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羊鼻蝇蛆病防治的最佳期
秋冬季是羊鼻蝇蛆病防治的最佳期
羊鼻蝇蛆病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常见而又多发的一种寄生虫病,对养羊业危害极大,死亡率高,给广大的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抓住有利时间进行防治尤为重要。
1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不安、打喷嚏、时常摇头、磨鼻、眼脸浮肿、流泪、食欲减退,日渐消瘦,病羊呼吸困难,流出大量鼻液,初为浆液性,后为黏液和脓性,严重时混有血液。当幼虫进入鼻窦引起发炎,严重时幼虫进入颅腔损伤了脑膜而继发脑膜炎,病羊表现神经失调,头弯向一侧或发生麻痹,病羊常出现旋转运动,最后病羊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因极度衰竭而死亡。
2病原
在每年的晚春初夏幼虫成熟为成虫,到盛夏全部由鼻孔排出,虫体长约1~1.20cm,头大呈球形黄,两复眼小、相距较远,触角球形位于触角窝内;口器退化,胸部有四条断续而不明显的黑纵纹,腹部有银白斑点。
3幼虫
到秋季雌蝇飞向羊进行产幼虫,从羊鼻孔周围进入鼻腔寄生,第一期幼虫呈淡黄白,长约1mm,前端有2个黑口前钩,体表丛生小刺,末端的肛门分左右2叶,后气门很小,呈管状;第二期幼虫呈椭圆形,长20~25mm,体表刺不明显,后气门呈弯肾状;第三期幼虫长30mm,背面拱起,各节上有深棕的横带,腹面扁平,各节前缘有数行小刺,体端前尖,有两个强大的黑前钩,虫体后端齐平,有两个黑后气孔。
4发病时间在西北地区,每年的秋、冬、春季各有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优为严重,因其幼虫进入体内寄生繁殖而导致病羊各项功能破坏,羊机体的抵抗力减退,所以发病及猝死率比较高。
5防治方法
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和羊鼻蝇蛆,系列寄生的特点,以及幼虫的大小,羊的抵抗力等。防治该病以消灭第1期幼虫为主要措施,即每年的11月份为宜,也是切断病原和防治的最佳时期,据临床统计,此时防治治愈率在90%以上。蝇蛆养殖
5.1精制口服、剂量按每千克体重0.12g配成2%溶液灌服。
5.2肌肉注射取精制60g,加95%酒精31ml,在瓷容器内加热溶解后,加入30ml蒸馏水,在加热至60~65 ,待药完全溶解后,加水至总量100ml,经纱布过滤后即可注射,剂量0.50ml/10~20kg,1ml/20~30kg,1.50ml/30~40kg,2ml/40~50kg,50kg以上的用2.50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