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方文化简介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方文化简介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东北边沿的山众壑之中,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湘鄂边境,地跨东经110度15分—111度125分、北纬29度156分—30度125分,是一片东西长98公里,南北均宽约24公里(最宽处54.3公里,最窄处9.8公里),国土面积2372平方公里(1992年公布)的狭长山地。隶属宜昌市,东与宜都、松滋两市接壤,南与湖南省石门县交界,西与鹤峰、巴东两县毗连,北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相邻。
五峰秦朝时属黔中地,汉朝时隶属武陵郡,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将容美土司之五峰、石梁、水浕、长茂各司、与从长阳、宜都、石门、松滋等县划出的部分地域合并设县,依域东有长乐坪取意立名为长乐县,隶宜昌府。
五峰全境皆山,属云贵高原武陵山脉东延尾部地带。独岭、玉花寨、葱园、白溢寨、西塘界、壶瓶山、南岭诸山罗列,山势蜿蜒起伏,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境内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地震影响较弱,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山之间夹有小块平原,县境东
部低山区渔洋关、中部半高山的长乐坪和西部高山地带的湾潭等处,均有千亩或数千亩坪坝地带。县域最高点为白溢寨黑峰尖,海拔2320.3米,最低点为渔洋河河谷出(县)境口,海拔150米,相对高差达2170米。境内70%的地貌山势高陡,峡谷深切,如长乐坪柴埠溪、后河岩溶槽谷、仁和坪南河峡谷及采花、湾潭、水浞司深切槽谷等,其相对高差300~1500米不等,形成许多峭壁悬崖,巍然卓立,蔚为壮观;有的石柱林立,剑峰矗峙,翠微层林,植被覆盖,满目葱茏;喀斯特地貌构成
溶洞无数,遍布县境,地下潜流潴渊四伏,外泻成泉,悬挂飞瀑,溪光山,峰姿洞景,蕴涵诗情画意,风韵别致,被清代文人誉为鄂西大山深处的?桃源仙景?。
五峰境内翠谷清溪,银滩碧流,河流属长江流域清江水系和澧水水系,多入清江。县内大小河流30余条,总长228.6公里;主要有渔洋河、天池河、泗洋河、南河、湾潭河等6条河流,其流域面积约为1700平方公里,其平均径流量21.61亿立方米;有潜流71处,平均地下径流量6.4亿立方米。村寨集镇散布的河谷地带,茶园、柑橘、桃李、梨果及其他经济林木遍植两岸坡田坪坝,构成一派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祥和静美的田园风光。
五峰地处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内。境内海拔高差大,垂直气候明显,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度适中。除高山冬季寒冷、河谷地区夏季炎热,县内其他地区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按照气候标准对县境四季划分:3月至5月为春季;6月至8月为夏季;9月至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境内年均气温13.0℃,夏季逐月平均气温21℃~24℃,极端最高气温37.1℃;冬季逐月平均气温2CI=~4℃:极端最低气温—15.0℃。随着山势起伏,气候呈明显垂直分布,温度随高度年均递减率约0.55℃/100米。低山河谷地带年均气温14℃~17℃左右;半高山和部分高山地区年均气温11℃~13℃;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峰、岭寨,长年云雾笼罩,终年严寒,年均气温在7℃以下,全年只有冬春之分。境内年平均无霜期为241.9天。全县雨量充沛,1—7月降水量逐月增加,7—12月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
以夏季最为集中,季雨量一般占全年雨量的45%左右。年均降雨量1393.1毫米,年均降雨日162.8天。境内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由南向北递减,南部清水湾年均降水量1919毫米,北部马渡河年均降水量仅为1064毫米。境内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1478小时。
由于地形复杂,地势差别悬殊,小气候特征突出,灾害性天气较为常见。干旱在历史上四季均有发生,主要在夏秋两季。强风在春季3—4月出现较多;夏季6—8月雷雨大风常有发生,
