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卷增刊气象研究与应用Vol.41S 2020年12月JOURNAL OF METE()R()L()(;I(:\I.RESEARCH AM)APPLICATION Dec.2020
文章编号:1673-8411(2020)S-0065-03
2020年6月上旬柳城县连续性暴雨气象服务案例分析
陆霞,陈梦泉,王柱邦
(柳城县气象局.广西柳州545299)
摘要:对柳城县2020年6月2H-I0日连续性暴雨过程气象服务T.作成绩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就提高公共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水卩及改进操作流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达到最大的减灾防灾效益
关键词:连续性暴雨;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柳城县
中图分类号:P49文献标识码:A
柳城县位于广西中北部,是一个低丘谷地与岩溶低山交错的半丘陵地区融江河流将县境划为东两两大块陈部为丘陵和山地,西部为岩溶石山和丘陵交错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气象灾害较为频繁的地区之
一,每年均有暴雨洪涝、干旱、低温冷害(霜冻、冰冻、倒春寒、寒潮)、雷雨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发生。灾害性种类繁多且频发,尤其暴雨洪涝最为显著。
暴雨洪涝是指由一次短时或连续的强降雨过程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城乡和低洼土地,造成农业、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严重的洪涝还会引起江河水位暴涨,淹没农田,冲毁道路和房屋,给工业、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暴雨洪涝对柳城县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发生频率最高,造成损失也是最重的气象灾害“以2020年6月2H-10日连续性暴雨过程为例,对柳城县气象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效益分析,为今后更好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1天气概况及灾情
受高空槽、切层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 2020年6月2日8时一1()日08时,柳城县出现了三轮强降雨天气过程,过程累积雨量300~500m.n有16个站.累积雨量500~7()0inm有6个站,最大雨量出现在凉水山林场站(698.2mm)期间6月5日降雨量最大.日雨量M50.0mm有30站,三100.0mm有24站&250mm有2站,强降雨主要出现在中部、北部乡镇,最大雨量出现在大埔镇凉水山林场282.4mm,小时最大雨量出现在六塘镇三界村85.9mm
根据柳城县应急管理局提供的信息,此次连续性暴雨天气造成全县58537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7587人.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4551.87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017.52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5885.71hnr,
其中成灾面积2967.24hm2,绝收面积91.6hm2,毁坏耕地面积69hm2o房屋倒塌及损毁101间.冲毁普通公路基约1km、冲毁路面约I.46km.损毁涵洞2道
2服务开展情况
2.1公共气象服务开展情况
柳城县气象台充分利用党政OA办公网、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和短信平台发布强降雨预报信息,借助广播电台、新媒体等方式发布强降雨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提醒公众注意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洪涝、城乡积涝以及山洪、地质等灾害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覆盖面广、获取更为便捷.受到社会公众一致好评。
2.2决策气象服务开展情况
2020年6月2日15时柳城县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IV级级应急响应命令,2020年6月4日12时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IV级应急响应提升为皿级应急响应2020年6月7日9时将ID级应急响应提升重大气象灾害(暴雨)D级应急响应.
收稿日期:2020-09-23
作者简介:陆¢(1975-),女,广西来宾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E-mail ***************
66气象研究与应用增刊
2020年6月10日17时00分将H级应急响应调整为IV级应急响应柳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2020年6月5日2时启动了防洪II[级应急响应
针对此次暴雨过程,柳城县气象局提前谋划,主动服务6月2日17时制作《柳城县-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020002-未来一周有三轮强降雨致灾风险高》,6月4日15时制作发布《柳城县-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020003-今天夜间开始我县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需加强范》,6月6日12时发布《柳城县-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020004-未来几天我县仍有大范围持续强降雨,致灾风险进一步加大》,并3次启动重大气象信息报告党政主要负责人制度,暴雨过程期间.柳城县气象台密切监测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共30次,其中暴雨橙10次,暴雨红5次,大风蓝3次,雷电黄12次预警信号发布后,视降雨发展情况逐小时或3h—次以短信、电话、等方式汇报雨量实况26次,让决策者第一时间了解最新雨情信息和未来天气变化趋势预测.预警信息成了防汛抢险救灾的“指挥棒”,服务效果显著:
3效益评估
3.1公共服务效果
为了给政府和相关部门争取预防暴雨灾害和应急抢险工作的时间,柳城县气象局实行降雨量“一时一报”,
滚动发布雨情快报、未来天气趋势预测及相应防范措施建议;为更有针对性地根据降雨预报落区,多次“靶向”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及时叫应县党政领导、乡镇党政领导和乡村气象信息员,提醒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防御提升预警传播的时效性.真正做到气象信息“发得出、送得到、叫得应”。
3.2决策服务效果
暴雨过程期间,柳城县气象台密切监测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初次建立了3h降雨预报预警机制,进一步提高决策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连续性.主动当好各级党政部门的防灾抗灾决策参谋政府和有关部门有效联动.结合当地实际,精准组织人员安全转移,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大规模转移成本,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此次暴雨过程,气象部门气象服务积极主动、预报预警提前准确发布、防御措施到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预报预警服务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fi o
3.3社会评价
