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勤学篇成语故事
从古至今,“勤学苦练”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少年弟子的身上,这种美德尤其显著。圣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倡勤学苦练,是为了让少年们用实际行动展示出他们的学识。
在中国古代,勤学苦练的少年,多是学习《三字经》,这是中国古代最为有名的字书。许多少年很快就能读出书中的文字,而且还能记住各种成语故事,出口成章。《三字经》共有三十节,每节有三句,这就为少年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勤学苦练,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三字经》中的成语故事吧!
第一句“传道授业,解惑答问”,寓意着,传授教育,改变思想,解决问题。这句成语取自先秦贤士张仲景传授学问给弟子曾参时的故事。当时张仲景在河边临岸,指着芦苇教导学生,传授知识,授业解惑,让学生掌握知识,激发智慧,实现自身价值。
第二句“慎独行道,谨言慎行”,寓意着要小心行事,谨慎说话,不要轻易犯错。这句成语的
张仲景的经典故事由来与《春秋》中的晏子有关。晏子是西周时期的贤臣,在南下求见周王时,为了不好意思出现在王的面前,他把手里的马褥挎在肩上,沿着山路独自一人径行,很快便到达了王宫。此时此刻,他谆谆告诫大家:“慎独行道,谨言慎行,以尊重官职,不敢妄为之”。
第三句“知止而已,无上下”,寓意着要认清自己的欠缺,高抬贵手,不可贪图虚名。这句成语取自古代圣士李斯的故事。李斯曾作为学徒给先秦诸侯学习,但他从不计较自己的学徒地位而无私奉献,他把自己的才能完全献给了历史,以致备受尊重。李斯深知学问的深浅,知止而已,无上下之分,所以他能够发挥出应有的现象。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字书,它分为三十节,每节只有三句话,但每句话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古代绝妙之作,《三字经》中的文字深刻,它们提醒我们要勤学苦练,不断进步,提高自身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从而投身于社会。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促成人生的,从而为自己的未来铺路,这也正是《三字经》勤学苦练的精神所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