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答案
历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案
2019全国1卷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
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参考答案
①外貌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②语言动作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
③对比衬托。禹及其随员与同众大员的对比中,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富有历史韵味;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使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2019全国2卷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参考答案
①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语言描写。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侧面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9.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自然切入故事情节,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
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文章以苗圃切入,也由苗圃结束故事,所以情节都围绕苗圃展
开。
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2019全国3卷《到梨花屯去》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6分)
参考答案
①渲染气氛。文中描写了农村包谷青葱,初夏山野透露出旺盛的生命力,渲染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②交代环境背景。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背景,也流露出时代气息。
③衬托人物心理。一路上景物氛围的变化衬托了两个人物的心理心情的变化。比如描写一条小水沟欢快的流淌着写出了二人心情的愉悦。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参考答案
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听了老人的话知道沟已经被填平,老人的话触动了他们,使他们陷入沉思。
第二问:1.首尾呼应。小说首尾两度写到沉默,在结构上相呼应,结构严谨完整。
        2.深化主题。两次强调了二人“沉默”,写出了二人对以前的反思以及对农村蓬勃发展的沉思
2020全国1卷《越野滑雪》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参考答案] 
①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乔治要着急回学校,而乔治特别尼克特别不舍,希望能和乔治再次滑雪。
②失望惆怅。两人意识到可能没有计划再滑雪,心情低落无奈。
③能够再次滑雪的强烈的愿望,两人多次约定以后一起滑雪,非常渴望再见面。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参考答案]
1.情节安排:小说的情节只有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两个片段,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想象出其背后着更为丰富的内容,
这是“冰山理论”没有露出水面的部分。
2.效果: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读者思考想象。
2020全国2卷《书匠》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
C.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D.“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稀见典籍,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
8.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距老董初次来此地已过去30年,老董不免有沧桑之感。
②.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之情。故人已不在,老董带故人的孙子来到此地,感念故人。
③.深沉欣慰。老董追忆30年职业历程,能够带老馆长的后人告慰已故之人,内心既沉重又感欣慰。
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敢于叫板权威。以“不遇良将,宁存故物”反对专家将整页书皮换掉的主张。
②反复试验,精益求精。为染出蓝绢,反复进行研究试验,终于完成工作。
③有职业操守。老董不求名利,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尊重行业规矩,恪守职业道德。
2020全国3卷《记忆里的光》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 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的“说”了出来。
C. 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务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2021年立秋准确时间几点几分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8.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
2.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
3.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参考答案
1.“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围绕这一核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
2.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王超杰说话多是“笑道”,唱的戏词则是“珠泪洒下” “两泪汪”,这种细节写出了他当时的处境与心态。
B.杨成岳当着张小武的面,把重金买到的六件瓷盘掸落地上,这一转折将故事推向高潮,也使杨成岳形象更为饱满。
C.小说语言比较独特,用语考究,古朴典雅,对话不用日常口语,有种舞台味道,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
D. 小说从立秋这天的知了鸣叫写起,以“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收尾,借秋意加深来传达人世的苍凉之感。
8.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6 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