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
46
撰文/刘华成
吊脚楼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建筑模式,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代表之一。土家族的吊脚楼首先是它的自然美,其次是吊脚楼整体的落之美,尔后是吊脚楼个体的美, 最后是以吊脚楼建筑为依托体现的土家族儿女的生活之美。土家族人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出于自然的传统意识,更是造就了吊脚楼特有的淳朴风土审美景观,吊脚楼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土家族人随性、积极的民族心态和豁达、开朗的民族心理。
审美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人类主观性的产物而非自然客观生成的审美活动。审美文化包含了哲学、美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内容。民族审美文化的对象就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它关系到如何认识少数民族的审美心理以及它和现代民族审美心理发展的脉络。民族的审美文化是民族生活条件的反应,即民族特有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历史决定了民族性格的面貌,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客观条件对民族的心理和情趣影响很深。而民族的审美文化具有全民族的统一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是分析阐释民族发展和社会习俗的标准。
吊脚楼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建筑模式,是土家族审美文
化的代表之一。首先是吊脚楼的自然美。吊脚楼的制材主要以木材和石块为原料,抛去了现代化建筑的钢
筋混凝土,利用天然的原材料十分自然,显现出绿野仙踪的梦幻场景。民间建筑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审美风格,一是京城威势型,这是属于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的审美模式,强调的是血亲人伦、现世事功、道德理性,遵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所以这一类建筑多严肃低沉。二是佛寺香火型,这是属于佛教型的审美文化,这一类侧重于佛寺的建设,重视佛像的建造和装饰,以方便于敬拜佛神。三是庭院精神型,这一类属于士人型的审美文化,现今主要体现在江浙一带,代表性的建筑就是著名的苏州园林。四是山林淡雅型,这类属于道家型审美文化,也就是吊脚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
47
楼所属的类别建筑。道家以道为至高信仰,认为无形无象、玄之又玄、只可意会无法言说。道教认为道法自然,珍爱生命、珍爱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强调自然之美,实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吊脚楼就是大自然和土家儿女智慧的结晶,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没有那么多的书卷气息,坐落在山间、云雾缭绕,更多的是大自然赋予的纯真之美。
其次是吊脚楼整体的落之美。现在的吊脚楼大多都是落而居,很少有单立者,这种聚居模式促使了吊脚楼在景观上的整体美。建筑的审美对象是个体的建筑物和其他人造的成分,而景观的审美对象则是在总体上被定义的包括整个景致,包含建筑物、人造物、自然物以及生活场所的主体——人。一般对于
建筑的审美,更多的将审美对象作为景观,而不是单个的建筑物。由于土家族是以落而居,必定其住宅都是聚集,这种客观性造成了建筑偶然的落之美。这种落景观需要从远处或高处将多个单体组成整体,建筑整体与周围的生态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再进行一次景观构造,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之美,这样将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一体,更加富有意境。例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保存相对完好的熊家大院吊脚楼就是鲜活的例证,全村有四十多户人家,是土家族熊氏家族聚居地。熊家大院拥有30多栋保存完好的吊脚楼,其干栏式建筑集吊脚楼形体美、空间美和轮廓美于一体,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堪称石柱土家族吊脚楼之最。熊家大院依山傍水,这里的土家人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土家人生活。
尔后就是吊脚楼个体的美。在经过整体性的观赏之后,由远及近,整体之后是各种不同外形、不同结构、不同风格的吊脚楼个体。平方型、半吊型、全吊型,半坡而居、傍水而依,各具特。每家每户室内外的装饰也完全不一样,从屋脊造型到梁柱、走廊栏杆、挑枋头、支柱的下端,再到檐板和门窗的装饰和石柱的基部,土家人都特别讲究装饰和雕刻的艺术,这些都凝聚了土家人的智慧。吊脚楼上的门窗雕刻装饰造型生动多变,题材丰富多彩,不同的图案、不同的构造都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吊脚楼的颜、家具的摆设各具特,体现了不同的生活习性和性格。有的家庭喜欢鲜活的颜,吊脚楼则充满了靓丽颜的装饰,有的家庭喜欢深沉,吊脚楼则以土家族传统的藏蓝为装饰。建筑中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是相互推动的关系,这与装饰艺术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也有关系。因为景观的审美要求
