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42个常用借代词语,解锁诗文的密码(有出处和例句)
理解了古诗文中常用的借代,可以更好地读懂古诗词歌赋。
1.桑梓:家乡
古代,种植桑树为了养蚕,种植梓树为了点灯(梓树的种子外面白的就是蜡烛的蜡,近代以前的人使用的蜡烛上的蜡都是靠梓树获得的),所以住宅周围经常种植桑树和梓树,后来桑梓就指代处所,再后来扩展为家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经·小雅·小弁》
2.桃李:学生
唐代狄仁杰曾向朝廷荐举姚元崇等几十人,都成为名臣。有人对狄说:天下的桃李都在你门下了。后以“桃李”喻指所教育的学生。
——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令公 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3.同窗:同学
古代学习条件很艰苦,所以就把同学称做同窗,窗,有寒窗之含义,说同窗二字,也就显示出了说话者之间的亲密和尊重,比说同学要亲切许多。
4.烽烟:战争
火台报警之烟,指代战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膝组词语
5.鸿雁、鱼雁:书信
汉武帝时出使匈奴的苏武被反复无常的单于扣留达19年之久。昭帝即位后,《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杜甫《天末怀李白》中有:“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6.社稷:国家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7.巾帼:妇女
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中州男儿忍巾帼,何物老妪亦青史《次奢香驿因咏其事》明 · 吴国伦
8.丝竹:音乐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须眉:男子
须眉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