对变更部分及时签订新合同或者做好签证,降低风险。
涉及到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流程或设计方案的重大变更时,应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核,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防止不合理的设计变更造成工程造价的提高。
加强对施工图设计质量的管控,在施工之前解决设计暴露的相关问题。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采用先算账、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以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7)建指标数据库
工程造价管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项目繁杂、标准不一、经费和人员缺乏等诸多原因,使工程造价资料积累相关体系不完善,造成编制设计概算时缺乏有利的参考依据,报价偏离实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