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歌曲改编的艺术歌曲
作者:麻晓明
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03期
作者:麻晓明
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03期
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当代中国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古诗、音乐、人声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以声乐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尽显古诗本身语言美、韵律美的同时,也让音乐具有了很深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枫桥夜泊》为例简述了古诗词歌曲的艺术处理技巧。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 改编 枫桥夜泊
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等历史记载即为生动地说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率律和声。”《诗经》中风、雅、颂无不是以乐歌的形式呈现出来,此外与楚辞并称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 “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古诗与歌曲历来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文化血缘。
古诗改编的歌曲 在中国古典文化体系中,诗与乐历来是文人借以言志的重要载体,它在发挥着世人教化意
义的基础之上,还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为文化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诗就是歌,即声诗,古诗词吟往往是诗人进行诗词赏析、抒情、创作的必要形式。《孔颖达疏》对“吟”进行了充分地解释:“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可以说,吟诗与品诗在功能和意义上是对等的。吟诗有三品:其一,品物境;其二,品情境;其三,品意境。这三者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声诗具有很强的历史性,从原始歌谣、诗经、词曲,声诗的发展逐渐呈现出民间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性质,日益成为人们日常审美和文化学习的重要的内容。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便是诗与歌完美集合的产物。这些是在词曲作家的精雕细琢下成为艺术的精品,它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精华,更是对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当代中国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西方艺术歌曲形式作用下,中国古典诗词内容与形式的革新,从而创造了新的音乐形式。古诗、音乐、人声的有机结合向我们展示了古诗本身特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对于音乐本身的传承和创新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表现了中国古诗词特有的意蕴。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许多作曲家根据古诗创作出许多耳熟能详的艺术歌曲,例如,《梅花引》《春江花月夜》《阳关三叠》等,这些作品至今仍具有较高的欣赏、教学以及演唱价值。《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