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烽火报警
关于烽火报警,目前见到的最早的记载是《墨子.号令》,其中讲到的“昼则举烽,夜则举火”是烽火的两种方式。白天人们在远处容易看到烟,夜晚容易看到火。由于白昼举风烽对烟的特殊要求,人们到了理想的材料-------狼粪。宋人对此有较详细的描述:“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上而聚,虽风吹不斜”。有人由此将烽火台称为狼烟堡。唐朝时的烽火台,外形颇像今天的水塔。每座烽火台配备6人,还配备了火绳、狼粪、柴笼和防卫的武器等。烽火的布点,以便于相望为准,“凡烽侯所置,大率相去三十里”。便于相望,才可迅速传递报警。古代边境的烽火一直可传到帝王居住的地方。烽火的设置,主要用于防备,由于传递信息有限,在宋代就只作为一种辅助的报警手段了。烽火本是战争的产物,因此在古人诗文中亦被用来代指战争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