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系列电影观
——解读清末中国人对外国人态度
清朝末年,朝政腐败,西方列强侵华,威逼中国。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容许洋人在中国境内划界称王,列强欺凌,致使国内形势混乱、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面临存亡,国内反封建帝制、建立共和革命运动兴起。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六级考试技巧为我们精雕细刻地展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深入到具体的人物命运身上,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浸透了深切情感的乱世风情画,也表现出当时中国人对外国人复杂的态度。
一、 对外国人的误会与好奇
中国人对外国人的误会产生于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冲突,所以毫不奇怪, 对于这种新情况的反应便引起了许多误会和措置失宜。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误会显然出于西方人的形貌。西方人的外貌本身是使 人感到惊奇的原因:白皮肤、红头发、蓝而深陷的眼睛、高鼻子、络腮胡 子、高个子和穿着紧身衣服。中国人和西方人相貌的差别,在中国人心目中引 起了误解。
保守封闭的中国人认为这是“蛮夷”行为。中国人的保守主要来自于对西方化的生活方式的抵触,这一点从黄飞鸿父亲对十三姨身着洋装的嘲笑上也可以清晰地呈现。
中国人除了外国人外貌的误解外,还认为这个外来的民族的礼仪等行为不可思议。中国特别重视儒家礼、义、廉、耻的古训,认为男女授受不亲,而西方的一些礼节是中国人所不能接受的。例如十三姨在京城遇到国外留学时的同学杜文秀怎样和女孩子聊天,高考满分多少分再度相逢,他当众吻了十三姨的手,使暗恋十三姨的黄飞鸿十分不快。
除了误会,中国对外国人还充满了好奇,好奇这是一类怎样的民族,拥有怎样的智慧。中国人对外国人的事物充满质疑与好奇,比如当从外国留学归来的十三姨用照相机为中国百姓照相时,人们对这个照相机既是害怕又是好奇,害怕照相机会把魂魄照消失,害怕照相后会像笼子里的鸟儿一样被烧焦,但是他们又好奇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二、 对外国人的愤恨
在《黄飞鸿之壮志凌云》开头刘永福说“现在西洋战舰都满满地停进了我们的港口。香港给了英国;澳门给了葡萄牙;俄国占了黑龙江。连自己的祖宗都保不住了”。国人愤恨!愤恨外国人对中国的侵略,愤恨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对外国人亦是痛恨。
终极小腾《黄飞鸿之壮志凌云》影片开始即是一传教士在街头招摇而过,大唱《阿理路亚》,旁边茶楼上的中国乐班探头一看,连忙招呼同伴猛拉二胡,把洋人的歌声压下去,中国百姓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不满与愤慨。白莲教众是很多国人的写照,他们想起来反抗外族的凌辱,不怕牺牲,1900 年义和团的大屠杀使中国长期仇外的历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他有志之士也恨,但他们是将愤恨转为一种复兴中华的动力,像黄飞鸿和他弟子及其黄飞鸿在医学会议中一见如故的孙文等革命之士就将匡扶正义、报效国家的理念鲜明地展现出来。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气概使民族精神的大旗竖立了起来。面对强权的欺凌,猪肉荣等表现出愤慨、冲动,他想立马将外国人赶出中国,而黄飞鸿明白,冲动解决不了问题。复兴中华才是长远之计。
三、对外国人的盲目排斥
自战争后列强与清政府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争相瓜分中国土地,肆意欺凌百姓,民不聊生,使中国百姓愤慨难当,对外国事物充满排斥,有些人到了盲目排外的地步。
《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中白莲教对外国人及其东西十分排斥。借「扶清灭洋」口号妖言惑众,杀害无辜;他们利用民族情绪对付洋人,捣乱使馆、教堂等洋人地盘。纳岚元述
看到西方人对革命党的支持,便转而帮助白莲教。其实有真心来中国布道的传教士,部分西方人是中国革命精神与实质上的援助者。《黄飞鸿4----王者之风》义和拳拳民因为排外,他们反对使用西洋武器,宁愿使用传统的刀矛义和拳杀洋人。他们烧毁买洋货的商店,包围东交民巷的驻华使馆。给八国连合起来侵略中国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与充足的条件。
四、 对外国人的巴结
清末外国人的横行与势力不亚于腐败清政府,一些小人为求自保与得势难免会放弃自我、背叛民族巴结和投靠外国人成为外国人的爪牙。《黄飞鸿之壮志凌云》雪中悍刀行战力排行前二十黑帮火烧宝芝林报复然后投靠美国人求自保,严振东为了个人名利,受洋人收买。《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中英法等国大使正密谋在“狮王大会”心中火焰上刺杀李鸿章,十三姨国外留学时的同学杜文秀是俄国驻华使馆的职员,计划执行行动巴结外国人。
五、 像外国人学习
黄飞鸿没有像片中的很多角一样,或固足自封,自欺欺人,或完全放弃自我,甚至出卖
灵魂,而是不断学习新生事物,开阔眼界,一旦发现自身的局限与谬误,即立刻决心改变。他在亲眼目睹火的强大后,反思之后便说出“一定要变”的话来。在《男儿当自强》中,则表现在黄飞鸿携十三姨、梁宽赴广州参加医学会议与孙中山一起的段落。
不像白莲教的愚昧无知和清廷官员的腐败无能,乃有孙文和陆皓东等革命志士提倡西洋文明救中国。把黄飞鸿与孙中山等人联系在一起,把广州革命形势与民间武术家联系在一起,同陆皓东携手,与孙逸仙并肩,高举革命义旗,斗邪神,除暴吏,省众生,长民族志气,扬华夏神威。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应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勇于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的先进文化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