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唱的音乐教学意义
作者:***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8年第01期
古诗新唱的文化意义
轻吟浅唱,传承民族文化
诗以达意,乐以传情。自古诗歌互为血肉,亲为一家。《尚书》开篇就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记载,这里的诗是一种诗、歌、声、律融为一体的艺术。因此古代诗歌与其说是诗歌不如说是歌诗。而随着文学体裁的演变,诗的音乐性渐渐消退,使得诗歌成为单纯的语言艺术,失去了歌唱能力,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与古典诗歌相合的曲子也逐渐散轶了,古典诗歌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诗歌音乐性的消逝,这不仅降低了诗歌的艺术蕴涵,也影响了中国诗歌艺术的文化传播。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只有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在世
界上生存的能力。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也着重强调,应把弘扬民族文化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让诗歌走进音乐殿堂,成为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一部分,体验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气韵美,不仅对于整个音乐教学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创收,而且使中国古典艺术歌曲,成为诠释中国音乐文化中拥有强势表现力的艺术形态,实现了现代人与古代人的心灵沟通,将中国的传统艺术传播到世界的舞台。
语言与音乐的融合
语言和音乐具有相通的特点,即都是以声音为基础,一切声音都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四个要素,把这四种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就可以呈现出音乐的美,诗歌的音乐美就是这样形成的。诗歌的音乐美来自于诗歌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声调感。古诗改编的歌曲
艺术与传统人文精神结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曾说过:“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现代教育的主题。中国古典诗歌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
词到元曲,高潮跌宕,精彩纷呈。有的诗歌表达了崇高的理想,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的诗歌表达了不畏权贵,洁身自好的美好人格,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的诗歌赞美大自然,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如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等,诗人们张目人间,人情物理,寄情于诗,使得这些诗歌潜在巨大的人文教育价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