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扶贫模式中的陕西品牌
与君歌大结局作者:***
来源:《新西部》2019年第01期
易地搬迁是脱贫攻坚实施“五个一批”解决方案之一。
“十三五”期间,陕西坚持以集中安置为主,鼓励进城入镇,实施社区化、融合式安置。
目前,已有50.9万搬迁人口喜迁新居,占易地搬迁总量95.45万的53.3%。其中,47万人在安置社区附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这一安置方式,不仅有效助推了新型城镇化,催生了“社区工厂”等新兴业态的形成和发展,还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初步呈现“一举多赢”的溢出效应。
2018年10月11日上午,在陕西省扶贫办、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陕西省2018年脱贫攻坚情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移民搬迁办公布了易地搬迁工作的进展情况。
据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移民办副主任秦福安介绍,陕西省自然资源厅自2016年5月起负责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截至2018年8月底,已开工28.45万套95.45万人,开工率100%;竣工25.14万套84.47万人,竣工率88.50%;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入住15.96万户54.92万人,入住率57.54%;实际入住9.8万户32.68万人,实际入住率为34.24%,2018年年底基本完成安置房的建设任务。
陕西省集中安置点由2016年的4265个调整到2390个,安置点平均安置规模由377人提高到662人,集中安置率由60.16%提高到90.73%,其中,城镇安置率达到64.72%。据介绍,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坚持以集中安置为主,鼓励进城入镇,实施社区化、融合式安
置,探索了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易地扶贫搬迁路子。
国家发改委多次推介陕西省“五个三”工作法、“三精”工作模式;2016、2017连续两年陕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考核居全国第一方阵;陕西省连续四次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和论坛上交流工作经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对陕西省易地扶贫搬迁作出肯定性重要批示,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已成为一个重要品牌。
农民进城入镇变市民
靖边县“十三五”期间搬迁任务为2022户7520人,目前共有1849户6770人房屋分配到户,并交付钥匙。
为促进城乡一体化,靖边县易地扶贫搬迁全部为集中安置,5处集中安置点只有一个是在乡镇新建。
靖边县海则畔移民二区位于县城东4公里,靠近县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是立足县情实际建设的一个集城市化、工业化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市移民社区。社区总占地面积2288亩,其中建设用地1800亩,基础设施用地488亩。自2011年减压的方法
8月启动建设以来,社区已完成投资5.2亿元;“十二五”期间已安置移民966户;“十三五”期间,已安置贫困户968户、避灾户11户。社区选址具有进城入镇、靠近园区景区的特点,房型结构坚持够用、适用,每户水、电、气实行独户单表,以便于管理。
海则畔移民二区按照“一带两轴三区多点”布局,“一带”为沿移民大道南北两侧的商业服务带,“两轴”为串接东西曲线型人工景观轴和由北至南的入口景观轴,“三区”是移民大道南侧由西向东的三个移民小区,“多点”是散布在场地中的小区景观和组团绿化中心。社区紧临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中小学、医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配套服务设施同步跟进,变电站、天然气加压站、公共车站点、幼儿园、临时供水和雨污水排放系统全部投入使用,硬件设施完善。
为让移民有业可就,靖边县成立了秦靖移民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协调安排公益性岗位91个,300个保洁员岗位全部面向移民户招聘;该公司在海则畔移民二区打造了移民户创业就业基地,已完成低产林改造600亩,含绿化苗木花卉、经济林采摘等,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个,产生的经济收益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可参与分红;公司计划从海则畔移民二区出发,经五台森林公园东侧,打造一条连接小河革命旧址、龙洲丹霞地貌旅游景点的旅游
专线,届时将投资1600万元,在海则畔移民二区B区打造吃、住、娱为主线的陕北文脉主题体验风情一街,以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为贫困户搭建致富平台;投资400万建设劳动密集型社区工厂,为有实力的企业免费提供厂房,以吸引搬迁户进厂打工;以靖边职教中心为依托,成立了移民劳动力培训服务中心,对移民户进行长期无偿的专业培训,目前,有49户自主创业,2078人通过劳动技能培训有了务工收入。
沈阳中国旅行社 海则畔移民小区已成为靖边县的一个重要组团,其安置规模近1万人。也就是说,这些人搬迁进县城,其农民身份相应发生转变,成为了市民,实现了“把易地扶贫搬迁和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一举双赢”的效果。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中段,总人口30.26万人。境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十二五”搬迁了1.2万多户4.3万多人,“十三五”还有8300多户2.8万多人需要通过搬迁解决脱贫难题。镇安县深居大秦岭深处,依山而居,其生态和农业承载能力十分有限,众因山而贫、因水而困,要拔穷根,首先就要挪穷窝,告别土地贫乏、条件艰苦、信息闭塞的环境。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
沿着镇安县城往西,一直通往云盖寺的镇云大道西头,是移民搬迁社区云盖花园小区。
这个小区可容纳4000户搬迁户。小区北侧是县上的中小企业孵化园,拥有18家企业,招录了600多名搬迁众入园务工;小区西侧是有名的云盖寺古街,周边有不少农家乐,吸纳了搬迁众就近帮厨。社区就有物业公司,住在这里的居民,水电费,医疗、养老保险都能在社区物业公司解决,不用再往返老村子。刚来时居民互相介绍,习惯说自己是某某村的,如今都改为住的楼号和单元号了。社区居民在融合,县城也在融合中拓展。镇云大道附近,县第三幼儿园、县第三中学、县妇女儿童保健院等建筑物拔地而起,这里正在成为镇安县城的副中心。
