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伏天”完整时间段
2023年“三伏天”完整时间段
  2023年“三伏天”完整时间段
  2023年三伏天初伏是从7月11日开始到8月19日末伏最后一天,8月20日出伏,历时40天。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2022年8月7日几点立秋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介绍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的“三伏”,各有什么特点?
  初伏
  初伏,又叫头伏,是三伏中的第一伏,处在小暑节气的附近,具体的日期,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一直到夏至后第四个庚日的前一天。
  进入初伏,还不算最热的时候,只能说是闷热的前奏曲。这个时候,很多地方都将进入雷暴比较多的时节,高温、潮湿、多雨,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初伏吃饺子的讲究。天气炎热,人的食欲会受影响,吃饺子可以开胃解馋,还能图个吉祥如意的好寓意。
  中伏
  中伏,是三伏中最长的一个伏天,处在大暑节气附近。民间一直有“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小暑已经很热了,大暑比小暑还要热。
  不过,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意思是,如果小暑比较热,那大暑就要凉快一些。换句话说,如果初伏比较热,那中伏就没那么热了。
  为了缓解高温天气带来的不适,各种解暑的食物,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和视野里,包括各种凉茶、凉面等等。
  末伏
  末伏,是三伏中的最后一伏,又被叫做纸老虎,处在立秋节气附近。因为处在夏秋交替之时,末伏期间的气候十分不稳定,早晚比较凉,中午比较热,温差较大。
  三伏天吃什么食物去湿气寒气
  1、红豆
  红豆可以补血,亦可以除湿。从中医角度来讲,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用红豆煮水喝,可以很好地排出体内的湿气。红豆还可以做豆浆、甜品等。
  2、苦瓜
  苦瓜味苦、性寒,入心、肝、脾、肺经,具有清热祛湿、明目解毒、利尿凉血的功效。由于苦瓜中含奎宁,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可用于热毒、疖疮、痱子、湿疹等病症。
  3、薏米
  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好的薏米有一种药的味道,没有霉味也没有长毛。薏米可以和红豆煮粥,就是单纯的薏米加红豆,
而不要加上大米,喝水吃豆子,长期坚持就会有效果了。再者,可以把薏米洗净晾干用锅炒,铁锅干炒,就像炒芝麻那样炒好就ok了。单独吃薏米或者家里有粉碎机的打磨成粉可以像冲芝麻糊一样冲着喝,比煮粥效果更胜一筹。
  4、姜茶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而夏天是最适宜喝姜茶的季节。
  5、荷叶
  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湿气重的人可直接泡水喝。
  5、茅根
  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茅根煮水喝或炖汤都可以。
  6、白术
  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白术炖老鸭汤是个不错的去湿佳品。
  7、土茯苓
  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土茯苓与粳米熬粥,可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
  8、冬瓜
  冬瓜性微寒,具有清胃热,除烦止渴,甘淡渗利,去湿解暑,利小便,消水肿之功效。冬瓜排骨汤是不错的选择。
  9、薏仁
  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薏米煮粥去湿气功效好。
  10、燕麦
  燕麦能滑肠通便,促使粪便体积变大、水分增加,配合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发挥通便排毒的作用。将蒸熟的燕麦打成汁当作饮料来喝是不错的选择,搅打时也可加入其它食材,如苹果、葡萄乾,营养又能促进排便!
  三伏天养生原则
  1、起居调整
  夏季的光照时间长,所以入睡时间会较晚些,但切记要早些起床。在早晨可以进行晨运,在安排锻炼的时候,要避开烈日之时,注重加强防护。午饭后,需要安排小憩,30分钟为宜。炎炎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有利于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
  夏日容易受到风寒湿气入侵,睡觉时不宜扇类对着头部、脚部送风,不宜夜晚长时间露宿。在空调房里,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夏天出汗比较多,衣服要勤洗,常穿湿衣容易使人得病。
  2、饮食调整
  三伏天饮食要以清暑、益气、滋阴生津为主。应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夏天暑湿重,湿气容易困于脾。同时,在夏季人们容易吃冷饮雪糕之类的冷食,特别容易刺激肠胃,容易出现胃部疾病。所以,建议三伏天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例如薏米红豆粥、绿豆、百合等,都是容易消化吸收,是夏季很好的食品。
  3、运动调整
  夏天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比较凉快的时候。可以选择在公园、湖边、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可以选择慢跑、瑜伽、散步等一些有氧运动。当出汗过多的时候,可以选择饮用盐开水,切记不能运动后立即喝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直接洗澡,否则容易诱发寒湿麻痹症等一些疾病产生。
  4、三伏天“冬病夏治”
  在冬天落下的疾病,可以利用三伏天炎热的天气,加上食疗、针灸等方式进行一些慢行疾病。冬季的疾病很多是因为阳虚盛引起的,而三伏天气,是人体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是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冬病夏治就不能吃任何寒凉食物,要以温补方式驱寒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