是一种参与性质的美学,而不是一种参差不齐的分离式美学。
最后就是以吊脚楼建筑为依托体现的土家儿女的生活之美。土家族民居作为土家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空间,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不同地方表现了不同的美。土家族以其独特而浓郁的乡土民族风情,拥有着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过“赶年”“哭嫁”、跳“摆手舞”,都是以吊脚楼为场域空间来展示,将土家儿女淳朴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细节都一一展现。
景观美学中将乡村景观(吊脚楼为土家族特有民族建筑,土家族的乡土民族风情使得吊脚楼也属于乡村景观)评估程序中使用的风景质量指标分为六个基础因子:
特征:根据形式、彩、质料和比率等视觉标准判断,从可见的景观要素的和谐组合到景观要素的不和谐组合。
独特性:从稀有的景观到普通的景观,或者根据相对数量和分布来测定的景观要素。
脆弱性:根据设计的视觉吸收因素的测量,从能够高度吸收变化而不会损害现存景观的视觉环境,也不损害任何附加物的景观。
合适性:从那些暗示出关心、整理、管理或保护的景
观到体现荒废、凌乱、脏乱或破烂之类明显不足的景观。
飞檐跷角
结构:从那
些能够提供无限
的但并不确定的
视野区域,到那
些不能提供远景
或视野被完全阻
碍的区域。
信息:从那
些能够提供最多
信息的景观,到
所有部分可以一
览无遗地景观。
从乡村景观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的风景质量因子
来看,吊脚楼具
有独特性、合适
性,传达了丰富的信息,并依靠其独特的生态自然风格,展示出了土家儿女的淳朴审美文化。
审美和审美心理是与人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复杂关系、相互作用导致了美的差异性和复杂多变性。但是美和审美心理更体现出一个族的民族共同性和特殊性。审美文化更多的是审美心理的体现,通过探寻分析少数民族的审美特点及其规律,为民族民间艺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的活例,并更深层次地探索民族心理的构成方式和个性的差异,以更全方面了解民族的族性。
各少数民族的审美文化各具特,百花齐放,其审美文化的差异性最为基本的一个原因就是地域文化的差异。这种地域文化是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及审美意识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是经过人们的不断劳作创造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断磨炼实践的动态积淀。如石柱土家族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巫山大娄山地区,从地理环境上来看,这些地区都是属于山地型,且处于大陆内地。特定的地理面貌、水土气候所影响的客观世界,人的思想意识必定会被所在环境烙上鲜明的印记,其生产劳作和生存的方式就是形成意识观念和价值标准的外化和形化的产物。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长期住吊脚楼有很多好处,一
是不怕潮湿、不
怕蚊咬;二是不
怕野兽;三是通
风条件好,人的
心情舒畅,寿命
自然长,这里的
人平均寿命在75
岁以上。可见吊
脚楼的最初设计
是因为特殊的地
理环境,防潮防
蚊防野兽。从文
化圈理论来看,
这些地区处于巴
蜀文化和楚文化
的边界,可称为楚蜀文化区。巴蜀文化创造者向以善于体认超越自我、贡献新质文化因素著称,具有开放性、自由性、活力性和创新性。而楚文化偏重于情感,而不是礼法,在念祖、忠君、爱国上楚文化比中原文化表现得更强。土家人正是吸收了这两种文化的影响,展现出了特有的民族特。石柱土家族聚
居地区是西南地域与江汉地域交流的枢纽。作为边界区,这里融汇了巴蜀文化和楚文化的特,是封存了大量历史信息的文化宝库。土家族基于纯朴开放、瑰丽多彩的楚文化及狂放不羁、娇首八荒的巴蜀文化,既着重人与自然的统一,又充分表达个性的自由。
人受制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又构成了人的地域性格,楚蜀文化深深影响着居住在这一地带的土家儿女。土家人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出于自然的传统意识,更是造就了吊脚楼特有的淳朴风土审美景观。吊脚楼的独特魅力更是展现了土家人的民族性格。绿野仙踪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土家人的淳朴踏实,追求自然的民族性格;吊脚楼的格式风格丰富,并依据具体环境变换吊脚楼结构,体现了土家人的随性、积极的民族心态和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丰富的生活习俗更是展现了土家人的豁达、
开朗的民族心理。
作者单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翘角飞檐吊脚楼(黄水田湾山寨)
4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