引发山洪和泥石流,成为全国暴雨中心之一。1935年7月3_7日,5天中总降雨量达1318毫米。1983年6月1日—7月14日,雨日34天,降雨量1227毫米,湾潭镇24900亩农田受灾,近3000人建设4年的?万亩平原?被洪水冲毁。境内冰雹多发生在3—5月,1997年4月28日下午19时许,渔洋关镇蒿坪办事处所辖方圆30多平方公里地区遭受长达40分钟的冰雹袭击,最大冰雹直径达10厘米。低温阴雨多在春秋两季。由于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同一天时对于不同地段和作物,虽共为条件,但各有利弊,例如高山农作物喜阳光、耐久晴;低山农作物则怕久旱、盼时雨,在全县范围内,丰年也有歉收之地,灾年亦有丰产之乡。
说到五峰的地方文化,首先想到的就是茶文化。人间珍品处处有,最难忘却五峰茶。五峰是中国名茶之乡。五峰地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县内海拔最低处150米,最高2320米。山间终年云雾环绕,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形成了五峰?云雾山中出好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五峰是一个古老的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的西晋时期就有?武陵七县道出茶最好?的记载。古之武陵七县道即包括今之五峰、
长阳两县之地域。公元758年陆羽所著之《茶经》,一开头就有:?茶者,南方之嘉禾也,一尺、二尺及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州有两人合抱者?。据考证,唐代的巴山峡州称为峡州夷陵
郡,它包括五峰(唐代称巴山)、长阳、宜昌、远安、鹤峰等县。两人合抱的大茶树就是生长在临溪两岸的大茶树。这表明早在2300年前五峰境内就有自然生长的茶树。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长江河谷气候特征,土壤富含锌、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有道是?高山云雾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地理天赋,自然底蕴,造就了五峰盛产上等名茶好茶。早在18世纪后期,英国商人直接到今天的采花乡和水浕司等地设立茶社,经营茶叶,其金字招牌?英商宝顺合茶庄?至今仍保存在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
有喝的一定要有吃的,最有特的还是土家腊肉。在土家人家里作客,主人最好的招待要数土家腊肉了。土家人有?愚要读书,穷要喂猪?之说,尤是年猪不可少。岁过冬至,各家就杀猪宰羊了。先将花椒、八角香、山胡椒等佐料合盐炒香磨研成粉,待猪羊修净破腹后即砍下头、腿、前胛,腌好入缸,所余按五、六斤一块砍成条形,逐块腌好,依层而放,每层再撒上盐和佐料,如此腌制十日左右即取出上炕。炕腊肉时,忌烧松杉等含烟含脂重的薪柴,多以青棡、土荆条、香叶树、柏枝等芬芳杂柴为薪,早炊暮飨,烟火不断,这样一直熏到第二年立夏后才下炕,冷却后埋于稻谷中收藏。通过谷子吸收水份后,腊肉更耐贮存,且经久不腐,剖开后肉质鲜嫩有一股诱人的清香。土家腊肉,或清蒸,或清炖,
或生炒青椒,或焖枞菌、豆腐,或煮熟后炒回锅肉片,香而不涩,鲜而不腻,肥肉泽橙亮,瘦肉嫣红嫩柔。土家人喜欢大碗酒、大块肉,腊肉切成巴掌大,吃起来更过瘾。土家的腊羊肉更是风味特别。羊子宰杀前一个月,便实行精料圈养,长得膘肥肉满,才一刀见红地任其奔跑,以逼出腹腔淤血,这样的羊肉又白又嫩。如法腌制熏烤,只是在佐料中加重了山胡椒的成份,有效地避开了羊肉的腥味,炒时加以辣椒、生姜、大蒜、桔叶,是下酒的好菜。
跳丧也是土家族的特舞蹈。由于土家族有以白虎为图腾,把白虎奉为祖先进行崇拜的传统,因此人们在祭祀性的?跳丧鼓?中,有以该舞蹈为媒介引魂归宗观念的体现。因此,在舞蹈中有很多模仿老虎洗脸、摆尾、行走、捕食等动作。特别是表演?猛虎下山?时,表演者一跃、一挟、吸腿、躬身,然后相对逼视、撞肘,再紧接一个跳转成弓步,同时轮右臂,口中发出阵阵的嚎啸,其形象的逼真可谓地道的?猛虎扑食?。
伴乐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在?跳丧鼓?的表演中,凡?大四步?、?大四门?、?小四门?、?跳丧?、?摇丧?等核心舞段,都使用6/8拍带切分音的节奏,即每步用三拍,全脚掌深抓地,第一拍上步,二、三拍颤身,
两腿交替进行,恰如山中老虎稳步行进的姿态。所以?跳丧鼓?也被人们称作?白虎舞?。
跳丧鼓?有文舞和武舞之分,即?文丧?和?武丧?。?武丧?是和民间武术相结合的一种跳法,基本动作有?虎抱头?、?打人佬?、?牛擦痒?
等十多个套路,动作幅度大,讲究雄浑粗犷,所以非年轻后生不可胜任。它主要适用于儿孙满堂的走?顺脚路?老人的丧事,有贺喜送终之意。?文丧?中最具特点的是?哭丧?,基本动作以?四大步?为主,但速度缓慢,唱词凄凉,唱腔悲哀,情动处可催人泪下,一般只在?少年亡?中使用。
现在另有即兴创作的《丧舞》,唱腔直接采用民间小调或自编笑话俚语,以鼓托腔,用极为夸张的小丑动作衬托舞步,诙谐有趣,十分惹人致兴。特别是到了下半夜,人们已至精神疲倦之时,则唱以爱情和笑话为主的?荤歌?,使丧事逆转为喜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