根据应急、水利、国土等部门和社会公众反馈,本次强降雨过程,气象部门预报准确、预警提前、服务主动,为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科学应对此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可靠依据,得到了县委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一致认可:
4应对措施
本次暴雨过程,柳城县气象局提前三天准确发布强降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信息专报,不仅为公众出行、企业生产等社会活动提供便利,更为各级政府统筹防灾救灾、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4.1精准预报是基础,提前预警是关键
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准确及时发布预报预警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适时合理调整应急响应和预警级别.第一时间准确发布预警信号,大大减轻人民众财产损失。
4.2加强部门间应急联动,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一是健全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完善应急预案是关键;二是气象部门加强天气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充分发挥“消息树”作用;三是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强化部门间协同联动,利用气象信息做好各项应急救援工作,力保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实现雨情、灾情等相关信息共享「根据需要部门间联合开展灾害损失评估,从而有效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和处置能力:
4.3通畅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气象部门在通过、显示屏、预警大喇叭、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同时,需要加强与通信部门
通力合作.确保传播渠道畅通,真正解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灾害损失。
4.4加强宣传,全面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各单位充分利用、微博、手机短信、大喇叭、宣传板报等方式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努力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5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5.1预报服务不足之处
在预报出现偏差较大或不确定的情况下,决策气象服务如何开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5.2预报时效服务效果不明显
县级综合业务员对于暴雨影响范围和时间把握
第41卷陆霞.陈妙泉.王柱邦:2020年6丿]I:旬柳城县连续性暴雨气象服务案例分析67
不够梢准,尤其把握降水落区、量级以及影响时段难度较大,降低了决策气象服务的超前性。
5.3专业气象预报人才短缺
目前县级气象部门缺乏专门的气象预报预警专业技术人才,气象服务能力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加大人才引进。
参考文献:
[1]陈朝晖,李春梅.姜翠文,等.湖南浏阳“5.13”大暴雨过
程气象服务案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508-5509.
[2]罗永祥,杨军,王祥.等.做好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的
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6.37(增刊H):152-154.
[3]黄桂珍,尤明双.提升县级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几点思
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2):104-106.天气预警级别
[4]张欣,林丽春.富川县一次暴雨过程气象服务案例分析
[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7,38(4):45-47.
[5]吴益平.新形势下发展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1):101-104.
(上接第57页)
对病虫害的影响.积极推广抗病虫害品种.对病虫害进行科学综合防治,尽量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丁亦鑫.(2020年8月24日)[2020年8月29日].《中
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我国生态气候总体趋好
[EB/OL].littp://env.people/n1/2020/0824/
cl010-********.html.
[2]何洁琳,谢敏,黄卓,等.广西气候变化事实[J].气象研究
与应用,2016,37(3):11-15.
[3]何洁琳•陆甲,李艳兰,等.百气候变化特征及城市适
应策略建议[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9,40(1):34-37. [4]吴绍洪,赵东升.中国气候变化影响、风险与适应研究新
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6)=1-9. [5]翟盘茂,刘静.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
防灾减灾[J].中国工程科学,2012,14(9):55—63,84. [6]刘彦随,刘玉,郭丽英.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及应对策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4):905-
910.
[7]郭佳•张宝林,高聚林,等.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候资
源及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J].北方农业学报,2019,47(1):105-113.
[8]何麒峰,戴雨涵,李明志,等.田东县1954年一2017年
降水气候特征及旱涝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8,39(Sl):34-37.
[9]何麒峰,戴雨涵.何伟,等.田东县气候特征及舒适性分
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3):193-195.
[10]黄雪松,周惠文,黄梅丽,等.广西近50年来气温、降水
气候变化[J]•广西气象,2005,26(4):9-11.
[11]黄桂珍,李莉,匡昭敏.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水稻发育期
变化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11):5-13. [12]白惠,梁平,杨胜忠,等.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
发展趋势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5):47-
49.
[13]钱风魁,王文涛•刘燕华.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
措施与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5):
19-2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