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心》教案
《我的中国心》教案
《我的中国心》教案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我的心》。下面我主要从教材、设计理念、学情和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这五方面来说。
  说教材
  《我的心》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主题二《炎黄子孙的心愿》课题3,本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通过两个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本课以"炎黄子孙的心愿"为主题,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图文并茂,打开了解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窗口,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海外华人虽身在他乡,却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事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说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身的世界出发,用自身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身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身的方式研究社会"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对教材进行了必要的补充、重新整合、编排,整个设计力求做到:教学环节简单化,研究过程主体化,书本知识现代化。
  说学情和教学目标
  (一)学情分析
  一般特征:晋江是有名的侨乡,本班学生对晋江华侨为晋江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略有耳闻。他们知道要爱国,但大多停留在口头文字的表述上,没有与具体的行动联系起来,有的即便是做了,也不知道那就是爱国。而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调动他们已有的自身的观点,进而有意识地支配自身的行为,培养学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形成新习惯。
  初始能力:本班学生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与同学交流、合作学习。
  信息素养:本班学生已有一定的搜集、资料的能力,能初步借助络等途径进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1)学习地图,知道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
  2)通过搜集、交流关于海外华人生活习俗的资料,知道海外华人以人勤劳、刻苦的美德创建并开拓着事业,并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3)通过搜集、交流海外华人的爱国故事,知道海外华人、华侨有着割舍不断的祖国情结,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识图能力、收集资料及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信息,了解海外华人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学难点: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
  (四)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探究,课前搜集关于海外华人生活习俗的资料及晋江侨胞的爱国故事,并把主要事迹在信息卡上。
  教师:搜集关于海外华人生活习俗的图片、视频及海外华人在重大活动中的场面。
  说教法和学法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活动体验、情绪调整、活动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在学法指导上,本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原则,我在课堂活动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思考、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探究。
  说教学程序
  课前活动:轻松时刻--音乐熏陶 创设情境
  活动一:火眼金睛--图片引入 对话文本
  活动二:视频直播--交流互动 升华认识
  活动三:精彩连载--点击真情 震撼心灵
  活动四:焦点访谈--化情为行 教育延伸
  活动五:激情回旋--红心凝聚 深化主题
  课外活动:快乐出航--课外延续 引领实践
  具体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轻松时刻--音乐熏陶 创设情境
  课前,我播放《我的心》的歌曲视频,让学生跟唱,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又为教学环节的展开创设一定的情境。
  活动一:火眼金睛--图片引入 对话文本
  1.瞬间回放 情感铺垫
  上课伊始,我出示今年国庆庆典活动中 "我的心"方阵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回忆""象征的意义,通过谈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我的心)
  2.看分布图 对话文本
  我出示华人分布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海外华人的数量及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分布,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各地都有我们人?"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豆博士的话中到答案,接着播放一段录音对海外华人进行补充介绍,引入下一环节。
  活动二:视频直播--交流互动 升华认识
  本环节我先出示关于唐人街的图片,让学生们说说有特的地方,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海外华人生活习俗的资料,我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交流,及时补充关于视频。学生有了丰富感知后,我再追问:"海外华人为什么要建城?过节?"让学生自由发言,我适时给予点拨,(适时板书:保留传统习俗、传播中华文化)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的心,并了解他们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活动三:精彩连载--点击真情 震撼心灵
  1.故事沙龙 激发共鸣
  我以文本中的插图--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捐建的厦门集美学村为引子,把众多爱国华侨的事例浓缩到"晋江华人"这一点上,从学生身边了解的人、事、物入手,利用合作交流法,开展"华人故事会",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课前的晋江爱国华侨的故事,再利用思考法,每小组推选出有代表性的故事全班交流,以此深入了解晋江的海外华人为晋江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这样,从教科书拓展到学生具体可感知的生活实际中,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爱国情感的共鸣。
  2.链接画面 感悟真情
  我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由"晋江华人"这个""拓宽到"全球华人"这个""上,在《我的心》的背景音乐下,展示海外华人在庆国庆、申奥、传递圣火、赈灾等重大活动中的场面,并加以解说,再让学生畅谈看后的感受,我适时给予。在此基础上,我利用分析归纳法,师生共同,屏幕显示:"喜祖国之喜,忧祖国之忧",让学生感受海外华人与祖国同悲欢,共命运(适时板书:与祖国同悲欢),我再利用情绪调整法,趁势追问:"为什么这些长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仍然心系祖国,心系家乡?"引导感受海外华人炽热的爱国心。(适时板书:爱国)
  这一环节的设计由点及面,由浅入深,为学生情感的激发创设一个有层次的认知过程,学生有感而发,爱国情感油然而生,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活动四:焦点访谈--化情为行 教育延伸
  由书本走向现实才能体现教育的人文质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焦点访谈,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在深入体会海外华人爱国的基础上,我先引导孩子们说说"将来如果你成为海外华人,会怎么做?如果身居国内,你又将怎样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再引导学生回到现实:"沐浴着祖国关爱的我们现在应该怎样来表现我们的心?"利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充分说己的想法。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努力学习、关爱他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来谈,使学生懂得把爱国情感落实平常的生活小事中,从而达成品德教学所要体现的知行合一的理念。
  活动五:激情回旋--红心凝聚 深化主题
  我再次播放歌曲《我的心》,利用活动体验法,让学生在小红心上写下自身的决心,然后贴在小组的红心上,再由组长把小组的红心贴在大红心上,颗颗红心凝聚在一起,深化了主题,使爱国之情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田。
  最后在音乐中朗诵一首爱国短诗,让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课外活动:快乐出航--课外延续 引领实践
  在本课教学的尾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唤醒""引领"的功能,推动学生的社会化,我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亲爱的同学们,乘上你喜欢的小船出发吧!
怎样做中国结  1.把海外华人的爱国故事讲给家人听。
  2.制作一版以"我的心"为主题的手抄报。
  3.把爱国情感落实到平常的事情中,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合作与交流中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共赢。学生从爱国歌曲中、从爱国人物的故事中、从爱国人物的品质中,升华了自身的爱国情感。
《我的中国心》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道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以中国人勤劳、刻苦的美德创建并开拓着事业,为所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的努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