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记趣》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
《闲情记趣》教案1
【教学目标】
  德育点: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
  知识点:教会文言字词的集纳梳理;了解古文叙事的方法。
  技能点:体会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要反复朗读,弄懂课文意思,了解作者记述趣事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主导课型】
  趣读课。
  【教学设想】
  《闲情记趣》笔触生动,刻画细腻,紧紧围绕一个“趣”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童真童趣图。无论是视蚊如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还是以丛草、虫蚁、土砾的“小天地”为“大世界”、观虫斗、鞭蛤蟆,无一不是以一颗天真浪漫的童心来观察事物,充满盎然童趣,容易引起学生的情
感共鸣。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语言浅谈直白,比较易懂。基于此,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文眼“趣”字,教成“趣读课”,让课堂也自觉“童趣盎然”。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大板块:译读激趣——寻读品趣——理解积趣——想象创趣,一“趣”串珠,线条单纯,思路清晰。“朗读——品析——积累——创造”的教学思路,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文言文的诵读训练,又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学会创造的能力。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师赞其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今天我们要学的《幼时记趣》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
  清中期与桐城派异趣的散文家,有袁枚、郑燮、沈复等。郑燮的家书随意、口语化,多琐碎之事,亦令人喜爱。袁枚的《随园记》文笔自然,不见用力,而文气十足,让人觉得结构颇为严谨,表现了相当的修养和才气。《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性作品,共六卷,今存前四卷,记述家居及游历生活。这组文章,文笔细腻,不作粉饰,明莹纯净,感情真挚,堪称中国文学中颇具新鲜意味的创作。读罢《闲情记趣》,我们会感知许许多多。
  一、译读激趣
  1、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正音。
  童稚zhì藐miǎo小鹤唳lì凹凸āotu土砾lì沟壑hē怡yí然
  项为之强()虾()蟆()
  3、范读,体会朗读的情感与语调。
  ——整篇文章应该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恬然、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情感来读。
  4、指名朗读。(教师提示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5、学生再读,边读边理清结构层次边体味情感,并注意注释,作好翻译准备。
  文章的内容,按总分顺序来安排,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回忆童趣。
  第二部分(2-4):具体记述“神游”趣事。
  第三部分(5):点题,收束全文。
  6、男(女)生读课文,女(男)生翻译,读一句译一句。
  翻译的时候联系上下文,重点揣摩下列语句: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用心地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
  ②常蹲其身(常蹲下身子),使与台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④见二虫斗草间。(看见二只虫子在草间争斗。)
  7、分小组创造性翻译课文。
  ①假如这些事是你亲身经历,在翻译中需加进你自己的感受。
  ②假如你是童年沈复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为题创造性的翻译课文。
  ③假如你是沈复的师长(父亲、母亲、老师),请以“儿子(学生)的傻事”为题,创造性地翻译课文。
  二、寻读品趣
徐喷以烟的以是什么意思
  1、大声朗读课文,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并说明“趣”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发言(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发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有趣,趣在仔细观察,充满稚趣,也充满乐趣。
  ——“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砾云端”有趣,趣在想象丰富,稚态可掬。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趣在入神,趣在陶醉其间,趣在憨态,趣在童心,趣在天真。
  2、作者记叙了儿时哪几件\'物外之趣\'?
  ——①拟夏蚁为“鹤舞空”。②把草、虫、土砾拟作森林、野兽、丘壑。③惩治虾蟆,为小虫打抱不平。
  3、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
  ——“物外之趣”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如:夏蚊成(想象成)鹤舞空;冲烟飞鸣(想象成)青云白鹤;丛草(想象成)森林;虫蚊(想象成)兽类;土砾(想象成)丘壑…
…均富有创造性。作者还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并通过“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惊恐”等语句表明自己的心理活动,来写出这样一种“物外之趣”。
  三、理解积趣
  所谓理读,就是以某知识点为核心,对文章进行梳理、整理式阅读。请同学们边读边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寻梳理。
  1、出文中音同字不同的字。
  ——音同形不同的字:砾、唳;鹤、壑;向、项
  2、出文中义同字不同的字。
  ——义同字不同的字:察、观、视、见;唳、鸣;素、白
  3、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
  ——字同义不同的字:
  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鹤观(景象、景观)
  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神: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神游其中(感受、想象力)
  时:余忆童稚时(时候)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以:徐喷以烟(经常)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之: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心之所向(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代词,指“二虫”)驱之别院(代词,指“蛤蟆”)
  4、出文中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藐小微物、庞然大物;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5、出文中的通假字。
  ——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
  6、出文中的成语。
  ——成语: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
  7、出文中的省略句
  ——省略句:“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省略宾语。“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省略主语、宾语。
  四、想象创趣
  1、溯趣源。
  揣摩“我”的动作神态,可见“我”之所以感觉“趣”,全在一颗纯真的稚心。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你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有这类有趣的事么?如有的话,试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告诉我们大家,我们都来分享你的乐趣。(这题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并不需要太多的讲解。)
  2、说趣意。
  学生说趣事(话童年,延趣意。倘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可以讲讲自己童年的快乐时光。)。
  3、童年的确是一朵七花。它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幻想、充满希翼。下面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学生说话,教师整理。)
  ※课堂小结
  本文善用短句,逼真描绘,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作者用“明察秋毫”写出了他善于观察细微之物;写昂视夏蚊在白蚊帐中被烟熏时,用“鹤唳云端”状其情态;写定神细看土墙凹凸处、花台草丛间,用“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绘其形貌;写大而笨的癞虾蟆扰乱观察兴致,
用“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似乎让人感到了癞虾蟆的残忍,无怪乎作者会“捉”、“鞭”而驱之。作者大多采用短句,将其仔细观察所得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总之,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文中的所谓“物外之趣”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而得来的。想象出事物超出了原事物所具有的特性,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体现了作者小时候知识丰富,想象力的丰富。从文章里,我们看出了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确实,我们跟作者的年代比较,现在的生活不知好多少,那么我们是否要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呢?
  ※布置作业
  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鹤舞空(自己)
  ②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慢慢地)
  ③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④以虫蚊为兽(把……当作……)
  2、翻译全文。
  3、用“明察秋毫”、“藐小”、“怡然自得”等词语造句。
  4、出课文当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