农业规模经营园区化
卖油翁文言文翻译 2018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扶贫日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上,白河县委书记陈晖以《抓好易地搬迁助力脱贫攻坚》为题作了主旨发言。11月,陕西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在白河县进行现场观摩。国家发改委在《“十三五”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策指引》(第35期)印发专刊,向全国推广白河易地扶贫搬迁六大提升行动。易地扶贫搬迁的“白河样板”从陕西走向了全国。
白河县是陕西省自然条件最差的县之一,“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土无三寸厚,地
无百亩平”,是白河县自然风貌的真实写照。“十三五”期间,白河要将10726户、33293人搬迁到浅丘川道上。为有效推动移民搬迁工作,白河县探索出“工商企业下乡建设、外出能人返乡建设、村组干部带头建设、搬迁众自主建设”等多种建设模式。
创业能人刘和兴联合三位企业家,在其家乡仓上镇天宝村投资1.5亿元流转土地6000亩,建起了省级家业示范农业园区,并在山下建起了裴家社区,集中安置山上搬迁农民89户,给搬迁户提供园区打工岗位,形成“山上园区,山下社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天宝模式。
白河县仓上镇天宝村距县城80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442户1885人。境内山大、沟深、坡陡,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滞后。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后,很多土地被撂荒弃种,居住在山上的众迫切盼望改变生存条件。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民营企业兴达公司征求农户意见并达成协议,将这些效益较低的山林一次性连片流转过来,按照“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依托土地整理、水保治理等项目补助,对流转土地进行开发整理,修建水平石坎梯地。目前,流转土地及耕地6008亩,整理土地2000亩。
土地流转完成后,兴达公司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6000亩山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当地自然资源、市场营销、科技示范等多重因素后,编制《天宝村现代特农业示范园规划》。
兴达公司组建了由公司控股、农户参股的天宝农业开发公司,专门负责山上现代农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根据园区总体建设规划,按照“企业化经营、公司化生产”的方式,用工业的理念建设农业园区,以市场的理念经营农业园区,成立了种植业工作组、养殖业工作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推进项目区域化、品种市场化、数量专业化、产品品牌化,探索山地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按照“猪-沼-园”的循环农业建设思路,建设设施大棚200亩,种植各类杂粮、油料作物600亩,茶叶200亩,水果300亩,培育木瓜、银杏、三红紫薇等园林苗木800亩,建设标准化猪舍6800平方米,鸡舍1200平方米,存栏种猪130头,育肥猪800余头,仔猪300余头,养殖乌鸡5000羽,蛋鸡20000羽。
目前,园区已建成畜牧养殖示范区、林业产业示范区、设施农业示范区和中药材示范区等功能区和中型沼气工程。注册“绿华天宝”商标,有5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所产的鸡蛋检测到硒含量达到15.3ug/100g,蔬菜、小杂粮等农产品也检测出富含硒元素,园区生
武汉旅游景点大全产的农产品都属于富硒农产品,并建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力度,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效益。为加大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研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园区现已成立了专家大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安康市农科所等科研单位签订了科研战略协议,集研发富硒蔬菜、富硒葵花油、富硒杂粮、富硒鸡蛋、甜杆酒等农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
目前,天宝产业园区已发展成为以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常年吸收150余人就地就业,现已精准带动83户350余人的贫困户发展产业,通过土地流转、进园区务工、回收农产品等帮扶措施,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山地资源统一流转后,县委、县政府结合陕南移民搬迁政策,组织兴达公司在位于山脚下的裴家村二组征用河灘地作为社区建设用地,建设裴家社区。由政府负责总体规划,协调征地拆迁,捆绑部门项目资金,配套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路桥、水电、排污、硬化、亮化、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兴达公司负责投资征地拆迁、建房的资金垫付,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剔除政府项目投资后,以成本价安排给迁移农户。
在社区管理上,裴家社区实行“以房管人”的户口登记制,凡是搬进裴家社区的众,由当地派出所按实有人口、实有住所登记后,颁发一本居住薄,居住薄上明确原籍和现址的管理权利和义务,按照“社区管理房和人,原籍管理地和林”要求,划分两地管理职责,落实管理义务,以“人”为主的服务事项归社区管理,以“地”为主的服务事项归天宝村管理。同时,将新建的社区从原裴家村中分离出来,隶属镇党委、政府直接管理。社区成立党支部、居委会、监委会三套领导班子和社区物业公司,坚持以社区服务中心为阵地,以满足众生产生活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社区众的现实问题为目的,为其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生产生活、医疗健康、证件代办、文体休闲、矛盾调处等各项管理服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